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主产县是粮食主产区的具体行政单元,是我国实现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重视与解决粮食主产县的全面脱贫问题,对"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河南的20个粮食主产县的贫困问题比较严重,出现了经济上的"塌陷"现象,这给河南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农民人均土地少、种粮收入低,农户收入渠道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种植技术落后,工业化进程缓慢,产业带动力弱等,是造成河南省粮食主产县贫困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持续加大扶贫开发的资金投入,不断推进扶贫政策创新,开展地区间社会帮扶活动,实施对粮食主产县的工业化援助,加大各级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投入等,才能实现粮食主产县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2.
3 兰州地区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3 1 兰州地区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兰州地区粮食可持续发展应该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即首先要保证粮食生产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其次是保证生产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达到资源的持续利用目的 ,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兰州地区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于四大体系的建立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使粮食生产有一个良好、协调的农业生态环境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使粮食生产有强有…  相似文献   

3.
梳理和分析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并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18个省份(12个粮食主产区、6个非粮食主产区)分成三个地区组,建立六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积极性等途径提高了粮食产量。在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粮食主产区的边际效应略强。2)农业补贴主要通过促进农业产出增长、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途径提高农民收入。三个地区组农业四项补贴的增收效应均是显著的,低产值的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边际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4.
耕地资源有限与完善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本文在分析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现实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耕地资源有限对粮食供给的影响,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建议:支持粮食主产区生产的同时,兼顾非主产区的经营;既重视主粮生产,又鼓励杂粮种植;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双重鼓励农民种粮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区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划分方法,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山东省产业结构已日趋合理,但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是全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偏高,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依然是第二产业.二是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距显著,东部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且资源配置相对合理,随着半岛城市群的发展,东部地区呈现经济繁荣景象,而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依然较高,由于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经济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主产区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而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保证种粮农民收入增加。但是,目前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很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因此,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民增收政策支持,健全农民增收多元支撑体系,完善粮食产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品种质量、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实现粮食转化增值、推进种粮规模经营、壮大特色高效农业、健全种粮激励政策、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大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对策如下:一要围绕市场资源选择主导产业。具体措施是,扶持特色企业,避免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趋同化;建立农副产品信息系统,正确引导和组织市场供给。二要注重宏观调控,在动态中保持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具体措施是,对粮食生产实行适度保护政策;转变增产方式,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西部地区一片荒芜,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其中粮食问题尤为突出,它严重危及到西方盟国对德国西部地区的军事占领,阻滞着整个德国西部地区乃至西欧经济的重建与发展;它引发的严重社会动荡使新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西德)的生存受到严峻威胁。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美国不惜投入重金。继之,西德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重建并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使粮食危机最终化解。在此基础上,西德迎来了其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时期。  相似文献   

9.
课题组 《江淮论坛》2009,(2):165-172
本报告以安徽为例,研究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问题:通过回顾30年来安徽粮食生产的发展,总结了推动安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tg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潜在威胁:因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造成的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的缺失是威胁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就立足国内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充分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但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相比,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存在粮食产销区之间利益协调政策缺乏、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解决粮食产销利益失衡问题,必须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产销利益协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创新和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保护和提高种粮积极性,是中国粮食安全之路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因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承载了“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任和多元目标,以及部分政策的实施机制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粮食市场扭曲严重、经济社会代价高昂、实际种粮者受益减少、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受困、合规性挑战和贸易争端等问题。据此,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将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重心转到支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种粮者利益保障、主产区粮食产业集群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上去。同时,应积极探索“政策保本兜底稳预期、市场提质优价促增收、科技节本增效提效率”的种粮者利益保障机制,让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共保种粮者基本利益。这种政策的创新完善和转型升级,既能夯实粮食产能基础,也能让实际种粮者和主产区抓粮者受益,同时可提升中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系统性、精准性、合规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供给,供给的核心是生产,生产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所以"三农"因素是粮食安全的根源性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已逼近粮食安全"红线";农业用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小农经济观念,制约粮食生产现代化等.降低粮食安全三农因素影响的对策:摒弃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粮食生产消费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的根本;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支持农地使用权流转等.  相似文献   

13.
促进西部农村工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 ,推进西部农村工业化进程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要开发、利用高新技术 ,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 ;推动西部农业的发展是西部农村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大力调整西部的农业结构 ,发展西部的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4.
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肖德仁 《理论界》2005,(2):182-183
影响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单一粮食生产”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我国,虽然有些地区的农村经济搞起了多种经营和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但就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单一粮食生产”,这种经济结构格局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而这种“单一粮食生产”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使得多投入而不能多产出,导致农民收入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第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停滞,城镇化滞后。从较发…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农村投资乘数效应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极化效应使其资金需求迫切:西部地区农村内源性融资增长缓慢,外源性融资效率低下使西部地区农村资金缺口正在加速扩大。针对西部地区农村自身特点,积极争取更多财政支持,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努力进行制度创新,是解决西部地区农村资金供求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中柱 《南方论刊》2012,(10):17-20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粮食需求增加及土地、劳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应对挑战,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是发展低碳农业;二是稳定耕地和粮播面积与质量;三是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四是优化粮食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五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复杂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有粮食产业固有的一般性矛盾,即粮食的私人性与粮食安全的公共性、粮食产业收益隐性和危害显性、粮食市场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粮食的国内生产与国外进口的矛盾,又有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特殊性矛盾,即粮食安全极端重要性与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城镇化持续高速发展与农民种粮争地、粮食增产目标的压力与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争利、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及粮农利益与消费者福利的矛盾。分析这些矛盾的根源及现实表征有助于进一步认清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推动农村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西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在分析影响发展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因素的基础上,探寻制约其发展的核心问题,建立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系统化模型.结果表明:建设大通道,联合走西口,形成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生产及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西部地区逐步引进冷链、保鲜运输;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农产品的包装、流通加工;创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是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实现粮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独立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的主体,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弱化趋势进一步显现,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要遏制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提高农民种粮收益,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基于陕西的经验,在一个由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市场制度构成的统一框架内,着重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与所有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在给定中央政府发展意愿的条件下,西部地区扭曲的产业结构是由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引起的,而所有制改革进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地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在新一轮的西部开发中,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与所有制改革、市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惟此才能发挥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变粗放式增长为集约式增长,实现西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