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国际银行业并购重组及其对我国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的背景。   国际银行业并购由来已久, 20世纪初美国的银行业就发生过并购事件。到了 90年代以后,银行业并购迅速增加。就美国而言,其银行总数由 1989年的 12697家减少到 1999年的 8562家,减少额 1/3。 1995年世界金融业并购案为 4100件,涉及金额 2500亿美元, 1996年金融业并购案又增加了 100多件。   1996年 4月 1日,日本东京和三菱银行正式合并为东京三菱银行,总资产高达 6700多亿美元,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银行。同日,美国大通银行和化学银行合并为新大通银行,成为当时全美最大银行,资产总额达 3000亿美…  相似文献   

2.
曹圣希  胡峰 《阴山学刊》2004,17(6):71-74
虽然在过去的20多年里国内金融领域的并购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相比较而言,这段时间的跨国银行并购数目则少之又少。通过对1978~2001年国际银行业产生的2357起跨国并购案例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出银行跨国并购的发展脉络。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因素很多,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对银行跨国并购的趋势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银行并购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业已入世的中国银行业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国际间银行业的并购浪潮汹涌而来,势必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并购,以其复杂性、风险性向中国银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是从四个部分来论述的:简要分析了国际银行业间并购的状况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内在问题,推论出并购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业已入世的中国银行业,面对并购浪潮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的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下 ,我国应结合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以及银行业自身的发展现状 ,制定相应的并购战略。本文首先阐述我国银行业并购的现实意义 ,然后论述了构建我国银行业并购的系统环境 ,最后提出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活动出来已久。各国银行面对国际金融服务领域激烈的竞争,为增强自身实力,通过不断地合并、重组,以图在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跨国流动的加速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银行业的并购成为一种潮流,显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并购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主,范围波及全球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多集中于经济、金融环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美国银行业大规模并购的压力带动下,欧洲各国基于其银行数量多、经营分散、缺…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际银行业出现了大规模并购的案例。尽管当前由危机导致的风险犹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仍应制定长期的海外并购战略,实现跨国发展目标。本文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银行业的变化状况,研究了危机爆发后银行业并购的局势,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的表现以及在海外并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并购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并购可分为三类:政府主导型并购、市场主导型并购和海外并购。本文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三类样本银行的并购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下的银行并购效率明显低于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的银行并购。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适时选择海外并购是我国银行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一体化与全能银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跨国界、跨行业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冲击下,西方主要国家金融业已完成从传统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的转型。金融一体化成为全球金融业向全能银行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原始驱动力。目前中国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迫切需要变革。而国内银行业只有采取全能化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步伐必须加快,同时银行业向全能银行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中国已别无选择,只能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9.
以事件研究法对2007-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我国发生的8起银行并购案例对股东财富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交通银行等3起银行并购事件对股东财富有显著影响,招商银行等5起银行并购事件对股东财富影响则不明显.总体上讲,多数银行并购案例都增加了股东的财富,这与当前银行并购时机的选择有较大关系.银行并购重组的创值与否和创值程度,不仅取决于并购重组的动机,也取决于交易进行的决策动机、效应和外部环境等其他变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市场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将深刻的改变我国的金融秩序。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商业银行并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介绍了并购模式及特点以及各并购模式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我国银行并购的发展。针对目前并购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认为我国未来应当注重银行并购发展战略的制定、选择合适并购模式,并深化银行并购的对外合作,以期我国银行业在并购方面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并购的重要特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重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研究世界第五次兼并浪潮 ,发现国际金融业银行数目在不断减少 ,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国际金融组织结构进入了新寡头主导时期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由于金融机构并购而形成的新寡头主导格局的诱因。  相似文献   

13.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银行业的潜在危机与重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业当前正处于困难时期 ,在经营业绩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形成鲜明的对照。以我国银行业的当前状况 ,难以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国际竞争。如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多种重建措施 ,我国银行业很有可能在对外开放后陷入危机。我国银行行业的重建战略应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 ,具体的措施应是股份制改造、再资本化、经营方式变革和合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开始兴起,无论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金额上都有大幅增长。跨国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现象日益受到关注。我国面对全球跨国购并浪潮的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跨国并购给中国企业带来利弊同在。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银行业的并购实践表明,明确的并购战略和正确的并购策略是银行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未来通过并购增强自身的综合经营与国际化经营能力也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为了使并购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正确的并购战略和操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胡涛 《社会科学》2001,(2):30-33
一、石油跨国公司并购特点1 并购浪潮连创新高1998年以来 ,石油界数百亿美元的巨型并购案接连出现 ,个案价值连创新纪录 ,各大公司在行业中的排名座次屡屡更迭。英国石油公司兼并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并购美孚公司、法国道达尔 菲纳合并埃尔夫 阿奎坦等一系列并购案件引起了同行们的恐慌。 1999年 4月日本石油界第二大的日本石油公司同第六大的三菱石油公司合并成为“日石三菱”石油公司 ,其销售额将超过日本居首位的出光兴产石油公司 ,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油总销售公司。 2 0 0 0年 10月15日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谢夫隆石…  相似文献   

18.
张大路 《理论界》2006,(8):59-60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国银行业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外资银行竞争领域的分析,对中资银行的发展提出了:1.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力;2.改革财政政策,增加对穷困地区资本投资;3.允许外资银行并购,注入资本进行改制;4.帮助外资灵活融通人民币,为外商投资提供信息;5.抓紧人才培养,造就符合国际金融市场需求的人才队伍;6.立法规范银行业,加快市场化进程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4,(1):133-133
正牛锡明撰文认为,未来十年银行业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是经济增速趋缓,风险压力加大,银行业需面对风险管控的挑战。如果经济增长7.5%以上,银行的不良率应在1%左右;如果经济下滑到7%,不良率会达到1.5%;如果继续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会明显上升。也就是说,银行业到目前为止的高利润,很可能将被用于支付滞后而来的风险。第二个是利率市场化,盈利压力加大,银行业需面对盈利能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推出的《巴塞尔协议》是国际社会认可的银行业监管标准,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进入高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对银行风险的监管,为此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新的《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协议III》中,除了加强原来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以外,引入了新的杠杆率要求。为什么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引入杠杆率指标来控制银行的风险?而这个杠杆率指标是否真的能控制银行的资产质量?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并与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探讨杠杆率指标对银行风险资产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适用问题,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巴塞尔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