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史玉丰  郭海玉 《兰州学刊》2008,(Z1):182-183
作为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主人公,佟振保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权衡抗争,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徘徊,始终处于一种人格分裂的状态,导致这种分裂的原因既有个人心理的因素,也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最终导致了佟振保走向虚无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2.
试论宋代的贞淫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理学家们的贞淫观严格、保守,在中国历史上负有盛名,影响深远。由此,人们把宋代的贞淫观视为保守,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主义的贞淫观急剧发展、强化起来。笔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在当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还不是很大。正是因为宋代人们的贞淫观较宽泛,才引起理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总之,宋代的贞淫观是封建社会贞淫观从宽泛开始向严格发展的过渡时期。到明清时期,封建主义的贞淫观才得到真正彻底的强化,成为套上妇女头上的一道沉重的枷锁。  相似文献   

3.
冯利华 《天府新论》2009,(3):154-157
孟姜女形象特征及故事主干情节直接来源于刘向<列女传>卷四<贞顺传·齐杞梁妻>.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考证对比<左传>、<礼记>、<孟子>、<韩诗外传>的相关记载,我们发现杞梁妻"哭城"与"自尽"的实质并非是守礼、贞烈.其贞义形象体现父权文化的女性价值取向与男性对女人的伦理期望,被当作教化女性的楷模,用以宣扬社会伦理."列女"被视作"烈女",悲愤、绝望被贞义的表象掩藏,演变成后世文学的孟姜女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中国文化裂变的大背景下,"自我"的确立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确立,而"自我"的演变也直接影响到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演变."纯诗"论的产生,一方面导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是受到了世界诗歌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人生"论诗学本质观的产生,则一方面是导源于社会现实的急迫需要,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西方文化、文学相互激荡和衍生的结果.无论"自我"论、"纯诗"论或"人生"论,它们都有现代中国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德国有一位对女入怀有相当成见的哲学家尼来说:“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的形象,女性则模仿这一形象创造了自己。”在他看来,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地位,是由男人给规定了的,女人只配做男性的奴婢和附庸,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这是一种长期存在于男性文化里的女性观。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有文化的职业女性,她们对事业、前途、荣誉和成就,常表现出信心不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遇事怕出头,怕竞争,把自己的平庸无为归结到性别上,有一种女性性别的自我歧视和角色自卑的心理。对此笔者试谈几点粗浅看法。1.女性与…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作者设计秦可卿的本意,乃是由她诠释贾府败亡的缘由,由她诠释宝玉"颓堕"的缘由;让她承载贾府衰败的责任,让她承载宝玉"变坏"的责任.贾府衰败的原因是"如今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小说正是写她"淫合"宁府掌门人贾珍,"淫诱"荣府中兴的希望者宝玉.在封建时代,"福善祸淫"、"万恶淫为首"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判词说她"情既相逢必主淫","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旧稿设定她的结局是"淫丧天香楼",即是其形象定位.这样,刘心武先生所认定的秦可卿以"公主"为原型,以褒扬为解读的"秦学"就完全没有立足的依凭.  相似文献   

7.
在杰西卡·贝尔的IMDB个人页面上,特征一栏里赤裸裸地写着"曲线玲珑的身材",现在没准还会加上"贾斯汀·汀布莱的妻子"这个标签.这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有点尴尬,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绝对是褒奖.贾斯汀曾经情意绵绵地评价自己的媳妇杰西卡作为他生命中最特别的存在,"非常特别,十分性感". 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杰西卡·贝尔的性感魅力地球人绝对是有目共睹.在一项调查中,杰西卡甚至力压布拉德·皮特,夺得互联网上"最危险的明星"称号—一因为太多人喜欢她了,以至于她的性感照片成为黑客们散布病毒的最好载体.美国《综艺》杂志评论说:"贝尔惊人的美貌,足以让人起死回生."而数次入选"最性感女人"榜单,加上傲人身材、低调个性与简单情史,更让她成为美国男性心目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理想妻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化分析由文本、再现、霸权与意识形态转向"文化治理"架构,台湾的特殊历史象征不同阶段独立的文化政策展示场,体现权力体系多样性治理意图,文化在政策操控下呈现特殊的反应面貌,展现高层和地方间的关系与愿景的想象性蓝图,是为"官方文化治理".其在台湾民歌上所展现的意图与作用,及台湾民歌呈现的回馈效应,在其脉络下种种条文都隐含规范的意味.当"自我"被驯化后个体形成"自我制约",自我价值被放诸集体认同框架内形成"体制化"的直观价值而呈现"模块化"创作结果.反相视之亦为一种相对性"自我治理",不易查觉的隐性约定在创作者与阅听者之间彼此渲染,模塑一代人创作与审美的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二三 《优雅》2013,(10)
女性生理反应与男性不同,性器官所受的刺激和产生性兴奋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药物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女性性功能障碍问题.一些女性性问题专家也表示,女性性功能障碍最根深蒂固的原因是心理因素,不会有哪一种药物能够让女人随时随地激发情欲.此外女性性征也很复杂,波士顿大学性医学研究所负责人欢文博士说:"在对于性反应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解还不完善的时候,就进行药物研究是十分困难并令人难以想像的." 然而从心底而言,大多数女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在床上如鱼得水般地欢腾.下面九位专家来自九个不同的领域,她们各有各的独家秘方,教你如何能在面对他时"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10.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带着文化建设的企图而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标榜以现代意识来观照传统文化,挖掘民族文化之"根",以重塑民族的自我.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却未免偏颇,走向了民间和地域文化,从而限制了自我的视野,没能真正挖掘到民族文化之"根".他们的主观愿望与实际产生的客观效果发生了偏差,未能实现他们重建的企图,但他们所走的这条寻"根"之路,却为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产翁制探析     
崔德旺 《阴山学刊》2003,16(2):81-84
产翁制这一习俗 ,曾在我国古代和世界上不少民族中都盛行过。它发生于父权制初期。其时 ,男子成为主要的生产者 ,这是此习俗产生的经济基础。这时男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 ,为了取替母亲在子女中的威望 ,男子想方设法将生育子女的功劳记在自己的名下。因此 ,妻子生孩子后 ,丈夫却装模作样地坐月子 ,他要使人们相信 ,孩子是由他做父亲的所生的 ,借以突出自己在生育中的决定作用 ,确立社会性的父道  相似文献   

12.
“贤妻良母”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的时代中呈现不同的特质。现从“贤妻良母”在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和地位、在妇女解放中的文化阐释以及自身的身份认同与面临的挑战三个角度加以论述。在封建社会,“贤妻良母”仅仅作为没有主体意识的性别符号而存在。近代社会以来,以培养“贤母”为目的而取得的妇女平等的教育权,打开了中国妇女解放的通道。中国共产党使妇女走出家庭,获得了参加公共劳动的权利,实现了妇女解放。然而,女性鲜明的社会性别特征,决定了她们在男性中心社会里不会完全走出“贤妻良母”的角色。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贤妻良母”的角色既得到了认同,又面临着危机。  相似文献   

13.
"女儿国"的传说与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今 《河北学刊》2008,28(3):61-66
传说中的"女儿国"、"女子国"在正史中也有记录。"海东""女国"和"西方""女国",以及"剑南西山羌女国"、"东女国"、剑南"女国"、南海"女人国",都被理解为保留明显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文化存在。在"女国"之中,一种是"有女自王"的"女国",一种是"产男不举,致国中纯女无男"的"女国"。关于"女国"风习,《隋书》所谓"其俗贵妇人,轻丈夫",《旧唐书》所谓"俗重妇人而轻丈夫",以及《新唐书.西域列传上.东女》所谓"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子从母姓","以女为君……官在外者,率男子为之;凡号令,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均体现出女权的独尊。历史上的"女国"一切入浴怀孕、窥井生子以及"以蛇为夫"、"以猿为夫"、"以鬼为夫"等传说,其实源自于母系氏族时代形成的女子不交合而孕的神话,体现了世系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的群婚时代的社会现实。《山海经》中的"女子国"、"丈夫国"以及《淮南子》中的"女子民,丈夫民"的隔离,应当与原始时期"生产上的性禁忌"有关。  相似文献   

14.
赵锡钧 《阴山学刊》2004,17(4):112-115
杨争光在长篇新作<从两个蛋开始>里,为当代文学民间世界建构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小说从"食"、"性"方面对我国长达半个世纪农村生活进行了令人惊愕的审视,既对民间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及由此爆发的生命激情给予认同与礼赞,也对非常态政治环境带来的伤害持有清醒的认识,更在生存本相的裸露中深藏着自己的批判指向.当然,作家坚持全新地守望民间的美学形态,也造成了与站在主流话语或知识分子话语立场的写作种种鲜明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文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 《文史哲》2004,(2):107-11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文人经常"作闺音"或为女性"代言"的文学现象上:这就是以"弃妇"和"妻妾"心态自拟的以男女比君臣的创作手法。这一现象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其根源就在于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维持这一结构的支柱便是严密的等级秩序。理解了中国血缘纽带下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强调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的社会/家国结构中,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与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要求处于弱势伦理关系中的臣子、儿子、妻子(妾)绝对服从其君、父和夫,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属于女性的弃妇情结与妻妾情结往往会出现在男性文人的诗文中,并成为男性文人作品一道婉约而优美的风景,进而成为中国文学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婚内强奸”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违背妻子意志使用暴力手段强行与妻子进行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本文通过对"婚内无奸"、"丈夫豁免"的语义和历史考察,揭示了"婚内无奸"的社会基础业已丧失,"婚内有奸"观念已悄然确立,进而论证了婚内性暴力的反理性、反文明性、反道德性和违法性.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是近代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学贯中西的人物,也是清末民初文化调和论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和”理念贯穿于蔡元培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8.
青年费孝通身负调查大瑶山五个瑶族支系的心志,偕新妻王同惠走进广西大瑶山。两人在调查途中虽遭遇妻死夫伤的悲剧,但这场悲剧并未打消孝通系统调查大瑶山瑶族的心愿。心伤初愈,费孝通卧床整理先妻遗稿,为人们留下弥足珍贵的《花篮瑶社会组织》,在其有生年岁又先后五次回访大瑶山,并安排后生顺利完成《盘村瑶族》的调研和本文撰写。《花》、《盘》两著均是分支系编版的瑶研典作。后生晚辈纷步费孝通先生的足迹追访瑶山。可惜追访的热潮并未催生大瑶山余后三个瑶族支系的调研读本。费孝通先生未尽的瑶山遗愿尚需跨越瑶族支系边界,寻着瑶汉民族关系的史变轨迹细究践理。  相似文献   

19.
洛阳出土晚唐刘干墓志记载了志主的家世生平、科第宦历及其著述等情况。刘干曾于大中年间修订《切韵》12卷及《通纂》、《通例》共10卷,可为研究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之阙提供原始文献线索。其妻太原王氏墓志为当世仅见刘干之著述。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发表于 2 0世纪初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是我国近代发表较早的科学、系统、全面论述体育的光辉著作。文章精辟地阐述了体育的本质 ,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养生思想 ,结合中国体育的现状 ,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继承、弘扬、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