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杂志》在宣传妇女解放的进步思想的同时,成为推进我国女装由传统向现代变革的思想阵地。《妇女杂志》向读者宣传服装裁剪缝纫技能的重要性,并通过上升到科学化的服装制图原理,实现了服装裁剪技术在大众中的传播。杂志还组织开展女装款式改良的讨论、刊载美术家的服装设计作品,其中对西方服饰美的科学理论的推介,对服装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强调,表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活动已经开始影响女性的衣生活。  相似文献   

2.
《妇女杂志》是民国时期营销时间最长的商办女性期刊,是研究民国女性社会生活和妇女问题的最有价值的史料之一。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妇女杂志》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但是,目前对《妇女杂志》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以写中国题材的小说而闻名于世,她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主要描写了两代人的三种婚姻家庭观念.赛珍珠希望通过塑造书中的人物,从婚姻家庭这个角度切入,来体现她对异质文化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妇女杂志》(1915—1931)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妇女刊物之一。对其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关注者来自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在中国大陆学界,对《妇女杂志》的研究始于2002年,迄今,共发表相关论文77篇,2008年以后,研究热度明显升高。已有研究涉及到了十个学科,以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占比重最大。自2005年起,各级科学基金项目开始资助与《妇女杂志》相关的研究。从研究热点看,办刊宗旨、教育问题、职业问题、女性形象、婚恋观问题的研究关注度较高。近几年来,陋俗问题、服饰文化、女性身体、上海女性休闲空间、文学等领域亦开始进入研究视野,显示出《妇女杂志》的丰富性、复杂性及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瓦解》这部小说,在现代小说叙事中融入了大量伊博族传统叙事艺术,传统叙事在小说中经历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由盛转衰的变化,这种变化指向小说的主题,即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悲壮性历史进程,表达了作者对非洲传统社会扣现代文化的复杂态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女学观念对中国女性思想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了中国女性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当然,它的发展离不开西风东渐与本土思想转型的特殊语境。《妇女杂志》是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刊物,它的女学观念经历了"贤妻良母"式的家政教育向社会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它对当时女性思想的指导和女性思想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现代女学观念折射出20世纪初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对教育、职业、文学、地位等的诉求,这种诉求具有时代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不仅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而且把它分为“优美”与“宏壮”两种审美形态。王国维之所以这样甄别审美境界、形态,之所以把真作为其“境界说”的价值核心,是因为他的“境界说”融入了现代学术视野,注入了现代性文化元素。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分别,其实体现出文化心理上的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8.
《妇女杂志》是民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女性刊物,其传播机制与性别话语空间构建值得探讨。从“通讯”与“编辑余录”分析编读互动空间的建立;通过“发刊词”与“征稿启事”来看编辑议程设置;通过对图像和译作中的西方女性的分析,探讨新女性构建中的异质因素的介入和参与,分析图书广告如何模铸了女性的身份。《妇女杂志》的传播机制建构的是由男性编码的“女性世界”,性别关系始终是男性“导师”与女性“学生”的关系。在社会转型的新历史语境下,杂志不但参与了女性的建构,而且将女性从传统话语带入现代性当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女性杂志的兴起与发展多与清末民初思想、知识启蒙氛围关系密切。民初袁世凯执政后,鉴于政治舆论环境的恶化、沪上中产阶级女性读者市场的形成等,以《中华妇女界》《妇女杂志》为代表的商办女性杂志获得发展空间。这些杂志在编辑方面颇具特色:在政治上反对激烈的女权运动,坚持中庸、平和的言论立场;在传播内容上以知识启蒙为重,尤其关注"贤妻良母"式女性教育的探讨和普及;在编辑手法上对现代摄影技术颇多关注,以影像的方式为建构新生活、新女性塑造典范。  相似文献   

10.
子凡 《社区》2005,(7):10-10
一项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婚姻家庭观进行的调查发现,中国人传统的婚姻价值观仍然传统和稳固,且男性表现得更为明显。此次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西安、沈阳8个城市展开,共回收有效问卷1040份。男性占53.8%,女性占46.2%。调查发现,中国人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在年轻人中的影响仍然很稳固和深入。调查中,分别有75.1%、65.3%和64.1%的人认同“婚姻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婚姻就应该从一而终”和“男性是家庭支柱,承担家庭兴衰”的观点。但是在选择终身伴侣时,“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被排在了末位,只有0.6%的人认为“家…  相似文献   

11.
追求生命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理念。《周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以追求生命的和谐为人生理想。《周易》的生命和谐观对今天人类在提升生命质量、建构生命意义的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言语大师。孔子在《论语》中关于言语的论述,表达了他在言语的功用与价值、成功言语的前提与标准、以及获取与提高等方面的言语观。透过孔子的相关论述,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这位言语大师言语思想的深邃和实践的丰厚,而且可以看到他对后世言语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传世名作《历史》记载了当时希腊人所知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内容 ,史学家称它为第一部世界通史。他认为希腊人的风俗习惯具有差异性、相似性、可变性和传承性的观点 ,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圣训”所反映的伊斯兰教婚姻家庭文化特色鲜明,值得深度开掘。“圣训”中,如鼓励结婚,反对独身主义;坚持信仰第一的择偶标准;尊重择偶的自主权;注重婚姻道德,反对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强调家庭伦理,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与观念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祸福是与人生同在的两种不同的境遇、体验。《老子》提出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思维。《老子》辩证的祸福思想有其理论依据,也需要现实条件。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当今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组织、国家利益方面,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仍富有现代启迪。  相似文献   

16.
清道光年间,中国文学史出现了一部旷世奇书——《镜花缘》。书中的一百名花仙子因为得罪武则天而遭贬谪,下凡人间幻化为一个个美貌多才的才女,抒写了一曲巾帼壮歌。然而,从书中才女的最终命运来看,作者李汝珍就妇女问题开出的药方并不圆满。  相似文献   

17.
《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妇女传记,透过该书,我们可以窥见刘向的女性观和汉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刘向并不仅仅看重妇女的贞洁,更重要的是他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妇女并为他们作传,他眼中女性的美德是多方面的,贞洁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刘向看重妇女诸多美德,表现出比较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8.
19.
五四时期,《妇女杂志》是进步知识分子讨论妇女问题的园地.以该杂志中涉及妇女解放问题的相关内容为文本,从编辑学角度研究五四时期《妇女杂志》的编辑思想与特点,梳理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容变化,从而分析《妇女杂志》在传播妇女解放思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从性别视角出发,分别考察编者、作者和读者的性别差异.不难发现,《妇女杂志》中妇女解放思想的建构和发展是编辑、撰稿者、读者多方合力的结果,而有关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是由男性传递给女性的.《妇女杂志》有关妇女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进程.  相似文献   

20.
《妇女杂志》是中国女性报刊史上历时最长的刊物,且在当时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妇女杂志》诞生于新旧杂陈的社会背景中,在商务印书馆对文化与商业的共同考量中历经了从保守到激进再到保守的话语变迁,建构起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女性和独立平等的"社会"女性两种女性形象,而其女性启蒙效果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妇女杂志》所透出的女性启蒙图景处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虽然通过刊物出版传播了启蒙思想,但在民族救亡的历史浪潮中,女性启蒙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