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宾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01-102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在古典文化中,书法艺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于书法的观赏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对其内在的含义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书写书法的时候,需要做到形神具备.什么样的书法可以称得上是有神韵呢?仅仅是和谐地组合了这些点、线、面和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积累一些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具有文化底蕴,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的相似性蔡家麒人类是通过自己创造的文化来适应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需要而繁衍发展的。大体上相近似的自然环境、生态空间和社会条件,往往会造就成这种适应方式的相近或相似性,这种相近或相似性,不能全然理解成仅仅是文化传播和移入的结果。东南亚区域有着众...  相似文献   

3.
书法人类学是中国学者新近提出的一个学科概念,对它的研究有待展开。书法人类学不能仅仅关注作品,更要关注书写者,关注书写行为过程,关注书写者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文化语境,关注围绕作品所建构的社会互动网络,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能动性。书法人类学要广泛吸收历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书法家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凭借书法作品与周围形成互动关系。书法作品可被视为物质文化,可以借鉴物质文化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书法亦处于特定的审美空间和文化场域之中,需要用整体性和语境性的视野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凝聚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中华先祖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我们从中国书法中可以集中地体验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它作为作品精神内涵的载体,积淀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等文化精神,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对培育健全的人格、情操,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书法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指出了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凝聚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中华先祖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我们从中国书法中可以集中地体验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它作为作品精神内涵的载体,积淀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等文化精神,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对培育健全的人格、情操,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书法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指出了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栽体,蕴舍深厚的文化意蕴,在现代设计中其不仅承担字叉信息传播的功能,同时它作为汉字印刷体特异的形式,有着很强的视觉美感,对设计作品的文化生成和文化联想有很强的激发作用:通过"式"的使用和借鉴,"形"的提取与衍生、"势"的把握与承传、"意"的沿用与延伸和"境"的相适和暗喻等方法,使书法在视觉传达中获得文化联想和附加值,对提高设计品牌的品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记录汉灵帝推行“强本弱末”政策,迁徙人口至关中和巴蜀地区的见证,《景云碑》的出现让我们对于汉碑分布区域的问题需要做出新的学术努力。这两次迁徙带动了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文化交流,使得书法地域风格的改变轨迹得以凸现。《景云碑》书风异于巴蜀地区书风,而是更趋同于中原地区书风,其中因政治活动所导致的书法风格发生改变。而《景云碑》的出现也可以佐证西南地区的书法艺术相距于中原地区书法艺术的差距逐步缩小。从书法文化地理上“中心—边缘”探究《景云碑》书法风格的成因,并探究如何实现书法风格与文化地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我们深入考察汉代石刻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书法学习过程中,习气的滋生常被学书者所忽视,或被误以为是自我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文章首先提出习气并非风格,指明认清习气产生成因的重要性。继而在对当下书法艺术发展阐述时,从今人对古代书法经典的曲解、品评机制下的审美扭曲、传统文化底蕴坍塌与普及教育混乱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盲从与"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解,对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教育教学理清思路,也对学书者在学书过程中审美作出理性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国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跨越了几千年的时空,承载着我国汉字文化的外在的表达和交流,又默默传播着思想文化的内涵和底蕴。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推进的深入,高校书法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大学公共选修课的基本课程之一。高校书法教育在塑造大学生的人文修养,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端正和健全人格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高校书法教学的作用作简要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院校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目标下,中国画和书法这样的传统型纯艺术课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艺术素养、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将中国画和书法教学推向了绝境。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开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画和书法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完善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模式、将传承与创新融为一体,以崭新的姿态实现华丽绽放。  相似文献   

11.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漫长的变迁中,起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的关键作用。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领域的延伸,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然而目前的学术界对国学修养与书法之间关系的认知尚未完全,也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高度。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国学修养与书法的含义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国学修养与书法。  相似文献   

12.
王强  许霞 《中国民族博览》2022,(12):75-77+123
中国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璀璨之星,是哲学、文化、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应充分认识书法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书法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提出今后努力整改的途径。高职院校的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积淀。书法教师应运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书法教学活动,传授书法技艺,发挥书法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作用,让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校协调发展,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漫长的变迁中,起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的关键作用.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领域的延伸,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然而目前的学术界对国学修养与书法之间关系的认知尚未完全,也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高度.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国学修养与书法的含义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国学修养与书法.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之瑰宝。书法中的"书"特指"书写"中国汉字,"法"就是方法和规则,是指书写中国汉字的方法和规则。因此,写好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较好形式。"写好中国字",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迈向田野的书法人类学,其认识论的前提便是寻求人的相互看。因此,需要从人的相互看的相互性视角的理解出发去看待书法的存在及其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这实质就是一种在田野之中感受或体会到的书法的存在。书法的书写,其根本而言是基于人的媒介物书写能力的体现,其沟通性的价值在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性关联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人的这种书写能力表达的背后,书写有着一种从神圣性到纯粹信息传递的转化过程,由此带动当下时代书写的大众化趋向的发生。而书写大众化潮流的发展确实给予了书法人类学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字如其人”观念以新的理解。对于迈向田野的人类学而言,现代世界的文化转型大背景显然成为书写与书法新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参照,而一种新跨界的书法理解由此而得以发生。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提示我们,人类更需要认识自己,认识我们这个物种在生态圈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我们自己在上万年的集体生存中获得的经验.当今"主流文明"不过是人类众多生存方式之一,它虽然强势,但远未经历足够的检验,它构建的"普世价值"未必具有几何公理的地位,它制造的生态危机却已经威胁着人类生存.而那些存在了上千年的众多文明,其中必有其合理的内核,值得认真研究.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自然的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它一方面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自觉不自觉地冲击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使民族生境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方面控制和回归这种偏离,使之不至于毁灭自己赖以为生的生态系统,从而发展出了与生态多样性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这就使民族文化与自然在"偏离"一"回归"中耦合运行,特定民族在其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需要实行团结互助,亲密合作,才能达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的.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广大领土的大国.在我们国家之内,除了人口特别众多的汉民族之外,还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共3,500多万(1953年的人口统计),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这些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都是勤劳勇敢和富有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和汉族一道,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了疆土,发展了生产,创造了文化,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并且由于历史的发展,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也是互相交插、错综复杂的,许多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有着"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以及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发展了经济上的联系、文化上的交流和民族间的  相似文献   

18.
硬笔书法是教师的职业基本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书写功能的认识逐渐淡薄,电脑的普及使书写的社会功能不断退化,导致大学生的书写水平越来越差。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书法文化和书法审美,提高书写技能,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硬笔书法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巴哼人是广西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信仰和歌唱文化。"伊萨"是巴哼人对"唱歌"的表达,其内涵包括了巴哼瑶歌和侗歌。在生活中,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民歌被演唱于不同的场合,其内容也有所区别。但是它们在巴哼族群的文化体系中却共同承担着文化、族群和家庭延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变得愈加广阔。"互联网+书法"模式的产生更是依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才得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书法艺术的互联网化发展不仅继承了过去优秀的艺术文化与精神特性,更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手段的结合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通过"互联网+书法"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书法"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与传播特点,通过其创作过程探索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