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高校声乐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基础教育,还是锻炼学生发生声能力、促进大脑循环的肢体教育课程。声乐发声是无形的、变幻的,在大学声乐公选课中,通过锻炼学生的发声技巧,对培养学生的乐曲演唱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音乐表现形式之一的声乐艺术 ,以其独特的技术方式和手段来表现美、创造美 ,在诗乐合璧、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 ,给聆听者以淳美的艺术享受。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声乐教学中审美的认识 ,而把高师专业技能训练强调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 ,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最终导致了审美教育的失败。为唤醒高师声乐教学的审美意识 ,进行审美教育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回归声乐教学之审美品格 ,本文运用声乐艺术中的客观标准与个性差异 ,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阐述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 ,从而培养学生从事审美教育教学之能力。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在基础音乐教育还是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都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应以声乐教学为出发点,根据声乐审美教育的原则,挖掘声乐艺术中美的构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努力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情"是声乐艺术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声乐艺术存在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沉浸在声乐艺术氛围中,去充分体验美,在感情和情操上达到升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形成美的人格。而要实现这种美学追求必须在声乐教学中贯彻"情感均衡律",使"情""声"和谐律动,从而推动声乐艺术朝着整体协调、对立统一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教育是培养爱国情感素质的教育,又是培养审美素质的教育,更是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的教育。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懂得怎样去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从而为21世纪培养出具备多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它以歌声和音乐为载体,以表达情感为最终目的,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只有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声乐艺术教育.然而由于大多数声乐学习者的条件都很普通,使得大部分声乐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发声的技巧训练上,从而忽视了声乐艺术所要表达的内涵,使声乐教育流于形式,学生也感到声乐学习枯燥、乏味.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7.
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的生命力体现为艺术的审美感染力。而艺术的目标是促进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古筝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它能陶冶人的情趣,美化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而且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整个古筝艺术发展体系中,对这门艺术的"美学"的整体性、理性化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体现是完善这一体系的重要举措。并且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将审美教育融于古筝的技能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演奏技巧不断提高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增强,让他们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当今的高师声乐教育仍然呈现出教师仲裁者的教学形态,同时,对声乐技巧的过分追求,导致教育过程中人本性的忽略。声乐教学要关注学生本体,尊重学生个体。生本教育要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参与教学,同时要求老师得到学生的反馈后,及时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灵活性和复杂性。因而在声乐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才能让学生很好地学习与掌握这门艺术形式。文中从声乐的教学理论开始,回顾了声乐教学方法,重点论述了示范与模仿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讨论示范与模仿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表演艺术专业高职教育过程中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艺术学科,也是一门急实用性理论指导的学科。声乐教学不是简单地只要求会唱,它更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多项思维的实践能力及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声乐学习是倍受儿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当前,在儿童声乐教育中仍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追求功利的行为。通过探讨相关儿童声乐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声乐有效教学,这是促进儿童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进。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或鉴赏)课是普通高等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之一。音乐艺术以声音为材料诉之于听觉,从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到审美认识和判断,构成一个完整的欣赏心理结构。非艺术类专业欣赏课的重要内容为中西方声乐、器乐代表作品,同时也涉及中西方戏曲及歌剧欣赏。非艺术类专业欣赏课在全国还处在起始发展阶段,教材内容的选用、教师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以及非艺术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积累等四个问题需要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理论是对以往迷恋于单子式主客取向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纠偏,它把教育看作是主体间的交流,从而确证了教育是人本真的生存方式。把"主体间性"理论引入高师声乐教学中,旨在研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承认和相互尊重的方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专业教学中,普遍忽视对声乐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影响了声乐学习的效率,而且培养的学生艺术技能单一,就业口径狭窄。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自弹自唱"训练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音准节奏,提高声乐练声质量,形成演唱个性。因此,在声乐专业培养计划中应加大钢琴课教学比重,设置"钢琴弹唱"课程,在作品分析等相关课程中增加声乐作品的谱例,并注重自弹自唱的表演形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诗情--曲情--声情"是声乐情感创造的承递关系.对于演唱者来说既要体验诗情,又要把握曲情;既要具有语感又要富有乐感.在以声传情的歌唱表现中,只有深入情感体验,即准确地把握基调;又细致地丰富基调,才能使形象丰满完整,主题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是师范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 ,“动”、“静”艺术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灵活应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自觉性 ,从而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师声乐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认识和教法上的误区,如培养"歌唱家"的误区、声乐教学"理论化"的误区、盲目追求"高音"的误区、"重技轻艺"的误区、"贪大求洋"的误区、"以我为本"的误区等.这些误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理论上的本位主义和实践中的教师中心.声乐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提高艺术修养,才能走出误区,实现声乐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音乐教师则是关的使者和传播者。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与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便是语言与艺术的结合。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及手段的巧妙结合是激励学生乐学的前提,而语言的艺术化则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