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叔同(弘一法师)是位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先驱.李叔同(1880-1942年),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在天津出生,他从小接受中国文化,长大后出国留学,学习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上海、杭州等地教书育人,在很多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美术教育家、诗人、学者,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非常多的文化领域中造诣很深,他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还培养了诸如丰子恺、刘质平等大批优秀人才.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发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福建泉州.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书法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  相似文献   

2.
牛颂 《中国民族》2014,(10):76-76
李叔同,弘一法师,是一个在僧俗两界都有很高声望的人,即在世俗社会中被推崇,在宗教界被景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电影《一轮明月》,是李叔同的一部传记片,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影片在表现他的诗词、音乐、戏剧、绘画等方面的天赋才华的时候,也没有忽略他最大的天赋:慈悲之心。李叔同生于侧室,但其母去世后他坚持扶棺从正门进入灵堂,并深切哀悼。  相似文献   

3.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曾以绝世的才艺驰名文学、艺术两界,是为一代名士。中年后,看破红尘,剃度出家,过起了苦行僧人生活,成为佛门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其为人可谓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出家,后人有种种揣测,最经典的莫过于其高足丰子恺的“三层说”。  相似文献   

4.
正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  相似文献   

5.
两法师     
正在到功德林去会见弘一法师的路上,怀着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洁净的心情;也可以说带着渴望,不过与希冀看一出著名的电影剧等的渴望并不一样。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先生,我最初知道他在民国初年。那时上海有一种《太平洋报》,其艺术副刊由李先生主编,我对于副刊所载他的书画篆刻都中意。以后数年,听人说李先生已经出了家,在西湖某寺。游西湖时,在西泠印社石壁上见到李先生的"印藏"。去年子恺先生刊印《子恺漫画》,丏尊先生给它作序文,说起李先生的生活,我才知道得详明些;就从这时起,知道李先生现在称弘一了。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13-1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学专业委员会、西北民族大学主国办,甘肃民族出版社协办,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杭州佛学院承办的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信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7.
梁楷是我国著名的宋代人物画家,是中国古代写意人物画的先驱。他的作品画风具有不同阶段性特征,早期沿袭李公麟白画的精微,晚年寻变,形成美术史上独具一格的的减笔风格,也是减笔人物画的创始者。梁楷的作品蕴含着鲜明的艺术构成因素,体现出他在造型、张力、笔墨的三个层面。在他的作品的精神追求层面,体现出浓厚的“真”和“新”的精神。他的写意人物画与民族文化结合紧密,对后世乃至中国近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旧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师满六十岁诞辰,佛学书局因为我是他的老友,嘱写些文字以为纪念,我就把他出家的经过加以追叙。他是三十九岁那年夏间披剃的,到现在已整整作了二十一年的僧侣生涯。我这里所述的,也都是二十一年前的旧事。说起来也许会教大家不相信,弘一法师的出家,可以说和我有关,没有我,也许不至于出家。关于这层,弘一法师自己也承认。有一次,记得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是中国近代以来具有划时代标志的优秀画家、美术教育家,在素描、油画、国画方面的成就很高。他凭借深厚的功底,过人的学识,努力的探索与求学精神,将中国画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相融合,其美学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涌现出一批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院校和以他为首的画家流派,使中国艺术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0.
王孟扬是中国现代回族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致力于新式回民教育和进步的社会文化活动。50年代初身陷囹圄,历尽磨难。他的诗文创作反映了其曲折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转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史学会于1988年10月6日至11日在云南大学举行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分属汉、满、蒙、回、藏、纳西、白、苗、朝鲜、畲、柯尔克孜等11个民族的122位民族史学工作者和有关方面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资料等共70余篇,主要就当代中国民族史学的任务、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历代中央王朝民族政策的评价,加强对近现代和当代民族史  相似文献   

12.
在台湾民俗学领域里,林明德无疑是个先驱学者.他常忧心于台湾民俗文化与人士的消亡,而常和时间赛跑,试图结合官方与民间的力量与资源,通过一次次民俗活动的成功策划和组织,让台湾民俗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他不愧是台湾近二十年来民俗艺术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13.
<正>在纪念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我的面前似乎又晃动着钟敬文先生那亲切、和蔼的面容。作为他的学生,我现在仍然能回忆起他给我们授课时那一句是一句的极其认真的样子。钟敬文先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人民文化,以自己一生的精力,深入研究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多方面学问,竭尽全力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发光发热。钟先生是我国高校文科发展史上的一位学术大师,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但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季羡林先生曾在纪念钟老百年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知识分子,由几千年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先生发言指出:林耀华先生是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的重要开拓者,林耀华先生本人既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界泰斗,也同时是一位值得称道的教育家和学术播种人。林耀华先生的一生,在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借鉴国外思想进行中国本土的文化观察与解说,以及重视经世致用的现代应用人  相似文献   

15.
李学竹  筱洲 《中国藏学》2011,(1):176-178
2010年10月21日上午,中日学者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了首届中日学者藏学论坛。来自日本龙谷大学、东京大学,德国汉堡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论坛。与会的6位学者作了主旨发言,其中3位日本学者的发言内容涉及藏文翻译特征研究、日本涉藏史研究,3位中国学者的发言内容涉及藏传佛教研究、藏汉艺术交流研究。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钟敬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术文化大家,也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领域的前辈和先行者。早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他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执教期间,就编写了多部教材。1931年,他在杭州编写了第一部专业教材《民间文学纲要》。1944年,他在香港达德学院编写了《民间文艺学》教材。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执教的过程中,开设了民间文学、古典文学、通俗文学、现代文学、鲁迅研究、诗词格律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民间文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领域,李安宅的《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和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是先驱性的重要文本。1938年,李安宅、于式玉前往甘肃拉卜楞地区进行实地研究,历时三年,开展了藏族宗教研究和教育实践。《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是李安宅在实地研究和文献研读基础上形成的著作。11940-1942年,田汝康在云南芒市那木寨进行了持续性的田野调查,基于五个多月的长期调查写成了《芒市边民的摆》一书。这两本写于抗战时期的著作,研究主题都是中国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但是两本书在行文风格、研究方  相似文献   

18.
现代罗马尼亚民族学,是在内容丰富的民主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人民生活和文化的先驱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形成了理论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认识罗马尼亚民族起源和发展、认识其独具风格而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只是在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由于我们党和国家的经常支持,现代罗马尼亚民族学一些杰出的老前辈想使民族学成为一门具有专门研究领域的独立学科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在这些老前辈当中,首先我们要提到乔治·维尔桑和罗穆卢斯·武亚两位。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朝鲜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军政统治时期(1945~1948年) 1."8·15解放"当时的经济状况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殖民地朝鲜获得了解放.朝鲜民众结束了近40年的奴役时代,开始走向建设自主的现代化国家的道路.这是朝鲜民众从头做起的起点.朝鲜民众在殖民地统治下,一直没有间断过民族独立运动.1919年朝鲜人民开展了"3·1"独立运动.到了30年代,在中国的东北各地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10月作为海外各势力  相似文献   

20.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10э11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杂志社协办的中国西藏文化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首个专门研讨西藏文化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的国家级学术论坛,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约120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出席了这次盛会。10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热地宣布论坛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帕巴拉·格列朗杰代表论坛组委会致欢迎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