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况1979年,邓小平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是年,中共中央批准出版《中国百科年鉴》之后,至1980年共有6家年鉴在国内相继出版。从此,中国年鉴编纂出版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并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年鉴编纂体系。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以年鉴命名的出版物,是1909年出版的《新译世界统计年鉴》。至今,中国年鉴出版事业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目前,已收录到的年鉴数量有2487种。〈1〉预计,加上尚未收录到的年鉴数量,中国年鉴种类约有3000种。从统计情况看,1909年至2003年,中国出版各种年鉴2487种。…  相似文献   

2.
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光范《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年鉴事业推向前进》一文强调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基本保证,要抓好创新,努力提高年鉴的文化品味,要注重实用性,努力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容量,要注重实效性,缩短编纂周期,提高年鉴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议专业年鉴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年鉴社铁艳《浅议专业年鉴的编纂》一文,紧密结合《黄河年鉴》10年的编纂实践,就明确年鉴定位,调整框架结构,精心选择条目,稳定撰稿队伍和强化编校质量等问题,记述了黄河年鉴社在不断提高专业年鉴质量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鉴编辑出版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只有几种,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种,已经初韭形成了地域分布比较广、专业门类比较全的年鉴系列。尤其是地方综合年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年鉴系列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我国年鉴事业已经从不断探索、研究、发展走向不断成熟、创新、与时俱进阶段。年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接受,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推进,中国年鉴编纂出版事业一路高速发展,至今已达到每年出版约2000种的规模。在版年鉴以其严谨的体例、丰富的资讯,构成一个权威的、庞大的信息网络,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舶来品的年鉴,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虽有编纂,但为数不多。改革开放伊始,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此后各种年鉴应运而生,并且形成规模,成为我国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略谈年鉴编纂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年鉴编纂的规范化问题,是中国年鉴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提高年鉴质量和使用价值,增强年鉴功能的基本问题之一。所谓年鉴编纂规范化,是指年鉴的编写要有一个合乎年鉴性质、功能的整体结构、基本内容、编纂工艺、文体文风、检索手段等标准,是在对年鉴编纂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  相似文献   

8.
当前,年鉴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广大年鉴编纂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外国年鉴编纂出版概观》系统介绍和研究国外年鉴编纂出版概况,对我国的年鉴事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为年鉴编纂研究者的深入思考提供了帮助。本文仅就年鉴编纂、经营的突破与发展方面谈些感想。  相似文献   

9.
大学年鉴作为年鉴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始于上世纪20年代,较早的大学年鉴是1924年创刊的《复旦大学年鉴》。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编纂年鉴的高校却寥寥无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年鉴事业进入整体快速发展期,大学年鉴特有的大学文化载体功能及其具有的存史、资政、育人、交流作用日益凸显,大批高校相继加入年鉴编纂队伍,每年编纂一本学校年鉴。  相似文献   

10.
年鉴编纂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的过程。笔者多年参与年鉴编纂,遇到不少老问题、新问题,在学习外地年鉴和与外地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也多少体会到编辑工作的苦衷与无奈。随笔记录工作中的困惑与感想,以期与同行商榷,提高自己的水平与素质,为年鉴事业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如何以这一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年鉴编纂工作,对提高年鉴质量、增强年鉴的服务功能、体现年鉴时代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吕惠聪《关于创新企业年鉴编纂的思考》一文,介绍了《中铁隧道集团年鉴》如何从多方面创新年鉴编纂,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鉴出版业走过了20多个年头,属于“年轻的事业”。笔者从事《广州年鉴》编纂工作也整整20年了。在长期的年鉴实践与探索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增加了对年鉴编纂理论的认识。值《年鉴信息与研究》创刊10周年大庆日子,借这个年鉴学习交流园地,就年鉴编纂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望能有所启发,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占月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科学论断,同样指导年鉴的编纂工作。在编纂年鉴实践中,我们应当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今后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最大化地体现年鉴的社会效益,强化年鉴的使用功能的努力方向。同时,实现年鉴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求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高,年鉴的出版周期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15.
创新和质量是这几年年鉴界两个较热的话题。就质量而言,应该是年鉴事业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是树立年鉴品牌形象、推动年鉴事业发展的持久性主题。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使我国的年鉴事业赢得了  相似文献   

16.
武汉年鉴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年鉴〉编纂工作》一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武汉年鉴》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年鉴编纂工作,在持续提高《武汉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方面所作的探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年鉴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反映力度。二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年鉴创新力度。三是坚持目标管理,不断加大责任编辑的组编稿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的指示,犹如一股春风,催生了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伴随着这股春风,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这块沃土上的《济南年鉴》,于1988年开始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年鉴观是科学发展观的自然延伸,是对狭隘的年鉴观念的扬弃,对传统年鉴理念的提升,是以年鉴的内在质量为核心,以年鉴事业的发展繁荣为目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年鉴观,应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年鉴工作的现状、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年鉴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重新定位年鉴编纂、年鉴工作、年鉴事业发展的内涵,不仅要在编纂策划上贯穿科学发展的思路,在工作推进上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律,而且要在事业发展上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编辑出版年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情信息服务的职责,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枣庄年鉴》已连续出版12卷。创刊以来,就立足枣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国年鉴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年鉴的编纂工作,并且对年鉴的出版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全国上千种年鉴中,仅有个别年鉴能在编纂当年的一季度出版,大多数都集中在第三季度出版,有的甚至延长到次年的上半年或更长。年鉴出版周期过长,不仅影响了年鉴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