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传统地名伴随着拆迁、重建而消失,有的被洋地名所替代,地名的文化内涵随之流失,地名文化保护迫在眉睫.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则为保护地名文化提供良好的契机与平台.论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通过在微博、微信两个自媒体平台中搜索关键词"福建地名""福建地名文化",梳理自媒体语境下福建地名文章推送的频率、账号主体及内容类型特征,分析其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注重地名文化的数字化采集、视觉化传播及发挥青年同辈群体作用等地名保护措施,希望能够为福建省及其他区域的地名文化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传统"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单单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传统宣传模式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群众文化宣传需要积极利用符合广大网民需要的新平台新技术引领宣传工作方向。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一下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群众文化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传统"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单单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传统宣传模式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群众文化宣传需要积极利用符合广大网民需要的新平台新技术引领宣传工作方向.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一下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群众文化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福建土楼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空间及文化内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逐渐引起多方关注。如今,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空间的不完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群及大量涌入的游客的使用需求,活化利用土楼现有资源,以保证福建土楼及客家文化的持续与传承已提上日程。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调研访谈分析当前民宿发展问题,应该在尊重土楼原有风格基础上加强文化传承,提出以将土楼建筑及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为目的的民宿改造的基本设计要求,以期能够对福建土楼的民宿改造设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地名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面临评估标准难以统一、保护制度不完善、开发利用手段单一等问题。基于湖南民族地区地名特征的分析,构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湖南民族地区地名文化价值评估体系,为地名文化价值评估提供参考。提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合力、公众参与进行地名保护。探索地名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腾 《中国民族博览》2022,(20):195-197
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其命名来源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它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饱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主要以文化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山西省万荣县地名为研究对象,对该县的地名来源进行探究,以探寻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已经成为网络交流的主要载体。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信息发布者,怀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人目的,在我国高校中传播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主流价值分庭抗礼,严重干扰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选择。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的分析,探讨新兴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的新特点所产生的危害性,提出几点对策。希望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已经成为网络交流的主要载体。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信息发布者,怀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人目的,在我国高校中传播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主流价值分庭抗礼,严重干扰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选择。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的分析,探讨新兴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的新特点所产生的危害性,提出几点对策。希望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与海洋环境新闻信息报道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经济战略决策,抑或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都将海洋环境纳入到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建设当中,通过强调海洋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来突显海洋环境的重要性。从现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来看,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微博、微信、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对海洋环境的新闻信息报道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新闻素材的缺少,一方面是新闻信息的价值影响效率及关注度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受众群体海洋环境信息获取的需要,造成海洋环境信息报道严重缺乏。鉴于此,本文就现代海洋环境新闻信息报道方式展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相应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文德  詹莎莎 《民族学刊》2020,11(5):43-50, 137-138
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生肖地名是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二生肖地名最集中的省份当属贵州。贵州全省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均有生肖地名,这个现象在我国省级政区里独一无二,特别是把生肖动物名用于标记农村集市贸易日期、集市贸易地点,进而成为地名,构成十二生肖系列地名,“生肖名+场”字地名是彝汉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彝汉共同的民族文化遗产,为中国地名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地名景观。通过对贵州全省行政区划地名以及乡村聚落地名、社区地名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展示贵州省十二生肖地名的完整面貌,为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经过整理的基础数据和宝贵资料,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与海洋环境新闻信息报道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经济战略决策,抑或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都将海洋环境纳入到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建设当中,通过强调海洋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来突显海洋环境的重要性.从现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来看,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微博、微信、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对海洋环境的新闻信息报道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新闻素材的缺少,一方面是新闻信息的价值影响效率及关注度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受众群体海洋环境信息获取的需要,造成海洋环境信息报道严重缺乏.鉴于此,本文就现代海洋环境新闻信息报道方式展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相应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型发展时期已经来临。在转型发展时期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能够快速地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新闻线索,也能够进行快速的信息传播,使原有的信息获取渠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一发展时期,博物馆也必须要不断地转型升级,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通过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推,提高自身的管理工作质量和管理工作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信息管理工作,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总体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3.
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生性。  相似文献   

14.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分析当地民族分布、民族居住的地名和当地村寨地名的构成以及命名方式,可以窥探出其内涵的文化意义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境内的老司城是湘西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老司城及其周边也是土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土家语是土司时期土家族土司与土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因此在老司城及周边地区也留下了大量的土家语地名,这些土家语地名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土家族语言的日趋濒危,许多土家语地名已难晓其义甚至出现误释。对老司城及周边土家语地名进行考释,可以丰富土家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分析当地民族分布、民族居住的地名和当地村寨地名的构成以及命名方式,可以窥探出其内涵的文化意义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潮绣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特色显著,色彩厚重浓艳,装饰感强,在众多刺绣种类中具有较强的辨识度,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潮绣绣品的题材选择比较广泛,寓意丰富。如何利用自媒体短视频平台这一优势资源,推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潮绣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及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名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记录着区域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形成独特的地名文化。乌鲁木齐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要道,复杂的自然环境、亚欧大陆腹地的区位条件、众多部落与族群迁徙交融、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孕育了独特的区域地名文化。多民族地区地名文化对记录历史事实、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多向视角,对壮语地名与泰语地名的构词方式、命名规律、遣词取向、文化内涵存在的同一性及变异性,作了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认为两者同属"中心词+修饰词"类型的"齐头式"地名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民族性、共时稳定性、历时延续性的地名文化景观.表明壮族和泰族不仅是母语同源,而且他们的祖先作为古老稻作民族的岭南越人族群,曾经在共同或相近的地域里生息交流,历史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其中存在的差异,则是自秦汉至唐宋时期,他们随着历史演进和分化迁徒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和各自的国度里,吸收不同的外来文化因素而变迁演化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壮族和泰族由"同源"走向"异流"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