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左权小调中的"开花调"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就左权地域音乐文化特征总结"开花调"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流传发展方面做一个简单的阐述,望此文能为广大左权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的主要开发资源.2003年8月,由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的《云南映像》,乃是中国文化生长的一个重大契机,因为正是她率先提出了"原生态歌舞集"的理念.次年8月,山西左权举行的"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也在音乐领域引入"原生态"一词.随后,文化部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5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原生态民歌再度引人注目.今年央视举办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更是高举"原生态民歌"的旗帜,成为媒体竞相追踪的焦点.经过三年的培育,"原生态"已成为最热烈的文化时尚.  相似文献   

3.
传统筝乐一直以来都是以地域来划分流派的,因此各流派之间风格特点鲜明.后来随着戏曲、说唱音乐的兴起,依附于当地的乐种作为一种伴奏乐器而存在,在曲、调、音律、音韵的风格方面逐渐形成雏形,又随着与"古筝"这一乐器的融合,再加上伴奏形式方面逐步脱离说唱、戏曲音乐,最终发展而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独奏表演艺术.经过历代师承以及不断加工...  相似文献   

4.
范菁  彭潮溢  姜霞 《民族学刊》2022,13(6):124-132, 151
川剧是巴蜀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五种声腔中的灯调,最具巴蜀特色。“胖筒筒”既是灯调主要唱腔也是主奏乐器。对胖筒筒这件乐器以及其伴奏音乐进行研究,具有跨学科的意义,因为两者隐含着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本论文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音乐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以川剧灯调“胖筒筒”为研究对象,分析川剧灯调的母体文化环境;并运用两仪五度相生体系①,探究过门旋律的调式、音级跳进以及结构的特性与规律,解析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灯调剧目中[胖筒筒]的长过门音乐形态,进而以“乐”的形态观巴蜀文化,阐释并提出了[胖筒筒]音乐对巴蜀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和对巴蜀先民在巫仪式中用乐原则的思考,阐发了胖筒筒这件乐器的文化属性和其材质所蕴含的巴蜀民俗。  相似文献   

5.
西北回族宴席曲的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平 《回族研究》2004,(1):104-105
在西北回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数宴席曲。宴席曲的唱词内容十分广泛,涉猎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形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能歌能舞,保留着元、明、清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曲调的风格几乎涵盖了西北所有民间音乐特征。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按照民间音乐基本分类方法,结合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具体风格特征和内容形式,可分为四类:叙事曲、五更曲、打调(也称"打搅儿")和散曲。  相似文献   

6.
对于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乐凋,讫今为止主要有三种命名法:①按照欧洲传统音乐理论对其进行对号入座式的命名.如称之为某大调、某小调及“d多利亚凋”、“a弗里几亚凋”,或稍加修正、补充称之为“以a为主音的带有两个增二度的弗几里亚调”等.③按照我国汉族传统音乐理论对其进行对号入座式的命名.如称之为“d征凋”、“d商调”或“G管之征调”、“G官之商凋”等.③按波斯一阿拉伯传统音乐理论对其进行对号入座式的命名.如称之为“拉斯特凋”、“赫加孜调”等.  相似文献   

7.
山东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海路和陆路的连接点。这对于历史悠久、类型多样的齐鲁音乐文化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动其在海外的传播,既有利于"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齐鲁文化自身的发展和丰富。鉴于此,本文从音乐创作、音乐传播和音乐教育三个角度,就"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音乐文化的海外传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2019年初至台湾交流学习半年,发现邵族杵歌与云南景颇族舂米歌曲调有较多相似之处。舂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经资料调查,两个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环境、方式等方面基本相似,笔者大胆提出设想,是否相似的生活环境会使音乐中元素更为贴近?两者之间是否互有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杵歌与舂米调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生活环境、音乐结构、舂米调的历史发展来源与联系三个方面对比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笔者2019年初至台湾交流学习半年,发现邵族杵歌与云南景颇族舂米歌曲调有较多相似之处。舂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经资料调查,两个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环境、方式等方面基本相似,笔者大胆提出设想,是否相似的生活环境会使音乐中元素更为贴近?两者之间是否互有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杵歌与舂米调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生活环境、音乐结构、舂米调的历史发展来源与联系三个方面对比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袁娥  丁爱华 《民族学刊》2011,2(5):18-23,92
综观当下学界有关族群的国家认同研究,大多从族群与国家关系的互动视角来探讨,而鲜有通过全面探析族群音乐文化事项来诠释国家认同问题。本文基于对世居云南最西北、怒江的上游腹地——云南省贡山县阿怒人的实证调察,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事项,分析根植于阿怒人族性中的国家认同意识,以期在学术上增添一个解读国家认同的视角,并为探寻民族与国家何以和谐共生的问题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一些地区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所蕴舍的文化内涵,以及阐释信仰、仪式、仪式音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唐代音乐繁盛,而白居易所生活的中唐时期,更是兴起了崇尚新变的音乐潮流。白居易通晓音乐,精通文学,以其独特的文人审美观,根据"洛下新声"创作了《杨柳枝》,摆脱了旧曲的格局,在曲调、本事、体式、内容和风格等方面都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面貌。这一个案生动地体现了中唐音乐崇尚新变的社会潮流,为古代音乐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南诏作为一个历十三主、统治疆域大于今云南全省、历时二百四十七年的地方政权,当然也毫不例外地重视音乐,而且把音乐作为与唐王朝修好、增强团结、表示"臣服"的手段。通过翻阅史籍,关于南诏古乐的起源,我的看法是南诏古乐是南诏本土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包括雅乐与胡乐—西域音乐)、骠国(今缅甸)音乐在长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过程中形成的独立的音乐。南诏古乐受佛教影响极深,后期主要保存在洞经音乐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南诏作为一个历十三主、统治疆域大于今云南全省、历时二百四十七年的地方政权,当然也毫不例外地重视音乐,而且把音乐作为与唐王朝修好、增强团结、表示"臣服"的手段。通过翻阅史籍,关于南诏古乐的起源,我的看法是南诏古乐是南诏本土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包括雅乐与胡乐-西域音乐)、骠国(今缅甸)音乐在长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过程中形成的独立的音乐。南诏古乐受佛教影响极深,后期主要保存在洞经音乐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黄河怨》进行音乐分析、演唱处理及特点阐释,并作音乐表演及形象塑造上设计.《黄河怨》展现出完美的音乐形象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在《黄河大合唱》这部名作中具有重要的戏曲意义和结构功能.《黄河怨》作为一首具有强烈悲剧性的歌曲,具有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义,其音乐表演与形象塑造,需充分理解《黄河大合唱》的整体艺术构思和《黄河怨》的审美及文化意义,应表现出其悲剧性音乐的"崇高感",将这个女性塑造成一个既类似、又超越于古代悲剧中"青衣"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对《黄河怨》进行音乐分析、演唱处理及特点阐释,并作音乐表演及形象塑造上设计。《黄河怨》展现出完美的音乐形象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在《黄河大合唱》这部名作中具有重要的戏曲意义和结构功能。《黄河怨》作为一首具有强烈悲剧性的歌曲,具有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义,其音乐表演与形象塑造,需充分理解《黄河大合唱》的整体艺术构思和《黄河怨》的审美及文化意义,应表现出其悲剧性音乐的"崇高感",将这个女性塑造成一个既类似、又超越于古代悲剧中"青衣"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7.
饶曙光 《中国民族》2012,(Z1):42-44
1951年,周总理调看《内蒙人民的胜利》时,建议最好是用少数民族自己的曲调和音乐。此后,一批音乐人通过电影开始兴起。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他们一直在努力摸索音乐民族化的道路。民族题材的特性,也使他们从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和语言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他们将音乐融合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新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目标,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即音乐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活化,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9.
傍晚时分,舞台拉开了帷幕,音乐伴奏起来,演员们踩着音乐的节奏正倾情上演。这帧最为直视蒲剧风采的照片却在正文中落选,这由于篇幅有限,也基于我们杂志是以新闻报道为主。但我们编辑部仍然对这帧影像颇为满意。暖调的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正>在漫长的历史中,作为"下里巴人"的音乐——民歌似乎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春秋时代的王侯将相和外交家们,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加强外交辞令,说话时常常引用诗歌的章句,使其语言含蓄婉转而又生动——那些"高雅人士"反过来从民间的语言和音乐中吸取养分,更加证明了"下里巴人"那恒久而迷人的艺术魅力。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所不屑的"下里巴人"没有"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单纯、真挚,几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