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揭示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俄语青年俚语作为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如今已经成为了俄语标准口语的一部分,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基于模因论在国内外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对其在语言模因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以语言模因为视角,从分析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入手,来尝试研究语言模因在俄语青年俚语形成发展中的应用,对现代青年俚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因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与传播的新理论,其提出的模因复制、传播与发展过程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似,句酷批改网作为一种基于语料库与云技术的在线写作系统,具有强势模因特点。因此,本文提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句酷批改网为媒介,将句酷批改网应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为语用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商务英语教学开辟一种新的视角。将模因(meme)复制与传播的四种方式即套用、替换、模仿和移置与商务英语写作特点相结合,探索更加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的两万万人口中,俄罗斯族有一万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半数。还有一万万人口虽然说着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但是除了高龄老人和一些没进学校的儿童以外,一般都会俄语。去年六月到八月间,我到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孜别克和内外高加索访问。在我到过的大小城市和乡村的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工厂、农庄和商店中,没遇到一个不会俄语的人。因为各民族的人民都会俄语,所以俄语就很自然地成为苏联各民族共同的交际语。甚至同一个民族内部,也有因方言差别太大而靠俄语交际的。俄语不只是苏联各民族相互间以及同一个民族差别极大的各方言中间的交际工具,而且是苏联学校教育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语言。在苏联全国各地的各级学校中,没有一个学校不学习俄语的。苏联的十年制学校可以分为三级:一到四年极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小  相似文献   

5.
何丽  李玲 《中国藏学》2015,(2):188-191
瞿霭堂和劲松教授2013年发表了《论汉藏语言联盟》一文,使用语言联盟的原理,为汉藏语言的发展源流构建了一个新的谱系框架。文章涉及很多理论问题,比如语言的混合、语言的接触、语言的类型、同源词的识别等。本文拟对这种新构想所涉及的几个问题作一些诠释与拾遗,以提高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汉藏语言历史分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隐喻,具有深刻含义的隐喻可谓是不胜枚举。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期。雷考夫和约翰森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引起了语言学界对隐喻的热烈探讨。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会使语言更加优美、丰富多彩。认知论认为隐喻是由源域到目的域映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隐喻被看作是一种描述性的语言使用。而语境对隐喻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语言语境还是非语言语境都对隐喻的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除使用俄语和总人口之间的关系之外,1979年人口普查中关于语言的情况透露不多,只介绍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程度以及熟练掌握俄语并把俄语或苏联其他民族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百分比。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三点来说明:以俄语为第一语言,非俄罗斯民族语言的被同化和把俄语作为第二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8.
1988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方面体现出对经典人类学社会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继承和反思,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历史事实和思想基础,将近代以来有关"中华民族"的概念和理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成为当前举国共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思想基础。通过勾勒三十年来"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定位从结构论到过程论价值释放的总体趋势,指出在此理论定位背景下,相关学术研究应用移用多,对话反思少,整体显现出重当下轻历史的现状;而有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逻辑与机制等议题的深入研究尚未充分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该理论进行拓展、深化与提升的可能。从整合中华民族史的目标出发,基于多年来对于"过程论"的参悟和思考及对当前相关研究成果的吸纳和反思,主张为中华民族史的整合与建构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交往日益密切,交流内容更加纷繁复杂。做为语言工具的外语,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俄罗斯的母语、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的俄语,其学习也尤为重要。在大学里,语言的学习重点、难点就是语法。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俄语语法,运用俄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以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法,学好俄语。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俄语与其他语言文化"碰撞"的过程及结果有进行语言学描写的传统。对俄侨网络话语进行语言学的综合研究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在华俄侨作为俄罗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没有同化到汉语言文化语境中,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俄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类型,但语言地位相同,在现实交际中的不同语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俄侨语言团体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与接受程度。论文试图通过分析俄侨对网络行话"老外"一词的理解与接受,指出俄侨网络话语的独特性,从而阐释俄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何俊芳 《民族论坛》2013,(3X):10-15
从2012年8月起,在乌克兰开始实施新的语言法《国家语言政策基本法》,在本法中正式确认了俄语等18种语言为乌克兰的"区域语言",此后这些区域语言在其分布区域内可以同国语乌克兰语一起平等地使用于诸多领域。本语言法的实施,不仅使乌克兰在国家语言政策领域有了统一的新的法律依据,而且将十分有助于乌克兰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及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粤东客家地区几个族群互动研究案例表明,族群认同的根基论(或称原生论)与情境论(或称工具论)两种理论在实践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族群认同虽说是基于语言、血缘、习俗等文化特质的认同,但这种认同是以族群的互动为前提的.同时,粤东地区的调查点还说明,经过认同与互动过程的族群关系呈现的是多元模式的局面.这些观点都有利于族群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从2012年8月起,在乌克兰开始实施新的语言法《国家语言政策基本法》,在本法中正式确认了俄语等18种语言为乌克兰的"区域语言",此后这些区域语言在其分布区域内可以同国语乌克兰语一起平等地使用于诸多领域。本语言法的实施,不仅使乌克兰在国家语言政策领域有了统一的新的法律依据,而且将十分有助于乌克兰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及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一) 九句因 “九句因”是陈那逻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完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独创性的分析方法。九句因说的基本思想依据因与同品、异品的关系,归纳出因的所有情况,作为分析基础。然后对每一种因进行具体分析,从中筛选出正确的因,揭示出因明推理的本质;通过九句因的分析找出哪些是错误的因,揭示出错误因的根源。九句因的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严密的,为因明推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九句因”是陈那的《正理门论》、《集量论》、《集量论释》(陈那的自注)、  相似文献   

15.
语言政策是全苏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对于非俄语民族也应这样理解。虽然评价近来发生的一系列冲击可能为时过早,但是已有充分证据说明,非俄语民族十分忧虑的是,正在重新发动一个强化俄语的运动。最明显的不满来自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立陶宛持不同政见者弄到一本《1979年塔什干会议评论集》并送到了西方。随后在地下刊物《展望》上刊登了第十个问题的摘要,还有1978年12月6日叶留金的指示以及1979年元月关于高等教育学院的评论。一个捍卫立陶宛语言的团体给国外的立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白瑟拉托本着美国语言学界以语言的本来面目描写语言事实的原则,经过20余年调查研究,提出陶筹变文字论,动摇了长期占领文字研究领域的图画文字、词符文字和表音文字发展三阶段论,同时也瓦解了语言研究领域的词根语、粘着语、曲折语由低到高的发展三阶段论,从而否定了汉语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论说,使汉语在中西民族文字——语言的对话中取得应有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苏俄时期的语言本土化政策、斯大林时期的语言俄罗斯化政策,还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将哈语作为惟一国语的政策,政治目的始终是其要旨。对今日哈萨克斯坦而言,其语言政策是将单一语言思想、多语言思想和国际化语言思想等因素集于一体:将哈语作为惟一的国语体现了单一语言思想,强调的是哈语的象征意义,并通过复兴哈语和扩大哈语的使用范围来增进哈萨克人的民族认同感;俄语和其他语言的地位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表明了多语言思想;而将俄语作为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以及英语的普及,则是国际化语言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东欧国家语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其各民族之间围绕语言权利和本民族语言地位进行博弈的过程。苏联解体前,俄罗斯民族的博弈实力最强大,俄语处于优势地位。独立前后,东欧国家民族主义高涨,各国主体民族利用有利地位制定新的语言政策,确保本民族语言的国语和官方语言地位,消除前俄罗斯民族及俄语影响。东欧国家语言政策有其狭隘性的一面,引发了国内新的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9.
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最热门的话题,其发展经历了"古典理论"和"新理论"两个阶段.新理论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语用学领域里,而且将会渗透到跨文化交际、人工智能研究、语言教学法等方面.全面深入研究这一新理论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视角对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诸多研究理论,甚至派别。从环境决定论到环境可能论,再到文化生态学,进而衍生新功能主义和民族植物学。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认为特定文化因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表现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从而构建了文化生态学。这对生态人类学这一学科的确立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在接受、消化与吸收西方学术资源时,需要摆脱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思维习惯,真正从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为有机整体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分析问题,让生态人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