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广州旅游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国扬 《广州师院学报》1999,20(5):12-17,94
区域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总体评价,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提出广州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包括旅游形象定位、形象项目确定、形象项目建设三个组成部分,并依据广州旅游区形象定位的三条原则、四种方法,认为广州旅游形象定位为国际生态大都市、中国南大门、岭南山水文化旅游中心。为此,建议进行五个方面的广州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形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象是一个社会组织的标志和品牌。高校后勤形象是高校各类公众对后勤综合认识后形成的最终印象和总体评价。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是高校后勤最珍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 ,能够产生极大的综合优势效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 ,后勤不再是高校独家包揽的部门 ,而是一个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实体。在此形势下 ,打造高校后勤形象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试图从高校后勤形象的特征、高校后勤形象的要素、高校后勤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作一粗线论述。一、高校后勤形象特征1 高校后勤形象形成的客观性高校后…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和社区支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融入社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有效方式和最终目标,有利于其在社会生活和心理方面融入城市社会,也有利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和谐。从与社区关系和代际差别的视角看,农民工融入社区的状况存在差异,但总体上面临社区融入难的问题。这是由制度、社会和农民工自身原因共同造成的,特别需要社区的有效支持。社区支持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包含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工建立社区、将其纳入社区管理体制和对农民工进行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参与方面的支持,最终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确认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时代即将来临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即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推进的结果;也是新时期社会整合、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居民居住空间和家庭结构的功能变迁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对城市社区的功能作了相应的分析,即城市社区有利于增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人的深层需求,有利于城市社会的稳定和综合治理;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是城市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5.
为量化研究“村改居”社区治理成效,笔者结合文献资料、访谈和初测,构建“三级”调查指标体系,对六个“村改居”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2725份问卷,通过对256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指标值域分析,社会指标的因子方差、因子载荷矩阵以及验证性因素的实证分析,呈现了“村改居”社区治理总体发展趋势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管理、休闲娱乐和服务就业社会指标的评价较低,因此,针对性地提出了调动社会资本、创新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梁 《理论界》2003,(1):39-40
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社区的反映,它不仅具有社会文化的一般特征,而且具备鲜明的个性,使自身与其他社区文化相区别。而社区建设总是涉及到物和人两个方面,总是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和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搞好社区文化建设,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二是坚持服务居民的宗旨和目标;三是坚持文化活动的推广和创新;四是坚持道德规范的倡导和养成;五是坚持社区精神的提炼和培育;六是坚持社区形象的塑造和展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具有社会化特征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总体思路是:多形式保障、低水平起步、全方位统筹、渐进式发展。在这个大思路下逐步建立起由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社区养老保障机制、家庭养老保障机制和个人养老保障机制组成的、相互协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态势与阶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在农村社会日益开放、流动,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正逐步打破传统封闭的发展模式,其人员构成、职业分布、家庭结构等方方面面都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在当前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建设呈现组织发展与治理结构多样与"异化"共存、基层社会管理村民自治与民生服务共赢、服务体系及其方式便捷性与信息化兼具、农村社区文化多元化与现代性伴生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乡镇政府形象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镇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乡镇政府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乡镇政府职能有效实现、行政效率得以提高的保障;是实现政府与民众有效沟通的桥梁;是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积极性的动员力量.在良好的乡镇政府形象目标设计中,它应当是公众经济利益的谋求者和维护者;是一个廉价政府;是一个民本的政府.当前的乡镇政府形象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乡镇政府应通过树良好的行政理念、提高政府运作的效能、加强乡镇政府公务员自身形象的塑造,建设社会公众满意的乡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当代中国社区参与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制度理论是当代西方研究社区参与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前,中国社区参与状况的特征是:居民社区参与的总体参与率低,分布不平衡;居民社区参与深度不够,形式单一,目标层次低,非政治性参与多,政治性参与少;社区参与机制运行的行政化严重。这些发展中的困境,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社区现代化的进程。在社区参与理论的指导下,找到解决问题之路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历程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区建设中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工作方式或途径, 是通过广泛而持续的社会动员 ,开发社区资源,组织社区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之中,在建设美好家园、 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在社会民主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下,社区参 与、居民自治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区建设的新主题、新动力。本文在总结我国城 市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参与、居民自治的历程与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城市居民 社 区参与的类型特征、行为取向和现有的制约因素,并就促进社区参与的制度创新,为社区居 民提供更多参与机制、更好的参与环境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强社区建设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社区发展状况是评价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尺度;社区意识和社区参与是提高公民社会意识,培养人的公益精神、互助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整合、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开展社区服务、创建文明小区、探索“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是上海近年来推进城布社区发展的三大举措和相应的发展阶段,它是一个由物质服务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组织体制层面不断发展、深化和提升的过程。上海城市社区建设的提出和发展,有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深刻的体制背景:社会发展观的转变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进一步深化上海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若干问题是:全面正确地把握“社区”与“街道”的关系;社区服务的功能定位要合理适度;要充分重视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竞 《河北学刊》2003,23(4):200-202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我国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着整体性的深刻变化 ,街道的传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 ,必须建立新的社区管理机制。社区建设要适应“大社会”的总体要求 ,加强理论建设、法制建设 ,理顺管理体制 ,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心理是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心理与群体心理相比,更具有地域性特征。社区心理具有自发性、直接感受性、非理性和无意识性。社区心理对社区发展的影响是通过中介传导和整合作用来实现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优化社区心理的必由之路;发展社区民主、健全社区法制是优化社区心理的有力保障;健全社区评价系统,是优化社区心理的重要途径;更新社会化模式是优化社区心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对H市的一项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程度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就的一个指标,也是影响到社区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表明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总体上较弱;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和情感认同是制约其参与意愿的两大因素;在社会一体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弱化居民与地域性的社区的利益关联和情感认同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多地关注那些"脱域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范斌  赵欣 《学术界》2012,(8):77-84,268,272
社区建设中情感和行动间的逻辑缺环是社区动员的研究起点.社区建设可视为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将社区动员放在社会运动的理论范式下考察,可以从中提取出动员结构、组织与话语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在社区动员之中依然基本处于客体地位,居民作为行动主体的认知框架没有被完整形塑;社区动员的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但是社区动员的主体居委会,容易因循行政动员的路径,动员效果受限;社区自组织开始呈现“授权式动员”的特征,但是自身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和组织合法性地位制度化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动员行动的话语选择缺乏与居民生活和社区地域特征的契合,流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意志,缺少激发共同情感和集体行动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区建设在调整城市社会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城市社区的利益调节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对于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协调和理顺社区利益关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从城市社区利益关系调节机制入手,应从加强社区民主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完善社区管理四个方面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社区民主具有协调基层社会的权力关系、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拓展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等功能。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民主建设面临着社区内部权力结构失衡、社区成员之间的弱利益相关性、社区整合困难、社区民主发展的驱动力异化等制约因素。中国城市社区民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从把握其功能定位入手,明确其发展维度,同时分析其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明确其发展限度,最终走上既能发挥社区民主的功能、又能有效消解其制约因素的发展道路。应从建设和发展复合民主、实现公民参与的总体平衡、围绕住宅小区建设强化社区自治、加强社区党建等环节推进中国城市社区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外社区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善社区教育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内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比较了北欧、美国和日本的社区教育,分析了各自的特征和共性,并提出了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