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雨》作为我国伟大戏剧家曹禺的代表剧目,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三一律的锁闭式结构以及其针砭时弊且深入骨髓的思想着实令人钦佩.从序曲中教堂场景的静谧安详作为引子,引出十年前同一个地方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在这个锁闭式的十年前的悲剧故事里又以鲁妈的回忆引出再往前的故事.这种环环相扣的锁闭式结构着实精彩.该剧本以一个家庭的悲剧作为时代和社会的缩影,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和旧陈腐制度的抨击和谴责,也以一种畸形龌龊的家庭关系来影射在旧制度下的社会关系的畸形和变态.这也是该剧本之所以成为我国经典剧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3.
今年是《民族论坛》创刊三十周年,总编梁芳约我写点感想。晚上,我在灯下握笔沉吟,思绪不禁牵回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从1983年投身于这个刊物,直到2001年退休,十八载光阴和心血倾注于此。回首往事,百感交集之中却有“三可”欣慰。 相似文献
4.
《民族团结》杂志诞生三十周年了。用人生“三十而立”这句俗言比拟它的成长,是很确切的。三十年来,《民族团结》在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方面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上,在报道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新变化新面貌上,在介绍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特点上,特别是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各族人民并教育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将从“谁在活着——人物形象内涵与寓托的接受史”“因何而活——小说主旨的接受史”“如何书写‘活着’——小说写作风格、手法之接受”三个部分展开对《活着》三十年接受研究的论述,并兼谈人的“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7.
今年九月三日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日。过去的三十年,是延边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向前,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三十年,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努力改善民族关系,不断增强民族团结的三十年。当前,在我们自治州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和友谊之花,犹如迎春的金达莱,开遍了长白山下,海兰江畔。全州一百八十多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同心同德,奔向四化。大家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共同进 相似文献
8.
戏剧作为独特的文学体裁与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而戏剧的情感表达、情节的推动和矛盾的激发等都离不开戏剧动作。戏剧动作在戏剧文学展示,情感表达方面功不可没。《雷雨》作为曹禺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在戏剧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紧凑的故事安排和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让戏剧高潮迭起,引人喝彩,而戏剧动作也熔铸在字里行间。本文以《雷雨》为例,探讨戏剧动作的魅力,从戏剧外部性体动作、言语动作和静止动作三方面分析《雷雨》的戏剧动作性及其意义,使大家对戏剧的解读与思考更为深入、彻底。 相似文献
9.
10.
11.
春华秋实。耕耘播种的春天,固然使人饱含希望;收获的金秋,更令人感到欣喜、充实。三十年前,正值金秋时节,《民族团结》在各族人民的期待和欢呼声中问世了。三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下,《民族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人民出版社推出优秀企业家传奇赵晏彪撰写的《汪海三十年——汪海和他的中国双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作序推荐。4月5日,优秀企业家、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与满族作家赵晏彪在北京图书大厦联名签售。签售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汪海的妙语答问和赵晏彪的理性解读,将签售活动演变成一场生动活泼的民族品牌励志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维吾尔人的哲理观中,人生是短暂的,幸福是变幻不定的,只有善才是永恒的。正如《福乐智慧》所说,“人世匆匆,善却永存,善德会留下不灭的足迹”(5924行)。“高位和王权都会对你反目,只有善行不会将你背弃”(5089行)。“谁若行为善良,他虽死犹生;谁若作恶多端,他虽活着却犹如死去”(5923行)。“善”在《福乐智慧》的论理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戏剧作品《老妇还乡》的道德批判。作品本身包含了深刻的道德诉求和反思,在这样一个复仇故事中,事件的三方主体各自的善恶应该何从分辨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明确了善恶之后,做出进一步的道德思考也符合文学作品在道德层面上的追求。同时这部作品的道德评判是有其符合文学特征的方式的,讽刺的手法、怪诞的风格作为剧本独特的写作风格,也为其实现道德批判提供了最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活化石”,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被列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藏戏研究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为了厘清藏戏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本研究通过CiteSpace与VOSviewer两个主流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近三十年藏戏研究成果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藏戏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直观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藏戏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但研究内容逐渐向多元化、跨学科方向发展。藏戏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机构较少,且合作关系不明显。如何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目前藏戏研究最新主题。藏戏内涵的丰富性,未来势必会吸引更多学科专家从不同视角对藏戏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藏学》2015,(1)
本文采用文献学、诠释学和跨学科比较的方法对《俱舍论》的色法、心法、心所法进行心理哲学的诠释,并将相关内容与现代心理学研究进行比较。通过对《俱舍论》色法观进行分析,总结了《俱舍论》中色法引生色法、色法引生心法、心法引生色法、心法引生心法的四种心色相生关系。通过对《俱舍论》的心法观进行分析,发现意根的解释是《俱舍论》的理论困境,对此,藏传佛教提出了意根识作为理解意根的关键,进而对意根识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解释。现代心理学还未见对意识功能的整体性研究,《俱舍论》的心法观可填补这一缺憾。通过对心所法观的总结和分析,归纳出入的一个心聚中所包含的十八到二十七种法,并澄清了与现代心理学的结构主义学派进行对比时所需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6,(9)
本文主要从政治职能变迁的视角来考察近三十年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设历程。立足民族政治学的视野,可以发现政府在处理城市民族公共事务中的职能发生了明显转变,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内在逻辑,即由统治向管理、再向服务演进与完善的治理轨迹,进而表现为三个阶段,即民族工作由统治向管理职能转变的初期探索阶段(19791992)、依托管理思维范式的公共管理职能建构的全面推进阶段(19931992)、依托管理思维范式的公共管理职能建构的全面推进阶段(19932004)和民族主体化背景下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的深化发展阶段(20052004)和民族主体化背景下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的深化发展阶段(20052016)。回顾此一历程,有助于把握少数民族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并为明晰政府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职能完善与治理现代化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乾隆皇帝召集纪昀等160余人进行编辑的,至乾隆四十六年完成。全书按经、史、子、集四类,79070卷,订为36300册,约有77493万字,如果将全书每一个字依次排开,可绕地球一周又1/3,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巨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