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价值视角思考,自由是政治文明的价值内核。并且在政治文明的语境中,自由与政治文明二者存在着内在的亲缘关系:从静态的层面看,政治文明以自由为价值取向;从动态的层面看,政治文明不仅对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对其实现进行了必需的限制、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从自由本质的主体定位和领域定位的视角对自由观中的核心问题即自由的本质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为标志的自由本质观。这种自由的本质在内在逻辑上展开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结合、对世界的改造重于对必然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效果重于对世界的改造三个层面,具体到毛泽东所生活的时代,其主要内容就是他所强调的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和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3.
实现离婚自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但离婚自由的实现都始终离不开一定规则的约束与限制,如何处理离婚自由与反对轻率离婚二者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婚姻立法和司法的难题。因此,对离婚自由进行适当的调控,以平衡二者之冲突,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探讨自由的本质唯一可能的定义,这个问题在我国历来将恩格斯的观点奉为权威,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以及凭借这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这种解释仍然有些简单化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客观必然性,应将它视为自由本身所建立起来的必然规律,对此必须借鉴康德、黑格尔和现代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的观点,从自由与自然的本体论关系、自由与理性的认识论关系以及自由与逻辑的方法论关系三个方面作出更加深入的探讨,克服主客对立的传统偏见,真正达到自由和必然的内在同一。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认为自由与道德互为生成条件、互为价值实现之保障,二者相互归结;自由和道德既统一又冲突,保持二者之间的适度张力、避免相互凌驾是确保道德和自由不断演化发展的关键。这些认识对于把握自由和道德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管制刑的存废之争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管制刑的存废之争及立法完善张绍谦管制,指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管制刑作为一种限制自由刑,是我国在改进自由刑体系方面所作的一种有益尝试,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方面发挥了积极...  相似文献   

7.
1、自由与自由主义自由是人类共通的美好价值之一,不仅欧洲人唱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自由赞歌,我们也为获得自由(解放)流了很多血。实现人类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什么是自由?根据我们的经典论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根据这种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样一来,自由就只能是存在于必然王国的理想状态,并不是在当下就能具体化的东西。相反,我们常常把个人至上、恣意妄为以及对主流意识的偏离称为自由主义。这种具有贬义性质的自由主义,其主要内涵是非马克思主义、非纪律约束。这种对自…  相似文献   

8.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管制作为我国刑罚体系中唯一的限制自由刑,它的出现与存在符合国际上刑罚发展的总趋势和潮流,然而,当前该刑种却面临着监管缺位、惩罚性弱、适用率低等诸多困境。如果简单地对其予以否弃,似有“因噎废食”之嫌,理性的选择应该是针对困扰管制刑的这些不利情形,予以针对性、建设性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讨论了自由的哲学定义,认为自由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状态。由此出发,提出从限制入手来研究人的自由问题。接着,把对人的自由的限制分为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直接限制就是来自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三方面的限制,间接限制就是来自于客观必然性的限制。最后认为人类争取自由的方法不在于摆脱间接限制,而在于摆脱直接限制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崇高理想 ,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可以说就是人类不断追求和实现自由的历史。然而 ,什么是自由以及自由的限制到底在哪里却是一个令人困惑却历久弥新的课题。尤其在当代中国 ,怎样认识商品经济中的自由及其限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和他的经济学手稿中蕴涵了丰富的自由理论 ,这些观点对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试图提炼其思想精华并对当代中国的自由及其限制进行初步的分析 ,以期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的自由观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论实践的自我认识功能吴炳海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核心部分,是自由的首要条件,也是人的一个本质规定。努力认识自己,发展自我意识,是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客观需要,更是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内在要求,因而,它是人的认识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对自由与法律之关系 ,从古至今无非走了两条路子 :自由是法律之下有限的自由 ,以及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无限自由。二者皆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 ,却又难以抹去极端之嫌。自由之内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自由有三种表现形式 :以思想自由为起点 ,演化出言论自由 ,继而发展为行为自由。每种自由与法律之关系皆有不同之处。思想自由是不受包括法律在内的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 ;行为自由是在法律框架下活动的受限自由 ;言论自由则介于前二者之间 ,一定范围之内不受法律的管辖 ,超出此关节点则必须遵从法律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论自由意志与社会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具有意志,意志应当是自由的。但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个人的意志活动总是有所限制。个人达到自由的途径可以这样表示: 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为自由与制约的关系。究竟如何理解二者科学含义及相互关系,本文拟作一探论。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从利用、限制到改造、排斥,再到探索、承认的认识历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及集体经济的经济平等地位,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私营经济经营者的政治平等及其财产地位问题,体现了我党对私营经济认识的与时俱进精神。这一曲折变化的过程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语文单元教学如何进行?不少教师有些困惑,其源盖出于没有认识单元教学的必然与自由。必然与自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客观规律与人们自觉活动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必然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依必然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改造。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我们要认识语文单元教学的规律,才能搞好单元教学,在单元  相似文献   

16.
旧哲学的自由观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问题的解答的四种方式,都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环节,都是一种非现实的解答方式。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是在批判旧哲学自由观和自身不断完善过程中形成的,揭示了自由是人在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中辩证的、历史的统一。自由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绝对和相对、具体和历史的统一。“自由王国”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发展”的领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不断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自由观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少数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由的两种概念作了区分。虽然他们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含义上与伯林的阐释基本相同,但对二者的态度与对二者关系的处理则截然有别。张申府与吴恩裕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更为偏爱积极自由。张佛泉把自由分为两个指称,他虽然极力抨击积极自由,但也认为第一指称下的自由与第二指称下的自由并不冲突,二者毋宁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人追求的最高价值。自由不仅具有终极意义 ,也具有当下的意义。人类和个体为了争取更多的自由 ,必须充分合理地发挥认识的主体性。自由是各种限制的目的 ,是人认识必然性的目的 ,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是人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自由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主体与客体、实践与认识、自由与必然、自律与他律、改造与享用等一系列范畴。为了把握自由的本质,理顺自由与上述诸问题的关系,有必要对自由的要素和结构做一番分析。当我们对自由进行结构性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自由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是双重和双向的统一。首先是主体统一于客体,而主体统一于客体又可分为两层,一层是知的符合,另一层是行的顺应;其次是客体统一于主体,客体统一于主体也可分为两层,一层是客体按照主体的计划改变,以符合主体的目标,二是价值客体和改造客体的活动本身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自由就是以上诸要素的有机统一,是主客体达到双重双向统一所进入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庄周与萨特,对人的存在意识与存在方式都曾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关于个体孤独、绝对自由、悲观而乐观等命题,都曾是二者为命途多舛的人类生命所作的无奈而悲凉的存在选择,让我们看到东西方哲学家在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人生过程中观念思维超越时空的交互与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