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围绕张谷若先生的《苔丝》译本的评析停留在操作层面上,或搬套理论,或与新译作比,似乎有些细琐,有些苛刻。笔者认为张译虽有些许瑕疵,却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译作。我们应该站在文化研究的高度,对译作平正公允,见其大遗其小,吸收其译法高明之外。  相似文献   

2.
审美现代性发韧于19世纪,兴起于20世纪,以非理性、生命感性为价值核心,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属性.这一理论为当今文学批评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一方面,通过该理论人们能够重新批判性地解读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另一方面,将其用于翻译研究中,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译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即过于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忽视了译者的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对译者缺乏人文关怀.以托马斯哈代作品《还乡》和张谷若的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可进一步证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现代性,以及将其用于翻译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深度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根基在于阐释学,由人类阐释学中的深层描写演变而来。该策略提倡用注释的方法对原文本进行深度阐释和翻译。张谷若先生的译文均大量使用注释。正是深度翻译的诠释者。本文时张谷若《还乡》译本中注释进行研究和讨论,结论认为只有通过深度翻译对原文本做出语言和心理解释才能够有效避免成见给读者带来理解困难.有助于读者跨越历史距离和文本达到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文学翻译理论对语言转换过程中思维、语义和美学三个层次的要求 ,分析张谷若先生的译作《德伯家的苔丝》,从词汇、句法、韵律和美感四个方面例证其翻译创作的成功之处 ,同时也对译作中的某些表达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5.
张谷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译著《德伯家的苔丝》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著。张先生提出了“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这一翻译的指导原则。从《苔丝》译本来看,“地道”的涵义主要体现在处理这么几对矛盾上:归化与异化、文与质、语言和言语、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6.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自编成以来在中华民族语言及其文化发展中就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诗经》英译本较多,各有千秋。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诗经》在形式上的美学因素,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诗经》几个英译本在传递原文形式美学因素上的优点和不足,旨在摸索中国古籍翻译实践的普遍原则,并寻找新视角。对比研究表明,原文中的美学因素是否能以恰当的形式体现在译本中,是译本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文化转向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异化”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评析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是语言再现的艺术,需用另一种语言(译语)去再现原作的美。本文选取了《骆驼祥子》的两个英文译本(即1981年中国人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和1945年美国人伊文·金翻译的RickshawBoy)并对其从显性美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如:语音,词汇及句法层面,以此来凸显译者的审美灵敏度及译作的审美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1994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萧乾、文洁若译本,人民出版社金陧译本和2004年燕山出版社的刘象愚《尤利西斯》十个章节的选译构成《尤利西斯》的三个译本。以第二章的七首诗歌(或童谣、谜语等)为例,考察三个译本对文学作品艺术特征(尤其是语音修辞)的个性化处理,指出三个译本基本达到了各自预设的翻译目标,只是在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上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1.
翻译批评应该客观、公正和全面.并且应让批评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以使批评理性化.张谷若先生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在译界影响颇大.许多学者对该译作贬褒不一.本文拟结合功能主义目的论,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探讨一下该译作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文明中的史诗《奥德赛》具有独特的宏大叙事方式,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角色互动中,折射出荷马时代史诗创作中的哲理意向,使读者对《奥德赛》的文本意义产生无限遐想,在各种叙事层面中感受《奥德赛》的种种意向空间。本文基于陈中梅译注的《奥德赛》,探讨文本叙事话语所展示的叙事层面中的意向空间,揭示奥德修斯在归家途中承受着身份丧失的命运、重新构筑自己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存空间、作为英雄而追求的自由空间以及在天地人神界的应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谢彬《新疆游记》是部享誉海内的著作,但由于作者本人不懂民族语言,其中的民语译言难免出现谬误,文章从音译、释义两方面对其中的民语译言进行了尝试性的勘误探析。  相似文献   

14.
商标译名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标译名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翻译商标通常采取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 ,缩略词和杜撰词等方法。翻译商标要避开文化冲突 ,注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蕴涵着佛教精神,佛教中的"色空"理论、禅宗思想均对全书的内容、结构、思想产生了影响。原文中有大量具有象征意义、蕴含着佛教哲学思想的佛教文化用语。文章通过分析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中佛教文化用语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探讨佛教文化对中华古典文学的影响,以及英语世界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解读与接受。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突破了传统的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肯定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中心地位及能动作用,认为文本意义的最终实现,依赖于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和接受。这一思想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尺素寸心》英译本加以分析,可以发现l、立德的译文既有效地照应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成功地把握了译文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审美距离,因而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华先生英译的《中国的神仙》一书功力深厚,观点独到,但白璧微瑕。书中有关中国古代官职的名称,大部分在英文中缺少对等词。中国特有的道教哲学体系,在英文中是一个文化空缺,而有关“玉”的文化暗含,在中西文化间有很大的差异。译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音译、音译加注释、意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对鸠摩罗什五部译经复音词词义的考察与比较研究可知,汉译佛经虽然是翻译文献,但其中使用的词汇仍以汉语本土词汇为根本,不论是为旧词增添新义,还是创造、使用新词,都以汉语原有的语言要素为基础。因此,作为汉语词汇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译经词汇具有极其宝贵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例评析证明商务英语机译的中文质量甚差,平均误译率为56%;并结合语用-语法学理归纳出信息型商务文本的翻译准则——APC,即准确、专业、精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