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我国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我国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当前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价值取向是要更加注重公平,惠及城乡.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应选择科学的路径:健全职责体系是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核心内容;科学设计机制是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有力保障;培育先进行政文化是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构建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地方政府决策体制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行政决策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决策体制则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迫切的事情.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行政决策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在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原则指导下,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决策体制的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的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规模大、效率低、偿债压力大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过度参与.提出改革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财政体制、官员升迁体制、现阶段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等对策缩小政府的有形之手.  相似文献   

4.
提高城市竞争力,要抓好体制创新,构建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行政体制和工作方式的创新.文章提出了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具体是要明确政府服务型的职能,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后三个转变,加快推进政企、政资分开的改革步伐,加快行政审批改革,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权力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市场化的改革起着消极的影响,可以说是"诺斯悖论"在我国的另一表述.这一悖论的实质,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特有的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博弈,政治与经济的冲突与协调,是政府对市场的侵犯与保护.从政府权力悖论这一角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的体制转轨进程.  相似文献   

6.
试论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要在切实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政社分工与合作:社区建设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社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以及"单位制社会"的解体,社区建设开始逐步展开.现行的社区建设体制,是政府改革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结果,但它仅是政府内部行政权力与职能的重新分配,只有行政性没有社会性,并未改变"政社不分"这一传统社会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该体制已难以承担社区的社会发展、社会民主、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的制度角色,必须通过社区建设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积极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努力构建现代性的、政府与社会的分工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8.
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需要对政府职能进行新的定位,政府治理模式需要进行转型.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需要重塑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塑行政运作的程序.通过对我国经济改革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压力型体制到合作型体制、从实质理性到...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惯性因素的诸多影响.为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迫切需要探索引入新的模式和机制.以改进地方政府投资管理制度,通过模式创新以突破传统体制的制度约束,优化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政府恰当的行为与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对政府行为与作用进行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行政监管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行政监管是政府职能的核心.伴随着政府行政职能重心的转移,政府的思维观念、组织形式、责任追究制度等亦必定随之变化,否则,政府行为就难以与其应然的身份相适应.因此,如何从观念层面、体制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反思并重构我国的行政监管制度应当是当前行政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府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鹏 《学术研究》2001,3(1):62-70
公共政府就是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我国行政改革面临着从全能政府向公共政府彻底转变的历史机遇,这是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必然要求.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政府,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公众领域、私人领域三者的界限与范围,使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使政府在公共领域真正起到全面服务的作用;并同时使市场机制在私人领域起到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使混合企业与民营企业全面承担起提供私人产品的责任.建立公共政府的途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权力公共化、政府职能公共化、政府运行公共化、政府财政公共化、政府内部管理公共化、政府责任公共化,从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全球市场化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方政府体制创新与职能转变.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熟必然提到议事日程.城市社区的发展是公民社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社区的健康发展,一定意义上将推动与促进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目前,国内城市社区模式众多,有的从民主角度,有的侧重社区自治,有的强调地方政府服务.其中,苏州市平江区以体制创新为特色的社区建设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苏州平江社区"1 4"体制架构的设想与法理依据,其体制创新的内涵与价值.对于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路径、配合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尝试地方政府与社区合作共治的治理之道以及充分吸纳社会力量推进公民社会成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经济改革要完成的是由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就政府角度而言,这是一个由政府发动的从减少国家干预到重新构造政府管理职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涉及一系列旨在确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体制创新.适应这一深刻体制变革的需要,系统地回顾一下国家干预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现代经济理论中已有的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家干预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作用与限度的认识,总结一下二战以来东亚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5.
试论美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是实施政府主导型(又称集中统一型)证券监管体制的典型代表.中国的理想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应该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央证券监管部门的集中管理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央证券监管部门垂直领导下的地方证券监管机构的作用,实行中央与地方、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6.
深化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中国式的协商治理模式,因为协商治理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治理模式,是一种以中国式民主即协商民主为基础的公共治理模式.要实现以协商治理为目标模式的公共治理,必须深化改革,以期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公共治理的转变;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参与的协调共治体制;理顺政府内部的职能关系,完善政府内部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共治体制.  相似文献   

17.
政府参事的民主监督职能是党和国家赋予政府参事的一项新职能.政府参事的民主监督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落实政府参事的民主监督职能,就要在体制机制上作更进一步的安排,发挥政府参事的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世界进步的历史表明,现代经济发展史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要求政府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历史的跨越.在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行政区划体制作为一种国家结构体系,是国家政治抉择的结果,是地方政府设置及其职能定位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并且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基本要素.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和上级、政府间纵向“职责同构”、“职能错位”以及财力与职能不匹配等问题都与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密切相关.因而,探寻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转变的相关性,开展以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和转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调整和优化地方政府职能结构体系、合理确定不同层次层级地方政府的职能、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云 《兰州学刊》2002,(4):30-31
一、经济学在政府与经济增长上的主要观点 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关键是政府与市场的问题,在体制经济学中,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