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权可谓是人类享有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关系到人的自由、人格乃至整个社会秩序.从私有财产产生以来,人们对所有权的观念经历了从“所有权绝对”到“所有权社会化”的变化,在近现代立法中体现为针对所有权的限制性立法,这也反映了国家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由“守夜人国家”向福利国家的转变.在人们联系如此紧密、各方利益和权利交织的社会中,只有在立法中兼顾不同主体利益的平衡,对所有权施以适当的限制性规定,才能实现各方权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所有权理论在当代面临质疑,对此可考虑重拾将国家财产分为"公产"与"私产"、国家对二者存在不同的权利能力与权能的分类法,但又结合我国法律传统--在延续国家财产民法整体调整传统方法的前提下,围绕实现公共利益的根本目标,回应公共财产客体功能的特殊性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调整方法特殊性要求,吸收与改造大陆法国家"公产"与"私产"二分体制,构建公共所有权向私人所有权循序过渡的类型序列,由此开拓我国国家所有权理论及其实践的当代出路.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公共信托原则起源于罗马法,继受于英国法,发扬光大于美国法.公共信托是一种三方法律关系的制度构造,公众是公共自然资源的委托人与受益人,国家则是受托人.国家作为公共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人,所行使的不是私法上的所有权,而是公法上的所有权,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受公法调整.我国国有自然资源应当在国家公产与国家私产的二元区分基础上,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是财产归属关系制度,是支撑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基石。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原先所有权的绝对性和至尊地位,越来越暴露出其致命弱点和缺陷。在现代社会,这种所有权的发展一是日趋社会化,表现为他物权的不断扩大,股份制日益发展等。二是日趋相对化,即对所有权的限制日趋强化。如制定了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等。而中国所有权的现代化是物权制度构建的重要内容。应参照世界立法之趋势,将此事做好。在所有权现代化过程中,要把握两点:一是个人所有权要得到有效、切实保护,二是要使所有权的权能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历史上国家政权对土地的运作,本文认为自然属性十分明显的土地是被社会按照政治产品来运作的,并指出我国封建社会土地的所有权存在以下结构:由政权从总体上拥有的——土地一级所有权;由地主或自耕农拥有的——土地二级所有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地私有制的产权。进而研究了走向新中国过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土地作为政治产品运作的新情况,包括国家政权在不同阶段对农村和城市土地的配置方式、权利界定,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萃萃 《东岳论丛》2012,(11):183-186
绝对所有权和双重所有权并非两大法系财产法的核心区别.两大法系的核心区别不是所有权的内涵不同而是对应概念及理念根本不同.两大法系财产法一为所有权法,一为the Law of Estate,所有权与Estate制度及理念的不同才是两大法系区别的根本.二者没有高低优劣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不同历史背景下遭遇了不同路径,各有优缺利弊.  相似文献   

7.
所有权社会化代表当代所有权发展潮流。本文立足于所有权社会化思潮之兴起,对该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我国物权立法中,更应注重我国所有权观念传统和市场经济内部需要及我国宪法修正案来选择确立所有权观念而不能盲目实行所有权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一直存在误解,认为其内容残缺不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未能准确把握所有权的本质含义。所有权是将物归属于一定的主体并由其永久和充分支配的物权,而不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之和;所有权的内容应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一般所有权在内容上确有不同之处,其权能只表现为管理权和收益权,而义务又非常严格。这是由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集体土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允许集体土地所有权表现为其他权能,却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承载较为严格的义务。所有这些仍是国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界定,同一般所有权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民法中物的概念、添附制度为基础,指出《海域使用管理法》中界定的海域存在着与民法中物的概念及用益物权制度不能协调的理论困境和现实难题。只有把海域理解为土地的当然附属,海域使用权的母权因而是土地所有权,才能得以解决。论文进而在理论上将国家所有权区分为宪法上的国家所有权与民法上的国家所有权,此二元划分有利于确保全民利益的归属与民法制度的完整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产权社会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产权,通常是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归属。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决定的对财产的占用权、支配权、处置权。后面的三权,一般称之谓所有权权能,合称为经营管理权。产权社会化是指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由原来为同一主体所拥有,逐步转化为不同的主体所拥有的过程。这种分离实质上是财产所有权商品化的过程,即所有权的权能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的让渡。出让方以从受让方获得相应的收益作为让渡的条件。所以,产权社会化如同生产社会化、劳动社会化一样,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全面研究了从古代共同体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土地所有权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了不同时代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基本特征,科学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土地私有权。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土地所有权与人的生存权、劳动权的关系,土地所有权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得出了未来社会将消灭任何形式的土地所有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内部相关利益主体享有的对公司运营的决策权和支配权,这种决策权与支配权的安排既可以由公司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也可以由公司章程和投资者之间契约这种自治性合约来约定。企业的控制权随着企业形态演变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对公司经营与决策等有主导之权力是公司控制权的本质。公司控制权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控制行为来体现的。公司控制权来源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既不能脱离资本所有权,也不能脱离由以资本所有权为根基而生成的公司所有权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协调企业内部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建立利益兼容基础的效率与财富增长模式,这是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以推知:利益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所有制关系,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利益关系,因此,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基础是调整企业所有权结构.为此,本文通过对西方主流企业理论关于企业分配关系及所有权结构理论的评述,以中国国有企业为例,并通过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过程利益集团互动机制的分析,研究如何通过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来协调微观企业机制中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这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提高经济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需要从民法理论上科学类型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更需要适应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现实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应当以增强所有权主体的独立性、健全“重在利用”的权利体系、拓展土地的价值支配形式以及逐步实现农民土地权利与农村居民身份分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绝对所有权观念在制度上构建一个保护所有人对物的权利,减少了个人自我维护的成本。这种制度要求最初有相对简洁合理的逻辑,但是却不断受到来自社会现实的否定。绝对所有权观念与社会现实背离既有其概念本身的内在缺陷,也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原因,其中社会经济的变迁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动产所有权在检讨绝对所有权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所有权观念,这种所有权观念是对绝对所有权概念内涵的修正,也是观念上一种全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所有权之"政治意味"于物权法中的去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所有权无法、也不应在实质上廓除其“政治意味”,这不仅不应成为物权法调整国家所有权法律关系的逻辑障碍,反而是确保国家所有权所承担的公益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制度保障。代替所有权与行政权的分离的改革方案是,限制国家财产运行过程中的行政权力,加强国家法人治理结构的外部制衡力量。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赣北Z村实地考察发现,基于宗族性村落特有的祖业观念,当地村民没有对土地私有化的想象,在对土地为国家集体所有的法律认知之外,他们还有一层非正式的土地认知——祖业权,这是一种特殊的对土地所有权的想象。不同于对个体私有的强调,也不同于村社集体共有,祖业权更具有宗族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混淆了祖业与私产,处理不好祖业权与法律产权的观念冲突,土地纠纷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8.
孙国峰 《文史哲》2004,(2):156-160
公共权力的本质就是互利,国家权力则是对它不同程度的异化。在国家权力向公共权力的回归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具有显著的特性。随着个体所有权的确立以及不同自利力量之间的制衡,国家权力终将完成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力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楼艳  包大为 《浙江社会科学》2022,(9):103-110+159-160
庄园所有权是用以描述封建社会早期大土地所有关系的重要历史概念。在经济层面,随着农业技术革新、人口增长和奴隶社会共同体的瓦解,庄园所有权成为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私产的最初形式,并且支撑着新兴封建贵族的政治权力。在政治层面,蛮族入侵、地域战争和改朝换代又催生了一批通过军功封赏而进入庄园主阶层的群体。庄园所有权从一开始就通过封建依附层级成为了联结早期封建政治和经济的重要纽带,并且成为早期封建政治权力得以展开的重要基石。但是,当分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复苏,庄园所有权所对应的经济交往愈发缩小。而中央集权对于战争、地方行政、司法和税收的控制诉求,也逐渐激化了庄园主阶层和封建权威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物质和人口的解放,最终促使着庄园所有权及其政治依附体系走向了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20.
住宅问题乃是一切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我国应改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研究和立法的滞后现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用部分共有权、基于相邻或共有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素构成;应自成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体系;其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共有部分附属的专有使用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区分所有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与一般财产权相比,均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内在涵义,应作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