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我国多年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规律”,或大同小异的表述,不仅在有的报刊上,而且在有关高等院校的教材中和政治经济学辞典中也屡见不鲜。我认为这样的表述,用语不确切,层次不清楚,有必要作进一步地研究探讨。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并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2.
<正> 在总结我国30多年建设实践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明确国社会主义初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在人口众多,80%在农村的我国,要由穷变富,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质是农业和农民的发展转变问题。这在我国无疑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因此,深入研究农业转变阶段理论及其客观规律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经济建设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抑制农业、优先工业的部门偏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对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相差悬殊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又产生了种种新的疑虑,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忽视甚至否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倾向。因此,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进行再认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历来众说纷纭,尤其是关于农业"基础"地位原因的认识更是争论不休.本文认为,农业重要性的原因与农业.基础"地位的原因不同,农业重要性既源于农业内在原因.也源于农业与其他产业相关的原因,而农业"基础"地位的唯一原因仅源于农业的内在特点农业独占人们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再论民族问题发展规律赵健君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对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概括主要是按特定的社会形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总结的,如列宁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民族问题上有两个历史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民...  相似文献   

6.
农业基础论在陈云经济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阐明了以农业为基础是中国经济社会运动一条最为重要的客观规律,而且奠定了陈云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农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农业对国民经济后相关影响规律,农村经济体制转变论,农业生产力发展论四方面,对陈云的农业基础论进行了较深入、系统地研究,阐明了研究陈云农业基础论的重要性及陈云农业基础论本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典经济学早就有农业基础论的思想,从配第开始,到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斯密等人,对农业基础论都有过论述。本文对以上英法古典经济学的这四位著名代表,关于农业基础论方面的论述,作些介绍和分析。这对于总结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正确对待我们的社会主义农业,都有一定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1623——1687年),在他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教育并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因素,教育生产力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渗透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上形成和催生出新的生产力要素,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生产力的作用规律主要体现在教育生产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以及教育生产力和个体成长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指出,无产阶级一旦剥夺了剥夺者,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社会生产就能得到有计划的发展。斯大林根据三十余年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这对我们认识计划经济的规律性和指导国民经济计划的实践具有很重大的意义。然而我们还不能说对这方面规律性的认识已经近于完满。随着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更加细致。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是农业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研究较少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文章认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对于农村各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商品生产和城乡交换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是我院财贸物资经济系毕业生,现在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只有在人们心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革命、建设实践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各个不同角度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对农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科学的预见。  相似文献   

13.
论图书馆对知识经济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使用的有机统一体的知识再生产,不仅是知识经济决定性的再生产方式和存在基础,也是知识经济孕育、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和演变基础.作为社会上最大的知识持有、组织、传播和提供使用者的图书馆,应该也能够对其发挥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洞庭湖区农业经营的生态特征的分析,在既要发展农业经济又要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下,洞庭湖区农业经营可供选择的路径应该是:科学实施“水进人退”战略,发展理性农业;充分利用湖区所拥有的人文、生物资源发展旅游农业;以及适时利用湖水的周期性变化特性,发展水体农业。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我国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农业产业化仍然要由商品经济来界定。目前来看,我国农业商品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农产品中用于自我消费的比例仍然很高,从封建社会无偿“交皇粮”沿革下来的农产品有偿定购方式的存在,说明农业...  相似文献   

16.
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作用乔传斧,刘建国(烟台大学)(财金系)工业化过程中,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最显著的结构变化是农业产出和就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上升,农业比重的下降是否意味着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在西北节水农业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推进了西北节水农业的可持续性、西北节水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农业合作制完善和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标准化生产模式, 带动了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化发展对节水农业作用的案例充分说明:节水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是实现节水农业与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节水农业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和现货价格相比,期货价格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从而可以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价格波动风险,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的操作,则可有效规避这种价格波动的风险,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保障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使得农业结构调整能够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作用 ,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立根”的广泛性、“生根”的科学性、“扎根”的政策性、“浇根”的层次性、“护根”的民族性、“育根”的复杂性等方面。要做到做全面人的工作 ,全面做人的工作 ,做人的全面发展工作 ,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其存在和发展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刻的历史根源。它是剥削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但对民族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也把宗教作为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手段。宗教将随着其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消失而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