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素玲 《人才瞭望》2004,(10):74-74
企业快速成长自然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是高速的成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量新员工的进入造成企业文化的稀释。怎样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让他们能够自觉地为企业的目标做出贡献,以保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呢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磁化管理”,目的就在于让企业的员工将自己调整到企业所期望的组织状态,成为自觉的战士,为企业的目标努力;同时整合、提升  相似文献   

2.
企业快速成长自然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是高速的成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量新员工的进入造成企业文化的稀释,怎样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让他们能够自觉地为企业的目标作出贡献,以保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磁化管理",目的就在于让企业的员工将自己调整到企业所期望的组织状态,成为自觉的战士,为企业的目标努力;同  相似文献   

3.
绩效考核是目前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是指对员工在某一考核周期内对组织所作出的贡献进行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识别、反馈、衡量的全过程.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但能让企业员工获得应得的利益,而且能让企业的整体效益得以提升,实现双赢.基于此,对车间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廖泉军 《人才瞭望》2009,(12):84-85
员工激励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最为关心的事情.是每一位管理者应该经常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在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普通员工.他们不是特别出色.但他们能够胜任工作.且工作踏实,思想比较稳定.流动性较小。他们参与企业的工作时间长,因而贡献很大。更多地表现为企业文化的主要传承者.这对企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问题一: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 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在较长时间内奉行的经营路线。战略犹如企业的导航图。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前进,必须不断地根据企业的战略来调整自身的前进方向和路线,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遭遇危机。优秀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区别恰恰在于能否将既定的战略转化为组织中每一个员工的具体行动。反映在绩效管理上,优秀的企业往往在形成绩效计划的时候,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员工在特定期间的绩效目标。这样就将对员工的日常管理和组织战略的执行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摸清症结一、对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认识不清人们通常将"绩效管理"视为一系列以员工为中心的干预活动,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个员工的价值来改善组织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将"绩效考核"视为由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日常职务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在事实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组织成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员工组织忠诚条件及其激励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提出 企业员工组织忠诚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组织的热爱.并积极努力为组织发展做贡献的态度和行为系统.通常包括价值认同、情感依恋、对组织的高回报行为等要素。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管理持续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大量研究探讨员工组织忠诚的重要性.认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受到无条件的道德束缚,  相似文献   

8.
赵杏子 《人才瞭望》2015,(2):142-143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员工将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他们将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思想,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但新生代员工在职场中所暴露的满意度低,离职率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笔者从心理契约视角下,分析新生代员工的特点,探究心理契约对新生代员工工作态度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重新构建良好  相似文献   

9.
按照二八原则,企业核心员工会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但同时,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的主要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核心员工是企业获得绩效贡献的主要来源,做好核心员工的管理,留住并发挥核心员工的效用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目标。本文提出实行建立在员工自我绩效管理系统基础上的核心员工管理,并提供了实践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伟  黄萱  田文灏 《人才瞭望》2006,(11):51-52
一、树立绩效管理的思想 绩效管理是依据员工和他们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实施一个双向式互动的沟通过程。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绩效管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讲求“有的放矢”,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考核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评估员工的绩效以及团队、组织的绩效,并通过对结果的反馈、分析绩效差距来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进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实现其绩效的持续发展,形成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投入。  相似文献   

11.
不管在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或组织里,总有些员工属于关键性人物,他们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他们就是“关键员工”。关键员工的去留和作用的发挥对企业绩效以及未来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让关键员工在有效的管理下,留人留心还能发挥更高的绩效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生代员工已经开始大量步入职场,他们因为时代和生长环境的原因,有着与以往员工群体不同的特征。如何对新生代员工进行有效地管理与疏导,使之既能保持并发挥他们的优势,又能尽快成长为与企业实际需求和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优秀员工,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其中在城市环境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员工群体更加具有典型的行为特征,笔者以上述群体为例,分析新生代员工的行为特征和企业面临  相似文献   

13.
根据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定义,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并不是指单纯学习了很多知识的人,而是指能通过知识进行创新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在于他们对组织的贡献是一种创新型的贡献,可能是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具体到高等院校而言,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其本身又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一、知识型员工的基本特点彼得·德鲁克说:“知识型员工不能被有效管理,除非他们比组…  相似文献   

14.
较有实力的企业每年都要引进一批大学毕业生,然后像“宝”一样进行培训,希望他们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顶梁柱。而每年新进员工的离职率之高又让不少企业头疼。这当然与大学生对社会对企业了解不充分、思想不够成熟有一定关系。但是企业对新员工初期的培训方式不当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新华 《人才瞭望》2017,(8):194-195
笔者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目标分析,为青年员工提供培训和辅导以及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等,引导和帮助青年员工实现人生规划的阶段目标,达到个人与企业实现双赢目的."实赢式"青年职业生涯导航项目采取滚动实施,追求全员、全程、有效导航的目标.同时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后纳入企业人力资源与开发的日常管理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 式的特点 (一)浓厚的日本文化色彩 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人、相 信人,承认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日本企业信奉“和为贵”以及忠诚的伦理观,他们普遍认为企业团体的“和”是第一位的。 这种意识使经营者始终能将员工的士气 视为企业主要的经营资源,并很早就注 意到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满足员工多层 次需求结合在一起。为维护这种团结精神,日本企业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 度和习惯做法,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 制和企业内工会。 日本企业重视经营理念对人力资源 的强化作用。日本企业常用“社训”、“社歌…  相似文献   

17.
刘俊 《人才瞭望》2004,(1):42-43
如今要员工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创新立意,确是最让企业煞费思量。那么,是不是员工失去了铁饭碗,就不愿意有好的表现了呢?不一定。管理顾问Robert Swain(斯温)说:“那些最开明的企业在这点上很坦诚。它们会告诉员工,碍于竞争压力,它们无法保证给予他们工作保障,但会设法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奖励他们。这样至少能给他们带来一股工作激情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18.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在如何用人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法,王璞总经理谈了他的用人经验。只公布最好的他们对员工的业绩评价颇具特色。采取了360度考核办法,由客户、上级、同事三者打分,同时对公司成员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并对总分第一和单项第一的员工, 予以公布和奖励。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考核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使那些真正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能够得到激励。“只公布最好的”,为其他员工树立了学习目标;使每名员工都相应找出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自尊心,是形成团队精神的理想选择,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员工的薪酬从总体水平上远高于同业水平,而且在结构上有别于其它公司。薪酬结构采用长短期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管理“80后”员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雷 《人才开发》2009,(1):21-22
“80后”员工是指上世纪1980年以后出生的从业人群,也可以成为新生代员工。这一代人由于其成长环境与前几辈入有巨大的不同。他们的价值判断,价值观与其父辈有巨大的差异,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这种价值观的冲突日益明显。用旧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新型员工势必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针对“80后”员工的特点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管理层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企业而言,忠诚的员工无疑是其最珍贵的财富.可以说,让员工忠心耿耿地为企业效力是每位领导者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而"让员工快乐地工作"则是成功管理一个企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