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经贸交往的增加,广告翻译日益重要.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翻译广告的时候,译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并通过转化这些文化,用准确恰当的方式传递原语广告的文化信息,同时使广告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传统、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发挥广告的经济价值.本文从广告语的语体特征出发,简要分析广告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进一步探索文化差异对广告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告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被广泛运用,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功的广告语翻译是开拓国外市场必不可少的第一步。由于广告语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所以语用等效原则是适用于广告翻译的指导性原则。本文从语用翻译的角度,通过对英、汉广告特征的分析,来探讨使广告译文具有与原文同等功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如何在广告翻译实践中运用仿拟的技巧,模仿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弥补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意义和风格等方面的损失,提出广告译文必须以目的语消费者为核心,尊重目的语文化.认为语言是广告的核心,优秀的广告语以其精练的句子、独到的修辞及蕴涵丰富的表达打动消费者的心,敦促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仿拟是广告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但是,广告难译,尤其文化内涵丰富的广告语更难译.  相似文献   

4.
提倡多元文化发展,涉及跨语言交流,需要翻译;涉及跨学科交流,需要文化翻译;涉及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研究。上世纪的很多翻译工作侧重跨语言翻译,但翻译中国故事类型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作,而中西学者在各自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术传统中编制中国故事类型,及其产生的理论与方法的对话和争论,则是一种跨文化研究。艾伯华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围绕它展开的多国学术讨论,正是这种个案。此个案告诉我们,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并不是一条直路,而是要信息互通、伦理互守、文化互见、学术互动和方法互补。时下大力提倡跨文化研究,解读这个个案,总结前人的经验,有助于缩短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的距离,促进多元文化的相互了解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提倡多元文化发展涉及跨语言交流,需要翻译;涉及跨学科交流,需要文化翻译;涉及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研究。上世纪的很多翻译工作侧重跨语言翻译,但翻译中国故事类型却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作,而中西学者在各自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术传统中编制中国故事类型,及其产生的理论与方法的对话和争论,则是一种跨文化研究,艾伯华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围绕它展开的多国学术讨论,正是这种个案。此个案告诉我们,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并不是一条直路,而是要信息互通、伦理互守、文化互见、学术互动和方法互补。时下大力提倡跨文化研究,解读这个个案,总结前人的经验,有助于缩短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的距离,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浅谈英语广告修辞及其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给我们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列举近一、两年英文杂志上的广告实例,归纳了英语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六大类修辞手法并对其翻译作了一番初步的探讨。笔者认为英语广告中的修辞翻译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則,即当英汉两种修辞格在表达习惯和文化概念上相近时尽量采取直译;反之,应采取各种变通手法弥补翻译,以求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  相似文献   

8.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一直以来其地位和作用得不到重视。随着“文化转向”的兴起,译者的主体作用逐渐凸显。本文试从译者主体性的理论层面出发,通过对翻译主体的界定,揭示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并选取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表现,进一步肯定翻译过程中适当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入手,探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的泰译。通过对AMOON THONGSUK的《论语》泰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发现,译者多采取“异化”翻译策略,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尽可能地向泰语读者介绍和解释文化负载词,以令《论语》文本在泰语文化中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等值。作者认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异化”策略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文化翻译观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审美再现是指用目的语的表达手段把源语言作品中的审美信息、审美价值传达给目的语读者,让其获得同样的审美体验。儿童文学作品的目标读者是儿童,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译者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特殊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译作才能被儿童接受和理解。本文以Through the Looking-Glass的汉译为例,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四方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通过译者的主体性传递原文的意义。在译者主体性和主流的文化诗学融合下,译者的主体意识操纵和改写了原文在译文中的形象。赛珍珠作为女性译者主体在翻译《水浒传》过程中,对原文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在协调女性译者和男权主流文化背景之间的矛盾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标牌广告语对它的自我形象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标牌广告英汉翻译的地道、新颖及别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外游客对张家界的印象和评价。文章通过对张家界市区标牌广告英汉翻译错误例子进行剖析,以期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提高翻译水平,提升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林纾和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中的误译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是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尚属空缺。本文基于Chesterman所提出的四种翻译伦理模式,探究误译是由于特定文化意象、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和诗学等因素造成的,旨在说明:译者翻译伦理观要受到时间的限制和特定历史的制约,这无疑给误译现象提供了契机。此外,译者不可能将四种翻译伦理模式并重,他只能遵循其中的一种或侧重几种翻译伦理模式;一旦译者确定了自己所遵循的翻译伦理模式,就应该自觉地调整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翻译理论的学者都强调将翻译看作为旦生在语境下的活动。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所传递的信息更加符合译入语的习惯,使信息在被接受的过程中产生原文实际具有的(通常是无法预料的)效果,要对词及整个语域的运用进行斟酌。而译者的这种再现原文原貌的再创作活动深刻体现出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本质特色;此外,近年来翻译工作的社会作用又受到翻译理论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此框架下讨论译者作为在语境下创作或传递信息的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近三十年来,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明显的"文化转向"。本文探讨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翻译的目的,指出要做好文化翻译,译者应熟悉和了解相关文化,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文化翻译的应对策略,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翻译批评更客观更有说服力,翻译批评者应该具有学习者意识、批判意识、读者意识、文本意识、译者意识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维索尔伦提出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以中国文化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译者主体性在译中的体现,同时通过语言、心理和交际三个维度分析语境顺应论下译者的适应性转换,论证所谓“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支配地位及其处于生态翻译环境中源语生态与目的语生态之间受动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探寻如何改进中国古典舞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为目的,研究如何运用传统文化之根的儒道文化渗入到古典舞教育的实践当中。将儒道文化及精神理念与古典舞所蕴含的哲理、运动的根源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古典舞离不开传统文化,离不开儒道哲学思想。要想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古典舞就必须立足民族精神,传承古典舞艺术的传统思想,这样才能把握住中国古典舞的内核,全面地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尚珂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128-130
本文以探寻如何改进中国古典舞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为目的,研究如何运用传统文化之根的儒道文化渗入到古典舞教育的实践当中。将儒道文化及精神理念与古典舞所蕴含的哲理、运动的根源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古典舞离不开传统文化,离不开儒道哲学思想。要想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古典舞就必须立足民族精神,传承古典舞艺术的传统思想,这样才能把握住中国古典舞的内核,全面地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满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通过分析满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可知满语谚语的文化含义和翻译技巧。此外,满语谚语翻译的关键点在于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达上,存在着保留或舍弃原语的两难选择。因此,译者不仅要通晓两种语言,还要提高对满汉语言、历史及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