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英汉互译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语言交际、教学以及翻译,掌握翻译的技巧.关注语言的内部形式和结构,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掌握英汉互译的难点,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促进高质量的译文产生.  相似文献   

2.
时间副词在语言交流中是一种层见迭出的现象,研究它对避免交流和翻译过程中产生歧义具有重要意义。汉语和维吾尔语分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类型,二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然而语言的差异性给很多目的语学习者带来了许多挫折与挑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汉维语时间副词的定义、类别、语法特征及其在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希望本文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将汉维语时间副词更加准确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为学习目的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了英汉语被动形式的特点与差异,结合翻译中具体的例句来分析英汉互译中被动、主动结构的转换规律。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在翻译时我们就可以自觉地运用它们,更好地做到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但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材料的转换。因为任何语言都是特定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他们感知、理解世界的一种样式。因此翻译任何作品,都不能离开对两种语言(即翻译语言与被翻译语言)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洞察。就汉藏语而言,尽管它们属于同一语系,但由于二者形成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物质生活条件不尽相同,对于同一种思想、同一类事物,不论在表述方式上,还是在语言结构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比喻语的翻译,必须参照被翻译语言作品所表达的具体内涵及文化背景,从翻译语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英汉习语的翻译.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 "效果对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新闻翻译中某些惯用词句简练而有力地传递了新闻内容,汉维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翻译时,需要不断转换汉维两种思维模式,克服两种语言结构以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掌握基本新闻翻译原则及技巧,灵活巧妙地运用新闻翻译技巧及策略,以适当增加新闻的生动性和耐读性.  相似文献   

7.
藏汉翻译学研究中,历史虽然选择了可译性,但长期的翻译实践并未消除人们一直以来对它存有的质疑.藏汉互译中的顾虑,在于历史认同可译的同时,仍在肯定着译文存在的解释主观色彩以及存在着的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互译最后的命运成了"必要之恶".作者认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思考,这些顾虑和质疑在语言哲学上并非不可解释和接受.在具体的论证中,作者通过句法哲学、语义哲学等科学的语言哲学知识,分析了这些顾虑存在的原委,探寻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肯定了藏汉互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蒙古语族里一种独立的语言。使用保安语的有聚居在我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干河滩,大墩等村的保安族居民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下庄,尕洒日、郭麻日、年都乎四个村子的土族居民。人口总数虽不过一万左右,但由于这个语言里既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语言现象,又产生着许多崭新的语言现象,并且由于不同村子居民所操保安话相互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方言土语差别,反  相似文献   

9.
李媛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217-21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汉互译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然而,在英汉互译中,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常常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语言习惯的差异、文化概念的缺失、审美差异以及法律、政治、经济等体系的差异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英汉互译的准确性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需要加强文化视角的理解和应用,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英汉互译中常见的文化视角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际活动。翻译离不开语言的转换,但远比单纯的语言转换要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反映文化,而且受文化的制约。本文初步探讨了翻译的文化现象。本文谈到了以往“翻译”定义中缺少文化的体现。列举一些词、词组、句子,通过英汉对比来探讨它们中存在的一些文化现象,论述了语言中所含的文化现象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汉习语的修辞方式是英汉两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和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基于英汉民族多方面的文化差异,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确切地传达原文的含义,更要体现原语强烈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较深的对英汉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比较分析两个民族的异同,从而更加准确、灵活地进行翻译.本文通过英汉修辞中的比喻来分析对比英汉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与英语的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在语音方面,语音中的非音质音位更能凸显两种语言的不同。音高、音重、音长在汉语和英语中起到不同的区别意义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对比英汉非音质音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14.
英语借代修辞格10种表达方式运用都十分广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和用法上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汉译方法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中日两种语言在量词的使用上和错位翻译中的重难点,来探究汉日互译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中日两种语言在量词的使用上和错位翻译中的重难点,来探究汉日互译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17.
引申法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灵活运用引申法,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更能使译文入木三分,锦上添花。本文试从词、词组和句子三个层面,辅以中英文例句,并通过比较,来探讨如何在英汉互译中进行语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18.
南亚语系     
操南亚语系语言的人数约为四千万,他们散居在东南亚和印度东部。这个语系包括约一百五十种语言,它们大都有相当数量的方言。高棉语、孟语和越南语是在文化上最重要的,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语言,其余都是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如果有文字的话,也是为时不长。作为东南亚所有语言的底层结构,这个语系是非常重要的。表面上看来,象越南语这样的单音节有声调的语言,和印度的蒙达语族这类多音节无声调的诸语言之间没有太多的共同点,但最近的研究证实了这个语系的底层的共同性。南亚语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与哈萨克语的同义词都相当丰富,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等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在同义词的许多方面都有其可比较性.本文将从两种语言在同义词的来源产生以及作用方面对汉语与哈萨克语同义词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以便于更好的掌握应用同义词的方法,准确的理解和使用同义词.  相似文献   

20.
谚语在语言上具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单句讲究韵律、双句对仗的特点。谚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英汉谚语互译中既要注意内容贴切、语言生动,又要考虑到谚语的文化背景、形象比喻等。做到形式、内容和神韵的统一,即所谓的“貌合神似”。本文探讨了如何达到英汉谚语翻译中的“貌合神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