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web3.0版出现后,中国的手机网民已高达到5.57亿.在手机网民再次突破新高的基础上,微信的发展与传播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的中流砥柱.笔者运用文本分析、案例研究、文献研读等方法,以"意见领袖"理论为依托,通过对英皇考级音乐微信公众平台六大板块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其音乐平台成功打造英皇考级品牌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传统"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单单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传统宣传模式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群众文化宣传需要积极利用符合广大网民需要的新平台新技术引领宣传工作方向。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一下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群众文化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传统"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单单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传统宣传模式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群众文化宣传需要积极利用符合广大网民需要的新平台新技术引领宣传工作方向.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一下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群众文化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廖杨  蒙丽  周志荣 《民族学刊》2017,8(5):11-20, 97-101
微信朋友圈是近年国内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微信中的朋友圈与现实社会中的朋友圈有共性,但差异更为明显."熟悉"的"陌生人"和"陌生"的"熟人"是微信朋友圈人际关系的两种主要状态.基于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媒介,"朋友"在微信场域中具有多重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通过多样化的象征符号及其表达,微信朋友圈的即时互动和超地域性使其具备了现实朋友圈难以企及的社会资本动员能力和文化张力.微信红包、微信点赞、微言众听、微群讨论甚至微商广告等等,构成了"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的基本业态和常态.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和流行,在某种程度上看是文化与技术融合的现代性产物.作为文化与技术融合的当代社会交往媒介和载体,微信朋友圈已开始出现了一些后现代社会生活的端倪.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研究者2018年10月11日、2019年3月21日和2019年8月1日三次搜索名称中包含"昆曲"的微信公众号,对搜索到的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梳理、统计和分析。本文对以"昆曲"为名的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运营主体、内容呈现和传播活跃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对当下微信公众号中与昆曲相关的传播状况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研究者2018年10月11日、2019年3月21日和2019年8月1日三次搜索名称中包含"昆曲"的微信公众号,对搜索到的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梳理、统计和分析。本文对以"昆曲"为名的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运营主体、内容呈现和传播活跃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对当下微信公众号中与昆曲相关的传播状况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鉴于高校思政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性需要,以及学界关注的理论发展性需要等,加强对高校"红色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研究极为重要。本文基于对在校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情况和对"红色微信公众号"认知、使用情况的调研,结合某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在校大学生使用校园微信公众号的一般特征及目前"红色微信公众号"内容及议程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建议策略:一是强化主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平台建设;二是夯实内容,增强微信推送的理论说服力;三是创新形式,活化微信意识形态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8.
因为网络聚合作用不停产生出新媒体的生态环境,用"微内容"的传送、线上以及线下结合的微营销形式由于新媒体环境而受到推广。腾讯设计的基于智能手机的实时通讯软件"微信"的飞快推广综合微营销的概念,给微信广告的推广提供了机会。文章整合微信的传播性质以及传播优点,对微信广告的发展价值以及潜质做了深化解析,来推动微信广告使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信茹  赵亚净 《民族学刊》2021,12(3):64-73, 101
数字时代背景下,乡村精英也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中经历着转化。文章以云南一个白族传统村落为研究个案,考察当地乡村精英群体的微信生活。研究发现,精英身份和意识赋予他们技术使用的独特性,微信对精英群体的权威建构发挥了新的影响和作用。具体来说,乡村精英通过对微信技术的积极运用,在巩固象征性资源、拓展社会关系网络、激发公共生活的参与度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权威构建方式。文章试图从新媒体技术的角度去探究微信和乡村精英权威身份构建的方式以及技术带给村落社会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宓淑贤 《民族学刊》2019,10(4):54-61. 115-117
人们构建形象、呈现自我的方式在自媒体时代不断发生着转变,这是人类学家不得不关注的现象。赵旭东教授指出,“微信民族志”时代已经到来。本研究认为,“抖音”作为当代青年中最具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可以拓展微信民族志研究,但怎样开展“抖音”微生活民族志研究尚无一些有创建的尝试。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书写“抖音”微生活民族志的可能性,进而厘清了研究对象,且以此为基础,对“抖音”微生活民族志进行了一种探索性的书写,试分析“抖音”短视频对个体形象建构的主观和客观影响。研究发现,短视频内容文本的反复强化特点促使个体有效建构自我形象;在个体不主动避讳被熟人观看时,他们的线下形象与线上形象基本吻合;看似是网民共同主动筛选出来的网红,实则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手机的出现和发展拉近了科技与人们的距离,手机从之前的以打电话、发短信为主,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微时代,手机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虽然手机拥有着数量众多的需求者,但是也面临着其他品牌的竞争,因此,手机的UI界面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视觉艺术元素。在激烈的竞争中,手机产品更加注重外形和界面交互实用性。手机界面作为人们的第一开机印象,自然更能捕获手机使用者的眼球,舒适和美观的视觉效果,会给手机的整体评价加分。基于此,本文从手机UI界面设计中的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原因、目的和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如何营造手机UI界面设计中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网络从20世纪末开始,便以低成本、便捷、高效等优势收获了众多用户,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约近全国总人口的75%,通过互联网技术,我国国民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被迅速改变,可以说网络力量已然渗透至社会各项大事小情中.本文对群众文化及其管理办法进行探讨,以群文概述开篇,详细解析群文发展趋势,并融入群文管理内容及必要性,分析互联网...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业者更是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手机APP上,以致APP的数量达到了井喷的状态,更多设计师更是将APP界面的设计局限于视觉审美上。互联网的便利让移动端智能手机的使用人群覆盖率扩大,但针对不同人群而专门设计的APP只是浅尝辄止阶段。然而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CAPA),扩展了互联网的使用价值领域,使得视障人群使用智能手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7,8(4):35-38,105-107
藏族网民对数字图片、视频、歌曲、影视、游戏和小说等网络文化的喜好使得他们形成了网络文化的使用习惯、特点以及强烈的网络文化认同感.藏族网民在网络文化载体手机化趋势和网络文化消费娱乐化倾向与其他民族的网民保持着一致性.但在网络文化认同上则表现为更加喜欢选择藏族网络文化产品;更加积极参与到对涉藏网络文化传播内容、方式的肯定、批评和建议中;更加倾向于由藏人自己主导、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强烈希望涉藏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对藏族文化习俗的理解和尊重.网络为藏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在藏族网民心中逐步建立起了网络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业者更是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手机APP上,以致APP的数量达到了井喷的状态,更多设计师更是将APP界面的设计局限于视觉审美上.互联网的便利让移动端智能手机的使用人群覆盖率扩大,但针对不同人群而专门设计的APP只是浅尝辄止阶段.然而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CAPA),扩展了互联网的使用价值领域,使得视障人群使用智能手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刘道衡没有杜文秀大理政权授予的出使英国使节的正式委任状及大理政权正式授予的官员职衔,他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委派的"使臣"的合法身份.划道衡所带交英国印度事务部的<上英皇表>不是从大理带出的,而是在缅甸形成的.其他说明献"大理所管之地"的图、"献土称臣"及要求出兵援助的信件,都是离开大理以后形成的,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直接授权处理的合法依据.这些离开大理以后在云南以外形成的<上英皇表>及信件本身,不能证明刘道衡具有大理政权"使臣"的合法身份.诸种史实表明,刘道衡不是杜文秀派出的"使巨",他以杜文秀"义子"的身份充当杜文秀派往英国"使臣"的身份是假的,是他脱离柳映苍派出的以马似龙为首的使团后自封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已经成为网络交流的主要载体。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信息发布者,怀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人目的,在我国高校中传播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主流价值分庭抗礼,严重干扰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选择。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的分析,探讨新兴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的新特点所产生的危害性,提出几点对策。希望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17,8(2):1-24,96-99
当下中国社会发生着一种由渐变到巨变的深刻"转型"(transformation),需要一种新的人类学书写态度和方法.与西方文化相比,我们要看到中国文化中的"变动性",而非保守性.而变动性虽然意味着风险,更潜藏着机会."枝杈社会"是中国经济在大风险中持续向好的社会动力,它要求一个人做他应该能够驾驭的事情,而微信正是继房地产之后给中国老百姓全体的又一次的参与式的机遇.微信使人与人的关系呈现一种差序格局的颠倒,并通过使真实扭曲化来实现一种真实性,老百姓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文化,创造语言,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群学".在微信群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过去我们认为技术造成了人群的分离,而微信时代,虚拟技术却使这种分离技术失灵了.此外,互联网也使知识的储备被知识的搜索与创造所代替,世界因为便捷的互联互通变得"平面化",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在时空安排上日益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态.而对这样的社会转型,田野在场对于民族志的书写是否还是那么重要.在一个微信的时代里,作为一种人类共同体的世界共同体的场景想象已经变得很容易实现了,今天的人类学民族志的书写或许可以变成一种拼插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看似与互联网科技不沾边的山区村民,在微信群里通过定向红包、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十分前卫的微方式组团献爱心,先后为3名患病乡邻捐款近4.5万元,其中第一次20小时内就捐款近2.4万元--这件新鲜事发生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高桥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变得愈加广阔。"互联网+书法"模式的产生更是依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才得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书法艺术的互联网化发展不仅继承了过去优秀的艺术文化与精神特性,更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手段的结合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通过"互联网+书法"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书法"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与传播特点,通过其创作过程探索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