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土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互助、民和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等地.土族服饰与其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紧密联系,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艺术状况与民族特性.本文通过对土族服饰特征的梳理,分析其服饰源流变迁因素,从而对影响土族服饰演变的因素做出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吐谷浑与现代土族的族源联系在学术界尚存分歧,主要分歧点有以下几点:古代的吐谷浑人是否是现代土族的主体民族或族源来源之大部?历史上的吐谷浑国立国历经三百五十多年,吐谷浑国是否是以土族先祖为主体的部族国家?唐末,吐谷浑国被吐蕃灭亡之后吐谷浑人分散四处,甘青故地是否仍有吐谷浑人的遗留族群?上述的疑问,成为解决土族族源争论中的关键点.至于土族究竟与吐谷浑人、霍尔人抑或蒙古人是“源”还是“流”的关系?它们是直接的族源承接,还是仅仅就是间接的族体间的融合?上述的诸多疑惑需要学术界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如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尝试进行整合性研究,应该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夏尔巴人在我国境内尚属于未识别民族。在以往的研究中,夏尔巴人的族群单一化,其迁徙路线也具有模糊性。吐蕃政权征服木雅,击退党项拓跋部,以"木雅"(弥药)命名党项故地,后又以"木雅"指代西夏王朝和康藏地区。结合相关藏族史料可知,在与綠厮政权、蒙古军队发生战争期间,处于不利地位的西夏党项部族渐次南下康藏地区,与吐蕃政权时期便居住于此的藏族董氏相融合,形成一个新族群"董弥药"。13世纪,该族群进行南迁,于16世纪中叶进入尼泊尔,随后又以索卢昆布为中心向东、西迁徙,形成夏尔巴人如今分散居住在我国境内及尼泊尔、印度等地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尽管"民族认同"已成为学术界不断泛化的话题,但是,关于何谓"民族认同"还存在诸多疑惑。无论是原生论(根基论)固守民族认同乃血缘认同,还是工具论(环境论)坚持民族认同是地域认同;无论是主张从内涵到边缘的研究理路,还是坚持从边缘到内涵的研究取向,客观民族主义与主观民族主义似乎并不完全对立。那么,如何对待民族认同问题?或许理想的途径是既要从民族认同的源来探求内涵,又要重视民族认同的流,去辨析含义。为此,考察"民族认同"的源与流及其认同变迁,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族人民世代生息繁衍在辽阔广袤的青藏高原,他们不仅有着高原人粗犷豪放的精神风貌,也有着美好的心灵,细腻的情素。特别是土族妇女们历来擅长刺绣,工于针黹。土族男女的传统服饰均出自她们的手。且剪裁得体,做工精细,大都有图案优美,花纹细腻,色彩鲜明的刺绣在上。从封三的各图中便可窥其一斑。 热照儿(图一)又叫热照子,是前额遮光之物,其作用如同帽檐。互助土族青年男女乃至老年人兴时系戴热照儿。其做法是用格褙剪6条同样宽窄(大头为三角尖,条宽约3厘米,小头呈圆形或方形,条宽约1.5厘米),长约18厘米左右的格褙条子,在其外面蒙一层略宽大并专为此而绣有花卉图案的白布条,其里用兰布或黑布做里子,然后将6支花条大头朝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历史和审美观念。本文就土族服饰发展源流、演变及特征进行分析 ,以期进一步探讨土族服饰中蕴含的原始信仰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青海土族服饰中色彩语言的民俗符号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青海土族服饰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色彩作为研究对象 ,从民俗符号学和象征主义的理论角度对土族服饰中的色彩语言符号进行解读 ,从而对土族服饰所承担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作一探讨。这也是对土族服饰文化从描述性研究到理论探索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土族自元末明初形成至1949年全国解放,其历史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一)封建领主统治时期,时间约为十四世纪中期至1931年,即与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相始终;(二)封建地主统治时期,时间约为1931年土司制度废除至1949年全国解放。在封建领主统治时期,土族地区有三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10,(12):50-51
满族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在其两百多年的统治过程中,满族在自身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也经历了巨大变迁,这一点在满族服饰的变迁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清代满族女子的代表服装——旗袍,它由适应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设计,逐步发展变化,成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0.
时尚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大的时代背景下流行的主流服饰,因此,一个时代流行的服饰具有极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是极为典型的生活方式表征。以海南岛上的土著民族黎族为例,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使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将其与其他少数民族区分开来,并相对完整的认识和了解黎族群体主流的服饰文化从古到今辗转经历的四个时代变迁:原始社会的"贯首衣"、封建社会的"筒裙"、现代社会的"牛仔裤"和近年来"筒裙的复兴"。尽管贯首衣、筒裙和牛仔裤并不能涵盖同一时期时尚潮流的全貌,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它们却是最能体现同一时间段内黎族群体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审美趣味和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1.
裕固族人口不多,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周边民族,尤其是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对裕固族的形成与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材料,本文对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对裕固族形成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质朴的形式 独特的风韵──互助土族的部分服饰简介土族妇女善长刺绣,图一、图二(见封三)是两条不同图案的精美绣花腰带带头的照片,其实物使众多的参观者赞誉不绝。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大学教授参观后喷喷赞叹道:“啊太美了,太美了,我以为是精美的印制品,原来是一...  相似文献   

13.
土族源流新议——兼谈土族的历史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土族历史的研究,亦如对于任何兄弟民族的历史研究一样,尚需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我这里只就土族族源及其历史斗争问题,发表一点浅陋的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定民族的服饰能准确传达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的特征。本文以土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现象社会学中的行为意义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土族服饰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的梳理,探索土族在民族过程中的具体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一词可以套用在回族文化上,回族文化的"源"可以上溯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构建的一神教(monotheism)系统的古老源头,回族文化的"流"又可以其文化内涵上的"多元构成"来表现。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用",形成了完整而特色独具的文化体系。本文将就回族文化的"源"与"流"作一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土族族源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的族源之争,主要有吐谷浑说与蒙古说。本文就双方争论的土族语言、霍尔归属以及土人、土达与察罕蒙古尔族称来由等几个焦点问题,通过研究进行相应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居河湟地区的土族社区也被注入了新的动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笔者以文化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五十村开展的实地调查研究,对该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商业手工业、副业等方面深入调查该村的生产方式变迁,同时从村民的服饰、饮食、住居、交通、对外交往等角度对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变迁状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综合分析所获的深入访谈资料,以了解互助土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状况,从而反映土族社会文化近百年来的变迁轨迹及其原因,积极探寻土族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族群的统一国家,族群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亦是其显著特点。以世居西北的少数民族——土族为个案,可从历史人类学的视野对历史脉络中的国家观与国家认同意识变迁进行研究和阐述,借以考察少数族群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观的建构历程,透视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民族关系的现实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藏汉民族对土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聚居区处在藏文化圈和汉文化圈的结合地带 ,土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连接地带文化。这种文化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又大量吸收了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土族的宗教信仰深受藏、汉民族的影响 ,藏传佛教、汉族民间信仰和萨满教在土族的信仰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但藏传佛教和汉族民间信仰对不同地区土族的宗教信仰影响程度各有所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