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二胡是我国广为人知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拥有着十分细腻丰富的音色.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少民族乐器开始和电子音乐创作进行了融合,并完美地运用在一起.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二胡的音色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深入地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陈治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36-138
自20世纪初西方音乐进入中国伊始,我国音乐创作者一直将“民族化”作为创作中的关键要素。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民族化”的手段已由一开始的五声性旋律,民族器乐音色的使用不断扩大和深化。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流行歌曲的作曲者在创作时考虑使用或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古典意蕴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作品良莠不齐的现象。随着民族化手段的日益多样,流行歌曲创作时民族性元素运用的“原创性”表达成为作品(歌曲)创作价值的重要标志。原创非简单化的新创作。民族化的原创性表达也不是简单意义上五声音阶、民族乐器音色、古诗词的运用等。原创性表达中创新是其核心概念,此外,应与时代相关联,其核心应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内涵并体现当代气息。  相似文献   

3.
杨玲惠 《民族论坛》2009,(10):42-42,34
在纷繁的民族音乐星空里,群星斗妍,各展风华。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民乐这片星空中熠熠生辉,经久不熄。本文对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二胡经典代表名曲《病中吟》作了具体的分析,该作品在岁月的沧桑中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4.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无论是在历史发展中还是在如今的新时代里,都有着广泛的受众,是群众民间艺术的重要乐器之一。二胡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音调和音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独具风骚,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二胡的演奏充分结合了戏曲元素,这不仅是传统艺术戏剧的表现模式,也和戏剧音乐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在二胡音乐创作中戏曲元素不断深入,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因此,作为实际的从业者,重视好二胡音乐创作中音乐元素的实际运用、探索和研究,具有时代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二胡是始于我国的一种传统拉弦乐器,又被人们称作"胡琴"、"奚琴"。作为一种流传至今已一千多年的民族乐器,二胡的历史当然是道不尽说不完的。同样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也在民族音乐发展史上留下了一道璀璨的印记。本文将试图从二胡音乐创作发展的必要性和新的二胡音乐创作对于人们音乐赏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二胡音乐创作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无论是在历史发展中还是在如今的新时代里,都有着广泛的受众,是群众民间艺术的重要乐器之一。二胡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音调和音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独具风骚,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二胡的演奏充分结合了戏曲元素,这不仅是传统艺术戏剧的表现模式,也和戏剧音乐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在二胡音乐创作中戏曲元素不断深入,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因此,作为实际的从业者,重视好二胡音乐创作中音乐元素的实际运用、探索和研究,具有时代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具有一定治愈性质、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发展的产物,而本文所谈到的电子音乐,其实是音乐与现代科技想融合的完美艺术品,它相对于传统音乐形式来说,更加注重于创新和创意,打破了固有的音乐思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电子音乐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宽广的受众群体。本文深入浅出地对电子音乐的创作发展过程及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了电子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越发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竹笛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人们所喜爱,但是真正了解它、深层次熟悉它的人却寥寥无几。本文旨在通过对竹笛的历史起源,以及竹笛的发展变迁和它的内部构造、种类、音色特征和美学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使人们能够了解它、熟悉它、学习它,以及更深入地体会到竹笛在演奏中所蕴含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应用类电子音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产生的。但是,我国的应用类电子音乐由于起步晚,发展慢,因此与发达国家的电子类音乐作品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本文对我国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提高我国的电子音乐作品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二胡成为一门音乐专业已有近百年时间.20世纪初,西方音乐教学体系全面传入中国,二胡作品创作受到西方音乐体系的教学与创作手法影响,形成了大型二胡题材,缺乏民族旋律性、母语音乐的二胡新作品.本文从梳理二胡作品入手,分析西方音乐体系教学对中国二胡创作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二胡作品创作和教学应该以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性音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钢琴改编曲中,对民族器乐曲的改编占了很大的比重,因而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音乐史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历代中国音乐家的发展,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二度创作时根据民族乐器类型的不同灵活运用钢琴的表现技法,在演奏时根据乐曲的音色需求,巧妙运用各类装饰音和琶音以及注重钢琴踏板的使用。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喜爱,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助力中国民族音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2.
张毓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45-146
竹笛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人们所喜爱,但是真正了解它、深层次熟悉它的人却寥寥无几.本文旨在通过对竹笛的历史起源,以及竹笛的发展变迁和它的内部构造、种类、音色特征和美学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使人们能够了解它、熟悉它、学习它,以及更深入地体会到竹笛在演奏中所蕴含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3.
钢琴是经典的古典演奏乐器,是令无数人陶醉的乐曲演奏器具,电子琴是跨时代的新兴表演乐器,是现代电子音乐的产物。当拥有逼真音色、多样乐声的新兴乐器与乐器之王发生碰撞时,会有怎样的火花,这是现代人们专注研究的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在演奏之中各自的特点进行比较,探讨电子琴与钢琴演奏的不同之处,并针对该如何做好二者的合奏,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潘璐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41-142
钢琴是经典的古典演奏乐器,是令无数人陶醉的乐曲演奏器具,电子琴是跨时代的新兴表演乐器,是现代电子音乐的产物.当拥有逼真音色、多样乐声的新兴乐器与乐器之王发生碰撞时,会有怎样的火花,这是现代人们专注研究的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在演奏之中各自的特点进行比较,探讨电子琴与钢琴演奏的不同之处,并针对该如何做好二者的合奏,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隋媛 《中国民族博览》2022,(20):137-140
在二胡演奏中,揉弦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演奏技术,揉弦的部位、速度、力度、弹性都将对二胡演奏的整体效果和情感表达有很大的影响。受二胡的乐器构造和琴弦振动方式的影响,二胡演奏中可使用多种不同特点的揉弦方式,本文将结合乐曲实际,从二胡揉弦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多方面探析二胡的揉弦技巧。  相似文献   

16.
民乐合奏课是高校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民族乐器演奏与排练的基本技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民乐合奏课教学水平还较差,乐器门类单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本文将以音乐的音准、节奏、音色三个基本要素为切入点,介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乐合奏课中,是如何实现不同乐器的融合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琴作品是作曲家们探索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融入中国民族民间元素而创作的钢琴作品,钢琴音乐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征。本文以钢琴作品的教学与演奏为出发点,阐述了钢琴作品创作的发展历程及演奏的五个特点,即民族化的音乐结构、民族乐器的展现、装饰音的虚实奏法、彰显民族音乐与文化内涵、水墨画般的音乐意境等,旨在为钢琴教学与演奏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民乐合奏课是高校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民族乐器演奏与排练的基本技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民乐合奏课教学水平还较差,乐器门类单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本文将以音乐的音准、节奏、音色三个基本要素为切入点,介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乐合奏课中,是如何实现不同乐器的融合的.  相似文献   

19.
二胡的演奏技巧多种多样,是学习二胡的基本功。但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如何熟练运用演奏技巧,便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卫星 《民族论坛》2008,(9):58-59
<正>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同时也是著名的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活动家和民族器乐作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美育"、"平民文学"等先进思想的影响,使他深切的认识到民族乐器在群众中的地位及其积极作用。因此,他立志要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