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7,(1):68-76
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诉求;而在节能环保与生态治理领域,两国也具有长期合作的基础。这是双方未来围绕绿色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强化能源与环境方面经济技术合作的前提。然而,双方在合作关系上的非对等性,特别是当前两国间相对紧张的政治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日间在节能环保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的未来发展走向。有鉴于此,增强中日双方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资源与产业间的互补性发展、逐步建立两国间以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合作模式、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共识弱化政治因素的干扰,将是两国间围绕绿色经济的发展,在节能环保与生态治理方面强化经济技术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促进日韩邦交正常化的动力有很多,其中日韩两国在经济合作和安全保障方面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是日韩最终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根本动力。与日韩经济合作相关的韩国对日请求权问题和日韩渔业纷争问题,是影响日韩会谈的重要因素。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日方始终试图避开法律上、道义上的责任问题,以经济合作的方式解决两国间的纷争,实现邦交正常化。随着美国政策转变和日韩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合作最终成为日韩关系的基本政策立脚点,日方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由于日本经济处于长期的相对停滞,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使得两国经济规模并驾齐驱。在这一过程中,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取代美国作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地。与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相比,中日两国间的制度合作却毫不进展,落后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日经济关系的制度环境与技术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磊 《日本学刊》2005,(6):128-138
中日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两种不同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支撑这些市场经济体系的生产组织方式与主导产品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前者构成了中日经济关系的制度环境,而后者则是中日经济关系的技术基础。依据产品建构理论分析中日经济关系演变的趋势,尽管在一些产业中两国间的竞争会变得比较明显,但是中日经济关系的制度环境与技术基础决定了今后较长时期内两国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值得注意的是,两国产业竞争与合作形态的变化有可能降低中日经济关系对中日关系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友骏 《日本学刊》2012,(3):87-100,159
日本和印度是构建亚太地区经济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由于两国在地缘政治及战略合作上的彼此需求及相互合作,日印间政治关系在21世纪头十年里急速升温,并逐步升格为"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在此重要背景下,日印两国在双边贸易、对外投资、经济援助、广域经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诸多实质性成果,官民结合、政经互动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日印经济合作具有政治色彩浓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带有保守主义色彩和排他性等特征。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持续深入,日印间经济合作将出现战略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手段。随着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中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条件趋于成熟。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对于促进中印贸易的持续增长、实现两国企业的规模经济、促进两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加强两国政治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两国应该排除困难和障碍,以期早日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创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自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以来,双边政治关系风风雨雨、一波三折,然而双边经济合作却基本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技术、资金、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中日之间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又成为双边经贸依赖关系的基础.在长期经济合作过程中,双边互惠、双赢,形成了"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政治关系回暖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业已确立的条件下,经济合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于种种原因落后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经济大国,其合作程度对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受历史认识、领土争端和台湾等问题的影响,特别是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同,两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合作。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目前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合作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探讨中日两国最终走向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工和协作体系的深化是促进城乡间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城镇作为农村和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重要节点,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城乡分工体系的完善应以城镇网络为依托.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城乡分工与协作体系,城市间、城乡间产业同构率高,缺少合理的分工和专业化.城乡分工体系的完善需要在相关的政策支持下,以城镇网络为依托,加强城乡间消费性分工与合作、城乡间生产性分工与合作、深化农村内部的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与日本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展多年,进展不快,与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合作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比较研究中,黑龙江省与日本经济技术合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探讨制约因素的实质所在,抓住合作机遇,全面推进黑龙江省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