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平思想是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社会进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冷静而理性地研究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轨迹,特别是梳理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到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脉络,使我们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未来与发展达到管窥一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儒学虽在近代中国渐逝了官学地位,但还是承担了任何思想替代不了的历史角色:儒学仍然是多数国人的生活准则,民族凝聚力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支点以及主要政治学说的思想资源.对儒学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角色的认识,可以为我们今天批判地继承和利用儒学,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提供思维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与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考察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对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以及政治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的影响,揭示精英主义在中国近代政治变迁历程中的历史作用,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系统地、客观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是一个最富探索思辨的时期。反映时代脉络的各种社会思潮汹涌迭起,呼唤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救国进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追忆过去,回首“昨天”,深入地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变迁及其历史选择,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据此,胡维革同志经历几年艰辛劳作,《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一书最后脱稿了。 维革同志年轻聪慧,早在攻读中国近代史硕士学位研究生时,便立志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他先后参加编著《中国近代爱国人物传》、《中国近百年名人传》等书,为专攻近代思想史作了起步。接着,他又撰著和主编了《冲击与蜕变——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政治》、《中国近百年文化史纲》、《中国近代社会改革思想研究》和《共和道路在近代中国》等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有关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论文。论据精当,见解新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礼俗社会是一个自恰自足的和谐系统。近代以来这一格局日甚一日地受到破坏。中国社会固有秩序格局被破坏后其运转面临着极大困难。梁漱溟先生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分析是精辟而深刻的,其思想于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廷式,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变法求才、兴学育才、破格用才的人才思想是其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他的人才立国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改良主义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政治民主加经济民主.这种思想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的主要理论来源.他们渴望用这种理论调和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协调效率与公平,处理好民主与独裁等一系列问题.但在当时的中国却缺乏民主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也缺乏民主社会主义实现的群众基础,因而其失败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梁柱 《中华魂》2011,(10):11-15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征程中经历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全面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自1826年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后,近代中国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热潮,这股文化热潮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实现现代转换的一种文化实践,是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近代社会文化变迁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社会权利的和谐,社会保障权更加公平的社会化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尊重公民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充分享有社会保障权是经济民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是现代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的集中反映和现代民主社会制度构建的客观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伦理精神构建的现实社会基础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安排的具体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公民社会权利的社会化和谐发展)和现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社会。公平社会体现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如政策导向、制度漏洞、体制弊端等等。社会不公有很多危害,如扩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危机、影响政权稳固等。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关键是深化各项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配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分配公平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追求自由与平等是其分配的价值基础。社会分配公平不是平均分配,也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分配,而更应包括非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要实现社会分配公平主要是依靠制度的正义创设与安排。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个公平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也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崇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公平政府是我国各级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标。底线公平是公平政府建设的基础,必须保障公民的生存基本需求,保障公民的教育公平,保障公民的健康公平;制度公平是公平政府建设的核心,必须建立公平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代际公平是公平政府建设的使命,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搞好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公正需要构成社会秩序的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和有机协调,其中合理而公正的利益边界是基础。计划体制模式下,国家、集体和社会利益高于一切,个体利益追求服从集体意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普遍趋势。社会矛盾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不和谐的利益边界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故而探索和谐社会视野下合理而公正的利益边界观念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设是指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行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当前我国现代化正处于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才能加以解决,加强社会建设是我国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建设面临包括民生事业建设在内的九大任务,加快社会建设同时需要建设战略性的工作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体制转型的顺利进行 ,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促进了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但不容否认 ,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腐败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腐败的猖獗使经济制度劣变并使经济绩效恶化、腐败影响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慈善与道德有关,但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现代社会的慈善是一项社会化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因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当前需要改变关于慈善的旧有观念,大力宣传和普及现代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当涂县为例,从社会阶层的角度分析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形成农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在我国农村人口仍占60%以上的社会中,形成现代社会结构的重心在于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因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机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分析发现:主观社会阶层认同越低的群体对当前社会机会公平的认同感越低;向上的社会流动能有效提升其对社会公平的认可,而其效应主要体现在主观社会阶层认同较低的群体上。在机会公平开放和程序公正的基础上推动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塑造健康平和的社会心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