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诗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歌德研究和中德文学关系研究走在国内前列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颇具创新特色和优势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始于1982年。1984年建立比较文学研究室,开设比较文学课。1989年,创办了全国第一份《比较文学报》;1995年,创办了《中外文化与文论》丛刊;1998年,成立比较文学研究所;2000年,创办比较  相似文献   

2.
乐黛云,文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1931年生于贵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师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泰斗王瑶先生。1981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从事学术研究三年,并游学英、法、德、意等国,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荣誉文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面向风暴》(英、德、日文版);主编《独角兽与龙》、《世界诗学大辞典》、《中西比较…  相似文献   

3.
1934年7月,鲁迅发表了《拿来主义》一文,它是集中运用比较文学原理和方法的杰作,有其很高的理论价值。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仅仅将它视为一篇杂文,没有从比较文学视角给以充分评价。闻一多写于1943年3月的《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同样是比较文学的杰作,也是闻一多比较文学观念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同《拿来主义》一样,具有不可低估的比较文学的理论价值。因此,将二者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乐黛云在《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中谈到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时,认为“1929年至1931年,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新批评家大师瑞恰慈(I.A、Richrads)在清华大学任教,开设了‘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两门课,如果不算鲁迅1911年给许寿裳的信中提到的《比较文章史》,那么,‘比较文学’的名目出现在中国,这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吴宓(1894-1978),陕西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在比较文学领域,他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①。他写于1919年的论文(红楼梦)新辩》,“从比较中探讨《红楼梦》的精神与价值,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吴先生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用西方小说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从事过任何一部作品的评论。”②吴富一生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沟通中西文明,所以他对文学在其.中的作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吴宓论述文学的功用,主要见于《文学与人生没《吴宓诗及其诗话》二书和论文《(红楼梦晰谈》中。笔者据此对吴…  相似文献   

6.
关于屈原的“绝命词”,《职大学刊》1993年1期刊周建忠先生《楚辞研究热点透视》(五),文中举出古今七种不同的说法,即1.《怀沙》说;2《惜往日》说;3.《悲回风》说;4.《桔颂》说;5《哀郢》说;6.《离骚》说;7《九歌》说。就我所见,建忠先生遗漏了第8种说法:《远游》说。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之一的梁宗岱先生,1934年曾撰《谈诗》一文(后收入《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北京),从比较文学乃至比较文化的角度提出:《远游》“说不定是他(按指屈原)最后一篇作品”,是屈原“在思想底夭空放射最后一次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1986)里的一篇专文说:“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编》1979年在中国的出版为标志的。《管锥编》全面、丰富、完整地体现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最广阔、最开放’,最‘无法归纳进任何科学或文学研究体系中去’的‘边缘学科’的特点。”《管锥编》不仅为比较文学树立了典范,其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也为比较学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下文择取两则,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组织海内外部分比较文学学者,就90年代比较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第一组笔谈已发表于《读书》杂志1991年第2期上,我刊现在发表的是另一组。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法国比较文学权威艾金伯勒在十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1985·巴黎)曾以《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为题发表了总结性的讲演,对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寄以厚望。最近读到张弘先生的近著《中国文学在英国》一书(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切实感到了我国比较文学扎实而稳健的拓进步履。 时至今日,比较文学已经不可能再囿于“欧洲中心论”,而无视中国文学施之于西方的久远影响了。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文学瑰宝,数百年前便以其神奇的光彩辐射到了西方,所以,中国与西方的双向文学交流乃是世界文学研究中难以回避的课题。在这方面,作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组织编著的《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之一种,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先生在《〈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前言》中讲:“没有东方文学,所谓比较文学就是不完整的比较文学。”然而要将东方文学真正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民族语言千差万别的东方文学系统内,探索东方文学交流的内在规律性,挖掘东方文学文化的异质同构关系,不仅需要恢宏的学术气度、开阔的学术视野,还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科学的创造性的研究方法。从这个角度理解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院院长孟昭毅教授的专著《东方文学交流史》,我们便不难发现它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该书最值得珍视的一大特色是贯穿全书的平等的文…  相似文献   

11.
《废都》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1949年,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提出在大学设立比较文学系,并建议将它们走名为“普通和国际文学系”(DepartmentsofGeneraladnInternfationalLiterature)。为了实现比较文学的宗旨,韦勒克等强调;(1)比较文学不是各民族文学的混成品,研究的不仅仅是它们的“相互影响、并列和歧异”,不是它们当中的个别作品,而是“有义务构筑或至少澄清文学的一般概念,同时,努力捍卫文学的特异性,以确保它存在的理由”;(2)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有机结合,即,文学批评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约有如下数端:一、学科问题:比较文学是什么?会议伊始,第一个大会发言的HenryH.H.Remak教授(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即以《比较文学再一次面临选择》为题,提出比较文学的学科根据和界限问题。他认为目前的比较文学研究日益空泛化,面临着从两个方向丧失学科界限的威胁,一是实证性的比较研究被大量的文学理论论证所淹没,二是普泛化的文化研究已使比较文学演变成一种一般性的文化研究和文化讨论而丧失了其为“比较文学”的特殊性。照此下去,独特的比较文学学科将不会存在。Rem…  相似文献   

13.
《人文杂志》复刊100期感怀郭润宇陕西省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时值《人文杂志》复刊100期之际,我回顾自己在《人文杂志》几次发表文章的情况,深感《人文杂志》的编辑对我的进步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我的好老师。1981年,我与张俊南老师合写一篇文章纪念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比较文学已走过世纪的历程,它随着中外文学与文化对话的开始而启始,随着中外文学与文化对话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鲁迅以其《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开拓了国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先例,并首次确立了‘有在审己,亦必知人”的对话原则。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中外文化和文学对话的风气,造就了中国比较文学勃兴的土壤。切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便在中国兴起了。1921年,“中国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吴便先生从美国哈佛学成归来,在南京原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门比较文学的课程“中西诗…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1月下旬,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比较文学专家、学者与浙江师大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员和有关师生欢聚在浙师大邵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庆祝浙师大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贾植芳,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仲翼,中国比较文学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副主编谢天振,浙江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万莹华,浙江茅盾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作协创作评论委员会主任盛子潮等专家学者亲临大会表示祝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时期的比较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H.M.Posnett)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到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回顾这一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应该说由于西方中心论和殖民主义的统治,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几乎以泯灭亚、非、拉各民族文化特色为己任.在比较文学极为兴盛的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著名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洛里哀(Frederic Loliee)就曾在他那部名著《比较文学史》中公开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社会科学研究》出版100期回顾与展望本刊编辑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至今年9月,已编辑出版100期了。值此出版100期之际,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本刊的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广大作者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18.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尤其是西方比较文学界围绕着世纪之末的比较文学的走向问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直接起因是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于1993年发表的一份题为《跨世纪的比较文学》的有关比较文学学科现状的报告.报告的作者们(系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比较文学应该摒弃欧洲中心主义,向全球主义方向发展;二是比较文学应该向文化研究方向发展,也即比较文学研究者要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文学文本扩大到文化文本.  相似文献   

19.
本刊作者     
黎跃进 1957年生。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东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东方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参编参著专业辞书、教材和著作30余种。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当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论——一种比较文化的透视》、《外国文学新论》、《外国文学争鸣评述》、《东方文学史论》、《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简明东方文学史》、《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超越》、《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  相似文献   

20.
时间·存在·文学─—比较文学读书札记吕伟民(郑州大学中文系)《庄子·逍遥游》曰:“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彭祖,传说古之长寿者,活了八百岁。《圣经·旧约·创世纪》载:人祖亚当在世九百三十年,造方舟的挪亚在世九百五十年,犹太人最初的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