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世神话总是各神系的粘合点。这一现象可以作两种解释:或许创世神话是这些系统共有的;或许创世神话是这些系统争夺收编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古典神话的系统性。在神话系统的讨论中,拿西方观念来衡量中国材料,这实际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必须确立《山海经》作为神话经典的地位,这样方可避免种种问题。《山海经》的神话系统也只是潜在的,而“潜体系”可以说是中国神话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混沌寓言被作为创世神话对待,国外始自美国学者吉拉道特《早期道家的神话与意义》一书,国内始自袁珂先生,叶舒宪先生的研究最后予以确认,并将这个神话与中国古代人日礼俗联系在一起,证明后者也有远古创世神话为底本。其后的研究多在确认混沌创世神话性质的前提下,致力于探讨其哲学与文化内涵,以及从比较文化学角度研究中外神话与文化在起源阶段的异同。笔者发现混沌创世神话与"瞽叟生舜"后面掩藏着的商人创世神话在原型意象结构上有内在的一致性。现有研究成果在人日礼俗是否具有创世神话性质、是否与混沌神话有内在相关性、古代文献中几个不同的混沌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混沌创世神话的重构是否能有神话的故事形态等方面,尚有继续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创世神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在各民族神话类型中占有较高比例。文章以壮族神话《布洛陀和(女米)六甲》为例,通过对其情节母题与主题的分析,认为同主题创世神话主人公的塑造表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其叙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具有主观性和多形态,并在长期传承过程中由神圣叙事向通俗叙事转化。大量创世神话具有传播知识经验、培育民族精神和正确人生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多种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藏族的创世神话是藏族神话的一个种类,其内容较为广泛,大到宇宙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创造、人类的起源,小到草木昆虫缘何而生,都作了自己独特的阐述。她在藏族文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藏族的创世神话主要有《什巴卓浦》、《什巴问答歌》、《什巴塔义》、《猕猴变人》、《大鹏与乌龟》、《女娲娘娘补天》、《大地和人类》、《马和野马》、《七兄茅星》等;这  相似文献   

5.
《旧约》是古老的犹太教的经典,它也为基督教所继承,成为这一后起宗教的《圣经》(《新旧约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世俗文化史角度考察,它乃是希伯来人古文献典籍的汇编,收纳了这一民族古代的神话、歌谣、史诗故事、英雄传说、历史故事、散文、诗歌等,共三十九卷,是一部稀世文化珍宝。其中第一卷《创世记》的前三章,辑录了两个创世神话:第一章的《上帝六日创世故事》和第二、三章的《伊甸园故事》。这两个故事在《旧约》中占居重要地位,对后世一些国家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一些作家的文学创作都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有些学者在著述中(历史、文学史、名画赏析等等)却把这两个神话混而为一了。这便使两个神话的不同内容模糊起来,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哈萨克族的创世神话《迦萨甘》(创世)和《神与灵魂》中的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哈萨克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诺族《阿嫫腰白》系列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人类早期精神文明的结晶,而“创世”是神话学的核心问题。对中国创世神话的原始资料进行研究、梳理可以看到:中国虽然有着丰厚的创世神话,但内容保存零散,多以视觉性叙事的形式展开,并且在多文化系统互融的过程中形成,这些特征是造成西方早期神话学忽视中国创世神话的重要原因。而事实上,创世神话在中国先后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特殊的,具备显著民族特色的神话历史化、神话哲学化、神话世俗化和神话艺术化演变。这四种演变方式是中国创世神话在本民族文化语境下存在和发展的独特形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沉寂期后,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新的进展。近三十年的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料整理时期;二是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理论方法探寻期;三是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全面繁荣期。本文将对这三个时期做了较为全面的勾勒与评述,以彰显中国学者在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研究方面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神话的本体、类型、演变等相关研究已经举不胜举,但对于民族神话传播的研究一直以来相对薄弱。以藏族创世神话为例,基于对藏族创世神话内容的生态特征分析,从叙事传输视角审视藏族创世神话内容,剖析藏族创世神话叙事传输的影响因子和神话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试图对民族神话传播研究有所突破,并且从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的研究中对学科体系完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方两大民族,有着丰富且充满魅力的神话传说,这里主要将视角放在其中的创世神话部分,通过对中国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以及日本的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创世神话的比较揭示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层影响和互融,同时对日本女性崇拜在创世神话中的渊源也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2.
楚帛书研究已60多年,但将其中甲篇作为创世神话史料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迄今为止,20余年中,发表甲篇创世神话论文18篇,在确认其为创世神话性质、理清甲篇与帛书其它篇目图文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分析帛书甲篇创世神话结构与类型特征以及甲篇创世神话与中国古代文化宇宙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多有贡献,也存在歧见,如帛书甲篇某些文字识读与释义如何统一、甲篇内容是创世神话还是楚史传说、甲篇创世神话类型应该如何确认等等,仍需后人努力。  相似文献   

13.
楚帛书研究已60多年,但将其中甲篇作为创世神话史料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迄今为止,20余年中,发表甲篇创世神话论文18篇,在确认其为创世神话性质、理清甲篇与帛书其它篇目图文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分析帛书甲篇创世神话结构与类型特征以及甲篇创世神话与中国古代文化宇宙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多有贡献,也存在歧见,如帛书甲篇某些文字识读与释义如何统一、甲篇内容是创世神话还是楚史传说、甲篇创世神话类型应该如何确认等等,仍需后人努力。  相似文献   

14.
百年来,盘古创世神话外来说和本土说,虽各有所据,但都不是铁论。其实,它是印度文化和中国元素的合体,其四个基本元素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已经具备,即宇宙卵元素、特殊的宇宙圣数模式、身化万物的创世情节和生命宇宙观。这些中国元素以东汉晚年印度原人创世神话和梵天金蛋创世神话播入中土为契机,与之结合而产生了盘古创世神话。因此,盘古创世神话是以本土文化元素为基础,由外来文化的启发诱导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神话传说是在与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文化中产生的,是探究古代文化种种原象的重要端绪。《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所记载的神话传说包含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其中,创世神话、须佐之男命神话、苇原中国平定神话、夜刀神神话和治水神话等神话传说,一方面表达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灾害的敬畏,认为自然灾害是神的行为丨另一方面,亦传递出古代日本人直面自然灾害时积极应对的意识。同时,在日本神话传说中,不只是强调自然灾害对农耕社会的破坏与冲击,而且还言及人类开发自然的行为与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关联,显示出古代日本人对人与自然相互制约关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西南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作的许多创世神话至今还在少数民族地区传诵,这些神话传说除了具有文学价值之外,还具有重要的规范价值.人类学经典作家对神话的规范价值有丰富的论述,这些论述为西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在法律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即通过创世神话的研究,探究早期社会的规范,发现现实社会中的“活法”,揭示规范变迁的过程,从而重新认识创世神话的规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在全球范围流传最广 ,印数最多的一本书 ,它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要研究外国文学就不能不研究《圣经》。在《圣经》中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也有许多重复和相互矛盾的地方。本文以《圣经》中《创世记》为结点 ,比较了其叙述矛盾之处 ,并试图解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的创世史诗群落,是世界罕见的文化奇观.创世史诗产生的基础之一是创世神话,然而,在世界很多国家地区或民族那里,为什么并未在创世神话的基础上形成创世史诗呢?除创世神话之外,创世史诗的形成还有其必备的基础条件及其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9.
在蒙古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的诸类型,颇受佛教神话或信仰佛教的印度等跨国民族和藏族等国内兄弟民族神话影响。这是因为蒙古族在皈依藏传佛教过程中,佛教或上述信仰佛教民族神话影响了蒙古神话,从而蒙古族创世神话蒙上佛教或信仰佛教诸民族神话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宇宙起源论是创世神话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在希伯来圣经<创世记>1-3和汉文古籍创世神话里都有具体表现.<创世记>1-3反映的是一种创造论的宇宙起源模式,追溯中文"创造"的涵义,它最初并不表示宇宙起源.汉籍创世神话里的宇宙起源模式表现出以混沌为基础的自生特点,而盘古神话整合了混沌和化身型宇宙起源模式.使汉籍创世神话内部圆融和谐.由此反观<创世记>1-3,两个创造叙事内部也呈现合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