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商时期的信仰体系处于多神崇拜阶段,神灵世界分散化、多样化,具体体现在繁复的祭祀对象和祭祀方式,以及频繁的占卜和广阔的占卜范围之中.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从非理性化逐渐向理性化转变,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崇拜.殷商时期信仰体系的认识与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宗教与伦理,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根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宗教祭祀为主题的水龙祠大型壁画,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的重要文化遗产。壁画中绘制有两组共12位女神,包括王母娘娘、本地英雄李仙娘等形象,表现了母性崇拜、英雄崇拜与巫仙崇拜的习俗,印证了瑶族存在多神信仰,反映了瑶族女神信仰的形成是多维崇拜观念情境下的现实性礼俗活动和礼俗之外的来自现实或特定需求情境的逻辑驱动。  相似文献   

3.
广州满族的先祖—满洲八旗官兵1500名自公元1756年到1767年从遥远的北方来到广州驻防,他们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的信仰文化,包括祭祀与祖先崇拜、对观世音菩萨和关帝、玉帝的崇拜以及其它信仰习俗。其年轻一代的信仰还处在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宿爱云 《民族学刊》2021,12(4):52-59, 116
“国家在场”是研究“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重要表达理论。民间信仰是地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变迁体现了地域社会和民众文化心理的历时变迁。区域内部不同的文化因子,孕育出不同的信仰事象。洮岷位于甘青民族走廊核心地带,也是汉族与土族、蒙古族、藏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区域。洮岷汉人的民间信仰系统中,最为推崇的是“湫神”崇拜。“湫神”崇拜作为水神信仰,在洮岷地区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记忆。明清时期,国家力量在西北边地下沉和进入,引起了洮岷地区汉人湫神信仰记忆的变迁,信仰变迁主要体现在信仰记忆的重构。在“国家权力的强势嵌入”和“地方社会的积极回应”两种力量的驱动下,洮岷汉人“湫神”信仰实现了湫神原型、祭祀仪式、祭祀地位和湫神传说的重新构建。洮岷汉人湫神信仰记忆的重构,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域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彰显了洮岷汉人在“国家在场”理念下所表现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实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利和双赢。此外,洮岷区域信仰文化具有多元性,该研究有利于民族交融区域不同族群的民间信仰在保持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信仰文化认同和信仰文化共建,对构建凝聚力更大的民族共同体也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柱崇拜和祭祀是"黄佤"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民间信仰。这种祭祀仪式时间不固定,开展频繁,规模小,内容简单。用人类学象征理论解读"黄佤"中柱祭祀仪式,有利于完整地把握"黄佤"中柱崇拜文化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指存在于非官方社会层面里的、有一定历史传承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崇拜各种神灵的信仰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主题而非偶像神为由的祭祀仪式.原始社会没有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晚于原始宗教的形成.民间信仰不是宗教,也不是民闻宗教,它属于宗教之外的信仰体系.民间信仰人群是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第三类人群,即信神不信教人群,并且是现代社会里不断增长的人群.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前考古发现的萨满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史前考古发现的宗教遗迹屈出不穷,其中多数与萨满信仰有关,主要灵魂信仰、祖先偶像、生殖信仰、龙的信仰等四种类型的遗迹。原始社会祭祀、占卜是有专门人员进行的,他们就是巫觋。原始社会末期在巫觋中分离出来一批大巫一祭司,他们在文明起源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民俗中有关青蛙信仰与崇拜的起源说法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稻作祈丰收,二是生殖崇拜,三是戏剧之神等,其中的稻作祈丰收说与生殖崇拜说得到较普遍的认同。笔者认为,青蛙信仰起源于原始巫祭祈雨,巫师交感星相而附会成对西方白虎七星中的“奎星”崇拜,然后被衍生为两种祭祀主题方向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祈雨——稻作祈丰收——社戏祭祀之神,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治水——驱邪逐疫——祈求生育平安。至今仍盛行的江西省金溪县青蛙崇拜现象,折射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变迁过程中,由巫师对“奎星”崇拜而附会为青蛙神的交感点,从而揭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由“理念”嬗变为神祗的“神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阿拉善地区的社会文化脉络中探析阿拉善信仰的根源。阿拉善蒙古人是卫拉特蒙古诸部离开故土迁徙到阿拉善地区后逐渐融合形成的,阿拉善信仰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追溯阿拉善信仰的形成以及分析阿拉善祭祀表现形式中的特点,呈现了阿拉善蒙古人精神世界的根底。阿拉善信仰中融入了两种信仰文化,即萨满教和藏传佛教。换言之,阿拉善信仰传承了先祖的知性,保留着萨满教崇拜的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等信仰的中心思想,同时结合了藏传佛教的表现形式。阿拉善信仰继承了蒙古乃至阿尔泰诸族信仰的内涵;佛教在阿拉善信仰中作为中介联系了信仰对象和民众,接茬发挥了原有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色,进而在祭祀中起到沟通神界与凡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近代以来与“社”这一概念相关的研究的基础上,从广西龙江流域宜州市一个普通村庄的历史叙述及当地“做社”祭祀习俗切入,分析村落“社”信仰生命力的来源,认为“社”源自于自然崇拜,承载着道德规范的力量,建构起信仰与禁忌相互依存的社会观念.与“社”相关的信仰与祭祀习俗在历史与当下的多重内涵,及其存续方式所蕴含的社会意义,足以使之成为切入民间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在田野实践上构成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老挝的占卜语和占卜术是老挝原始宗教或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其信仰的内容与民间的日常生活相混合而影响着老挝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占卜语和占卜术在民间盛行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藏族的山神神话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藏族的山神神话每一个古代民族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构成该民族的原始文明。各民族对宇宙世界的发生次序,对自然的神化方式,则因各自社会形态的差异而互有不同,并且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山神崇拜是藏族古代最重要的自然崇拜之一,是藏族原始信仰中最具个性特征的崇拜形式;是构成藏族整个原始信仰体系的基础。藏族居住的地区是一个山脉丛立的地区,藏区任何一座山峰之上都驻有神灵,每位山神都有自己的领地,主司专门的事务;与山神伴生相存的还有大量的山神神话、传说,特定的祭祀仪礼和供奉方法。山神崇拜  相似文献   

13.
神山崇拜作为民间信仰,在不同国家、地区曾一度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历来对山的敬畏和崇拜更为显著,这种崇拜从古至今对这一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即安多赤嘎(khri ka)①地区的森普神山崇拜为个案研究,试图理清森普神山与安多其它神山之间的关系,以及讨论当地居民对森普神山的禁忌、祭祀等宗教行为特征和由此衍生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辽西古文化区丰富的新石器遗存为原始信仰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中不仅有祭祀天地、祖先、死去的人,又有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以及其他尚未被理解与发现的其他的祭祀内容,整个祭祀内容的包容性、整体性和交叉性是史前祭祀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区域内祭祀文化的代表。对于原始文化的艺术人类学分析更多的是注重原始艺术的起源和其形式产生的社会化内涵,分析艺术作品与原始社会实践和生产方式的关系。辽西古文化区在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基于原始信仰出现的龙形象更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汉族民间信仰的功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占卜风水、禁忌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功利性的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民众心理的失衡,汉族地区宗教的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早期生育信仰的产生、形式、过程和特点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生育信仰源于原始人崇尚生命,对产生生命现象的崇拜,亦即对生育能力的崇拜,它出现在图腾崇拜之前。生育信仰有女性崇拜、图腾崇拜、男性崇拜等形式。最早所见生育信仰的偶像为孕体雕像,它是对生命产生过程的写实,没有性别的区分。女性崇拜是生育信仰最初阶段的重要时期,表明人类对性别有了明确的认识,对生命孕育者在性别上的肯定。但女性崇拜不是图腾崇拜,它曾与图腾崇拜并存过一个时期。男性崇拜的出现使生育信仰发生了较大变化,即生育的主体突出了男子的作用,它一方面说明人类有了“种”的概念,同时也是男子社会地位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李志远 《西部蒙古论坛》2022,(1):16-24+124-125
不儿罕合勒敦山是蒙元时期蒙古人信仰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座神山,中原文人称其为日月山。元宪宗二年(1252),在此山太常礼乐人以衍圣公孔元措方案合祭长生天和不儿罕合勒敦山,为之后中原礼乐参与元朝祭祀制度树立了可行范例。探讨蒙元前四汗时期在此山开展的皇家祭祀活动,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各民族之间信仰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桂西和滇南一带壮族民间一直流传着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开创农耕、安排秩序、规范道德、构建和谐的神话传说,民间麽公一直传唱赞颂布洛陀历史功绩的经文;一直传承着始祖布洛陀崇拜信仰及祭祀习俗。近10年来,壮学研究者对壮族民间的布洛陀信仰、经文和祭祀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对民间流传的布洛陀神话、经诗和布洛陀习俗进行梳理,诠释其中的文化内涵,阐明其信仰的性质、定位与演变,揭示了历史上壮族及其先民对于始祖布洛陀信仰及其文化的面貌。从理论和实践上辨正互联网上所谓的始祖布洛陀编造说之谬论。  相似文献   

19.
黄玥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03-207
广西祭祀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有了祭祀场所的建筑建造意识.而后历经朝代变迁更替,多民族多信仰发展以及与外来迁徙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复杂历史过程,广西祭祀建筑文化不仅呈现出经了"天祀""地祭"到"人享"的演变过程,更有了多元丰富的呈现.了解祭祀建筑本身文化对了解同时期地区的人民思想文化转变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代吴越民族原始宗教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周代吴越民族原始宗教的主要内涵、祭祀形式及主要特点等。认为吴越民族存在自然崇拜、鸟及蛇图腾崇拜、祖先鬼神崇拜及占卜前兆迷信等现象。祭祀形式有郊祭、室祭、葬祭等,其祭仪有包括燔燎、瘗埋在内的物祭、人殉、人祭、歌舞祭及巫术等。其原始宗教既具有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普通特征,又具有某些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较之吴国,于越的原始宗教保留了更多的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这和二者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