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在古典文化中,书法艺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于书法的观赏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对其内在的含义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书写书法的时候,需要做到形神具备.什么样的书法可以称得上是有神韵呢?仅仅是和谐地组合了这些点、线、面和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积累一些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具有文化底蕴,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2.
李达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栽体,蕴舍深厚的文化意蕴,在现代设计中其不仅承担字叉信息传播的功能,同时它作为汉字印刷体特异的形式,有着很强的视觉美感,对设计作品的文化生成和文化联想有很强的激发作用:通过"式"的使用和借鉴,"形"的提取与衍生、"势"的把握与承传、"意"的沿用与延伸和"境"的相适和暗喻等方法,使书法在视觉传达中获得文化联想和附加值,对提高设计品牌的品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表现性一词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不仅受到古典中国美学对意向意境境界追求的影响,而且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因此现代中国油画创作是基于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本文主要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的审美意象进行剖析,得出审美思想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本文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表达、西方表现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空间两个方面,剖析出中西方审美思想共同对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书法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在书法活动中经过情景交融能很好地了解和体会书法艺术线条运用中存在的那种虚实相生的哲学美。 相似文献
6.
批评,从词义上来讲,是指评论、评判。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判断、评价,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议好坏;二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的近义词是“责备”。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批评应更多地理解为“责备”,即对某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不妥之处予以提示、提醒、评判等,希望引起其注意,尽快纠正,改正不妥之处。既然批评多有责备之意,那么批评者就需要有勇气,被批评者就需要有雅量。不管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对“批评”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其效果和结果也就相差甚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具体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重点问题.对于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的实际选择主要由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来决定,所以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书法书写风格以及书写特色.本文对我国现代的书法语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实际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进行了选择性问题分析,从而真正对当代的书法理解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当代书法的新语言以及新风格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具体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重点问题。对于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的实际选择主要由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来决定,所以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书法书写风格以及书写特色。本文对我国现代的书法语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实际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进行了选择性问题分析,从而真正对当代的书法理解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当代书法的新语言以及新风格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审美人类学领域的开拓和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审美人类学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民族审美现象进行研究 ,努力在民族学、美学、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寻找新的研究资源和新的研究思路 ,从而奠定民族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一方面能在这块新开垦的处女地上发掘新的资源 ;另一方面也能从新的领域、新的角度对现有材料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在推动民族审美活动发展的同时 ,推动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发展 ,并由此取得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民族审美文化”范畴及其意义。认为 :民族审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以民族审美活动及其成果核心的 ,以及包容于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成果之中的 ,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民族文化观念和物质产品。“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确立的意义在于 ,首先它廓清了民族美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部分 ,即民族文化中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部分。其次 ,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概括 ,实际确立了民族美学理论的方法论框架。以民族审美文化为生长点 ,建立新的美学范畴、观念和价值体系。再次 ,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确立 ,其现实意义在于发扬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 ,选择适合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一、书法专业创立背景沙孟海先生1981年为《陆维钊书法选》所作《前言》有云:“已故院长潘天寿先生和陆先生重视书法篆刻艺术,于1963年就本院试办书法篆刻科,即请陆先生为科主任。”“1979年暑期,学院又接受了培养书法篆刻研究生的新任务,请陆先生负责。所有规划制度,多经他主持悉心厘订,病榻中还力疾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达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155-158
中国汉字,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大千万类美之意象--生命美之意象--自然生命之律动,融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闪耀着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正直高洁、崇尚自由、富于创造的人文精神.这也正是书法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缘故.学习书法必须深刻体会它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李喜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6):117-119
我们通常对形态的认识,多是通过对其表象轮廓和外形的观察而得到的。现代绘画对形态的认识,已非肉眼所见形态外部的真实,而是经过艺术家的意识、感觉、秩序化了的,并从物理学、心理学、哲学的角度去认识形态内在的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在含有造型上的空间意识,能激起感情和智慧的参与。传统绘画所指的造型,是再现客观的"现实造型"着重再现物象自然结构在物质世界中的表象形式。现代绘画的造型概念是指由色彩、线、面、物质、动态、空间要素相互关系的构成,追求隐藏着的自然结构的本质和各种力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视觉刺激,体现艺术家的主观意念。 相似文献
14.
向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18-25
审美制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在审美人类学美学学科这个新的生长点上对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表达禁忌(意识形态)的产物,其表达机制及效果需要一个内在的结构模式加以保障,并且具有强大的群体性认同功能.对审美制度的研究是现实提出的要求,是努力回答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的基本问题的必要的和有力的理论尝试和现实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和绘画,从产生之初就具有了难舍难分的关系,它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用目的不同,书法和绘画各自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他们在本质上仍具有共性,这便是中国传统的哲学基础,比如它们都强调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宇宙永恒运行的规律(道或气).本文试从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方面,暨书法和绘画的用笔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历代研究该命题的相关文献,作相应论述,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美术学、色彩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材料对汉民族的色彩审美习惯及其表现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审美属性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文字与书法肇始于实用,早期主要用于传递信息与纪事。自在龟甲兽骨上书写、镌刻文字的商代始,到以书法为媒介寄情抒怀的魏晋时期,中国书法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逐步走向艺术自觉。这一阶段的书法发展以书体演进为主线,各体发展出区别于其他书体的书写技法与风格特征,并在此过程中反映了书法审美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黄秉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13-17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生态的审美范式依次形成为依生美、竞生美和共生美三大范式.依生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直接依赖和对神灵的祈求,也表现为民族间的依从关系;竞生则是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民族间的冲突,竞生美一般经历"幻想"、"高扬"、"迷茫"阶段;而共生美则是人类对竞生美的一种反思,是对最高形态的美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翟鹏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23-27
同地域人与自然的意义符码与善的隐喻、转换展现出相应民族生态审美系统的象征空间,改变着人地相互适应模式,以克服狭隘的自我道德论证与自我需求的毁灭性趋向,克服文化部落主义、地域主义偏见,消除经济霸权、殖民文化、种族政治与对自然疯狂掠夺带来的文化冲突,在最佳对策机制中臻入依天乘时的中和玄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