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具有高原特点的交通工具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大要素。行则是人们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去积极进行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文化科学实践及推动一切上层建筑持续运行的原动力。其中,形形色色的行路表现,又是行的最基本的方面。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各个民族自有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特别是藏族、土族、蒙古族共同信仰藏传佛教,即使是各自的原始宗教、古老宗教,也共性大于个性。这对这些民族的广大人民的意识形态影响颇大,它的影响所及,渗透在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广大人民的生活领域中,表现在“行”这一大的文化层次中,个性就显得十分突出,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相似文献   

3.
在川西甘孜州康巴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康巴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它们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四川省绵阳地区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信仰与神灵体系的考察,发现在白马藏族的宗教文化中,苯教仍然是其信仰的主流,且较完整地保留着它的原生形态,同时呈现出与佛、道及民间信仰等宗教文化共生并存的现象,显然系不同民族文化在特定地理边界上碰撞、融合的多元呈现。  相似文献   

5.
藏族舞蹈是体现藏族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全面深刻地反映着高原上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智慧.藏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创新发展,彰显时代艺术的魅力.本文在论述藏族舞蹈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藏族舞蹈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舞蹈就是历史长河中的精华,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主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民族舞蹈中必须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渗透程度,从而确保民族舞蹈更加符合民族情感和信仰,实现民族舞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侗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崇尚自然和谐、万物有灵信仰,农耕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人把歌舞视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哆耶舞、芦笙舞、斗牛舞、薅秧鼓舞、羽毽舞、竹筒舞、咚咚推等在不同场景下表演的舞蹈。透过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这些烙印着民族基因的舞蹈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以及审美观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侗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和现代审美之间的关系,成为推动侗族舞蹈发展的探路石。  相似文献   

8.
羌族舞蹈历史悠久,是羌族人民的文化象征,融入到羌族人民生活之中。很多羌族舞蹈演员和民众以羌族舞蹈全方位地体现着自己日常生活,彰显着民族精神。羌族舞蹈有的表现出民族图腾,或者是表现出民族信仰,或者是表达民族对新时代的歌颂赞扬,向人们展现出属于自己民族的中国梦。羌族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研究羌族舞蹈的分类及特征,针对羌族舞蹈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对羌族舞蹈文化产业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格萨尔》史诗的巫术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赵闻彦 《西藏研究》2009,114(2):56-62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的大百科全书,其间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文章以宗教为视点,认为<格萨尔>史诗中的巫术是一种原始宗教的文化反映,体现了藏族人民企图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史诗的某些故事情节是巫术观点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藏族人民在格萨尔这一人物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期望.  相似文献   

10.
羌族舞蹈历史悠久,是羌族人民的文化象征,融入到羌族人民生活之中.很多羌族舞蹈演员和民众以羌族舞蹈全方位地体现着自己日常生活,彰显着民族精神.羌族舞蹈有的表现出民族图腾,或者是表现出民族信仰,或者是表达民族对新时代的歌颂赞扬,向人们展现出属于自己民族的中国梦.羌族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研究羌族舞蹈的分类及特征,针对羌族舞蹈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对羌族舞蹈文化产业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12.
"热巴艺术"流传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族居住区,具有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其中"热巴鼓"舞蹈鼓点丰富、技艺精湛,"人鼓合一"的完美表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气质。文章以西藏地区藏族热巴鼓舞蹈的流变为切入点,阐析藏族热巴鼓舞蹈在变迁过程中"身体"作为文化符号的技艺构建;"国家在场"的热巴鼓舞蹈推动艺术形式的转向和权力对民间艺术的推动力;艺术实践者对于热巴鼓舞蹈的维持与更新、建构与再生产等问题,以此来说明民间舞蹈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动态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门巴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宗教、习俗等领域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宗教文化的交流,在门藏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文化交流从来都是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彼此的文化相互产生影响和渗透。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门巴族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于藏族,人口少,居住地域小,因而在门藏文化交流中,藏族文化处于强势,藏族文化对门巴族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门巴族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门藏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在门藏宗教文化交流中,藏族的本教和佛教文化先后传入门巴族地区,对门巴族的宗教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门巴族在接受本教和佛教的过程中,并非仅仅照搬照抄和被动接受,而  相似文献   

14.
"热巴艺术"流传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族居住区,具有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其中"热巴鼓"舞蹈鼓点丰富、技艺精湛,"人鼓合一"的完美表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气质。文章以西藏地区藏族热巴鼓舞蹈的流变为切入点,阐析藏族热巴鼓舞蹈在变迁过程中"身体"作为文化符号的技艺构建;"国家在场"的热巴鼓舞蹈推动艺术形式的转向和权力对民间艺术的推动力;艺术实践者对于热巴鼓舞蹈的维持与更新、建构与再生产等问题,以此来说明民间舞蹈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动态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藏族祝赞词     
从古至今,藏族民众在喜庆的集会上祝颂,在生和死的仪式上祝颂,在出征打仗时祝颂,在凯旋归来时祝颂……祝赞词广泛地存在于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中创造的富有高原特色的精神财富。藏族祝赞词与藏民族信仰、民俗、仪式、节日等关系密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藏族祝赞词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简捷。祝赞词的吟诵表达了藏族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心愿:希望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吉祥。  相似文献   

16.
湟源"家西番"是藏族中半农半牧,用汉语交际的一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家西番"在继承藏族文化的同时,吸收汉、蒙、回等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家西番"文化.在丧葬习俗中,表现出祖先崇拜、道教信仰、藏传佛教信仰等多种信仰.  相似文献   

17.
提起藏族的文化(狭意范围上的),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藏传佛教,许多人往往把它等同于藏族文化,以为藏族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宗教文化史,也有许多人在试图论证宗教不等同于文化的路途中精疲力尽而无所得。其实,宗教本身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百科全书,它在各个民族中都产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不能否认,宗教在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宗教文化体现了藏族人民的高度智慧。藏传佛教被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有它产生的特定背景和土壤,随着历史的发展,它  相似文献   

18.
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壮族布洛陀信仰属于原生型巫教,可称为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它与壮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壮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布洛陀信仰的活动在社会批判运动连续不断的年代,曾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宗教理论的改进和宗教政策的宽松,由于社会对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重视和对民间信仰的关注,由于布洛陀信仰研究的开展,壮族地区布洛陀信仰开始了它的重建的过程。以广西田阳敢壮山为中心,壮族民众自发地恢复布洛陀祭祀和相应的文化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并得到学者的理论支持和政府的理解。这种民族信仰重构现象,表现了壮族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布洛陀信仰的旺盛生命力及其对新的时代的调适能力,如引导得当,会丰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充实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布洛陀文化的重构,为壮民族带来了认同的基础;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人民生活和生命的指南,宗教的经书和释义为人们的生活秩序提供了神圣的合法性,是一套信仰体系。田阳敢壮山布洛陀信仰及其文化代表了中国当代民间信仰的一幅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20.
甘孜新藏画画派的开创者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记录了西藏的文明、历史,传达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无可比拟的虔诚,对生活的无比热忱以及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而且唐卡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赢得了藏族人民的喜爱,它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珍宝,也是西藏文化艺术成就的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