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日本《聊斋志异》重译不断,乘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学兴盛风潮,柴田天马和田中贡太郎的个性化译介将广大读者带进其艺术世界;增田涉、立问祥介等的译本充分发挥了现代日语口语文体的特色.日本译介者先后将民俗性、人民性、人间性和与日本文学的亲缘性作为《聊斋志异》融入日本文化潮流的许可证,并通过对《聊斋志异》与日本文学亲缘性的揭示,引导读者确认它的现代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中叶,《聊斋志异》便已传入日本。江户时代的读本作者都贺庭钟和森岛中良将其中的数篇翻案为发生在日本历史上的故事。翻案在袭用《聊斋志异》洞穿人情的独特艺术趣味的同时,力图让故事靠拢町人与武士社会的主流意识,植入其时日本读者的文化记忆之中,其对原作的操控折射出翻案者对《聊斋志异》艺术的初步理解。在江户时代这一特定语境下,翻案在跨文化的文学交流中,发挥了入境前驱、培养读者欣赏能力和积累翻译经验的效用。  相似文献   

3.
宋希芝 《兰州学刊》2012,(11):59-66
《聊斋志异》中反映沂蒙民俗的作品有34篇。蒲松龄能够成功采撷沂蒙民俗是由于作者非常熟悉民风民俗,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与作者在沂水生活时写作素材的搜集渠道有关。从民俗与文学的双向互动来看:一方面《聊斋志异》从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展示了沂蒙民俗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沂蒙民俗素材进入《聊斋志异》,使作品更具沂蒙地域色彩,厚重了作品的内涵,拓宽了知识面,充实了信息量,增强了可读性,使作品达到了"风俗史"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第二期载我的《〈聊斋志异〉的〈猪嘴道人〉等篇不是蒲松龄所作》。文中提出,“三会本”《聊斋志异》附录的《猪嘴道人》、《波斯人》等篇不是蒲松龄的作品,而是清代以前的作品。去年,国外学者马泰来已著文指出,《波斯人》一篇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的作品,收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下《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分析其中诗词与小说结合的特点,以及诗词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名著,而且对我们从中取得借鉴,在今天的小说创作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等,都是有意义的。 在评注本《聊斋志异》的四百三十八篇作品中,有三十三篇中含有诗词。其中除断句、联句共十六句外,完整的诗十八首,词曲五首。下面试就《聊斋志异》中诗词与小说结合的特点,《聊斋》诗词在小说中的艺术作用以及中国古典小说中小说与诗词结合的情况,作一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王平同志此文载《东岳论丛》一九八八年第五期.文章指出,《聊斋志异》中的某些作品,出现了一些全新的观念,认为经商也是自食其力,不再卑薄商人.某些作品肯定了经商之途,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安身立命的有效方法.但《聊斋志异》中,商贾形象大多数还是唯利是图,嗜财如命者.这些人或吝啬,或无信、奸诈.甚而爱情、子女、友情与赚钱相比,都不能不退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7.
许丽青 《理论界》2010,(3):128-129
博尔赫斯的作品总是试图有意模糊现实与虚构两种世界的界限,他通过抹除人的个性差异来表现人物的永恒共性,或是让人物担任读者和作者,或者借用阅读共谋和自我虚构等手段将人物引渡到现实世界,从而达到虚实掩映、真幻交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玉霞  张祖利 《东岳论丛》2003,24(2):116-118
《聊斋志异》全书近五百篇作品中 ,有三百多篇是笔记体 ,这些笔记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有着丰富的思想意蕴 ,就其创作理念来看 ,更是突破了志怪小说徵实传信、粗陈梗概的传统 ,富有想象力和情境韵味 ,其艺术价值虽然不能与其传奇体小说等量齐观 ,但却是《聊斋志异》的艺术世界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中日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10月,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14人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著名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针对《文艺时代》同人,于同年11月发表专文《新感觉派的诞生》,日本新感觉派由此得名。1928年9月,中国作家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最早尝试日本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不久,穆时英、施蛰存等纷纷效法,形成了中国新感觉派。中日新感觉派都以主观地把握外部现实为基础,意图创造出由主观印象所构成的新的现实。诚然,中日新感觉派把握主观印象中的现实生活由于国别之差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内涵,然而,在艺术追…  相似文献   

10.
关于《萤窗异草》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著作。它与《聊斋》相仿佛,神仙、鬼狐、精怪的幻化;公案、趣闻、社会传奇的敷演是它的主要内容。每篇篇末,加以“外史氏曰”,以短评的方式揭示或深化作品的旨要或透露其讽喻意义,也是《聊斋志异》的模式。《萤窗异草》中的许多篇章脱胎于《聊斋志异》,或从《聊斋志异》的某些篇章演化出来,如《温玉》之于《莲香》;《柳青卿》之于《狐梦》;《田一桂》之于《马介甫》;《徐小三》之于《晚霞》;《宜织》之于《婴宁》;《痴婿》之于《小翠》(川剧剧目有《痴婿》,也是演《小翠》);《田凤翘》之于《连琐》;《舆中人》之于《瞳人语》;《续稔殃》之于《稔殃》;《续五通》之于《五通》;……有时章法、句式也套用因袭。总之,应该承认,《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张稔穰 《齐鲁学刊》2004,(3):123-130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实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聊斋》鬼狐形象兼具"人事之伦次"和"百物之性情"的复合统一的特点及其塑造方式、审美价值;并对《聊斋》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一些独特的"文法"进行了分析和命名。  相似文献   

12.
《文史哲》2010,(5)
庾信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用典,其用典艺术之高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善于借用古人逸事来自比,使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广阔的现实画卷,也善于利用典故与现实的暗合,达到自然贴切、使事无迹的艺术效果;他善于运用"语典"来描写现实、抒发感受,也善于选取颇具意象意义的典故。庾信用典的方法主要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虚用、活用、化用、借用、正反合用、虚实合用等等,尤善于采用避实就虚之法,即使正用、明用典故,由于他高超的表达艺术,也给人以飘逸流利之感。庾信用典极富创新性,他能"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境界",把用典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新高度。庾信用典在其创作的前后期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与后期抒写乡关之思的作品大量用典、手法纯熟不同,前期作品较少用典,即或用典,也大多缺乏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掀起了拟晋唐小说之风,一直到清末才渐渐消减,鲁迅曾用“风行数百年,模仿赞颂者甚众”来评价《聊斋志异》仿作.清末,《聊斋志异》仿作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仿作中的女性形象真实生动,成就不亚于《聊斋志异》本身,同样具有艺术吸引力.仿作中的女子或婀娜多姿,或情感丰富,言语优雅活泼,形象热辣逼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人物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刊登刘溶写的题为《两结合创作方法自古已有,革命浪漫主义不应忽视》一文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虽是两个流派,但二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文章列举我国浪漫主义作家屈原、李白,郭沫若和现实主义作家杜甫,关汉卿等人的作品情况,同时认为,现实与理想是一切文学作家必具的两个因素,不过不同的作家对现实与理想各有所偏重罢了。文章说,从文学作品的实际表现来看,现实主义的创作不能机械地照抄生活,而必须依据主观要求有所取舍,因而不可能没有理想成分;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想象,也不能随意地纯凭臆造,必须向客观存在寻求题材。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曾提到:“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酌奇而不失其真”意近浪漫主义;“玩华而不坠其实”就有点现实主义的意味。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他所说的“理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5.
程刚 《天府新论》2012,(1):150-156
《周易》与文学关系密切,关于《周易》影响文学的研究成果有很多,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出《周易》对于文学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文学作品中对《周易》语言典故的借用、对《周易》易象的借用、对《周易》易理的阐发、易学对艺术风格的影响、对艺术思维方式的影响、对艺术结构的启发、对文学批评的影响等。《周易》对于文学的影响是多层次的,是全方位的。从理论到创作,从创作到批评。从文到诗,从小说到戏曲。从简单的使事用典,到作品结构的借用。从"易象"活用到"易理"阐释,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深深影响了大批的文学家创作素材、艺术构思以及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清代乾隆年间的满洲小说家庆兰,主动躲避官场纷争,专注于钟爱的艺术生涯,创作了文言小说集《萤窗异草》。比起同时期和邦额所作《夜谭随录》,《萤窗异草》在作品题材、精神意蕴以及描绘故事的细密章法上,更接近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风格。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在《萤窗异草》里占有较大比例和醒目位置,大量书写人鬼恋、人狐恋、人仙恋,以及美好爱情靠小动物扶助才能实现的故事。庆兰也是注重反映时人道德面目的作家,他赞许忠勇、正直、诚信,非议丑恶、伪善、狡诈,愿为校正世间善恶与忠奸力量对比而尽心力。作为小说家,他注意对作品结构与气氛的悉心营造,启用包孕数端、次第道来的谋篇技法,并对人物心理做有效的准确的摹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文言小说《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文言小说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也应运而生。在《聊斋志异》诸家评点中,理论贡献最大的当推冯镇峦。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和“作品一历史”的宏观视角,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汉籍珍本《批点聊斋志异》新见何守奇评语约六十一条并序文一则,裨补了通行六十余年之久的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著录何评所缺失内容。新见何守奇评语与序文,可修正此前学界成说,与王士禛、但明伦、冯镇峦等其他聊斋评点者的评论话语相加辨读,可以发现何评重在阐释《聊斋志异》的思想意涵,以同心共情式话语深度介入文本,体现出注重两性对等的思想倾向与直面现实的批评品格;何评兼及《聊斋志异》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对聊斋故事的叙事时序有着独到发现,对叙事中羼入的诗作大胆质疑。他以对“正”与“情”的凸显,在清代聊斋评点史上较早且较为充分地揭示了《聊斋志异》的进步思想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共收作品四百九十余篇。可以说,其取材之广泛、情节之新奇、构思之巧妙以及描写之精湛,都是笔记小说中前所未有的。然而,其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对邪教与邪术的揭露有特殊贡献,他刻划了邪教教主的丑恶面目,揭示了邪教与邪术的巨大社会危害。与同时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聊斋志异》虽然源出于同一历史人文心境,但艺术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