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反映的是公共物品问题."公地悲剧"是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结果,"反公地悲剧"则是公共物品被闲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公地悲剧"在于产权不清,所以需要明晰产权;"反公地悲剧"在于产权支离破碎,故要整合产权.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都具有"公地"特性,注重两种"悲剧"的研究,积极寻找有效对策,避免发生在国有企业这块公地上的"悲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在税费改革、水利市场化改革和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综合作用下,高阳镇陷入了集体大水利无法利用的反公地悲剧,其后果是个体小水利的兴起。现有农田水利治理体制未能充分估计水利体系的特性,未能克服水利体系的非对称性和反公地特性。农田水利所需的动员型合作在高贴现率社区中本来就难以达成,村庄文化激励和承担协调成本主体的缺失,进一步使水利合作格局崩盘。高收益的水利合作无法达成,高成本的小水利最终成为农民走投无路的选择。政府应当提供制度供给,将分散的农户重整为可以协商的利益主体,引导农民走出困局。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行动时代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行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政府管制和产权确权问题无形中增加了资源稀缺的负担,资源整合和共享对大数据的交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优质资源配置无效,因此,大数据的安全交易行为需要破解和限制“反公地悲剧”的困境.为了使信息网络资源能够安全合理地被有效利用,实现治理层面的共识,据此,探讨我国大数据交易行为在“反公地悲剧”下引发的一系列根基,并给予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了利益博弈、内耗加剧、产权整合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因此,应采取产权制度化厘定、多元主体联席管理与开发、流转市场建设等制度与措施,有效突破"非遗"开发中的"公地困局",使我国"非遗"传承与开发取得良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公地悲剧"问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论述外部性引起的公共资源过度消耗时经常引用的一个经典案例,成为西方经济学批判公共产权乃至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传统的分析范式受限于理性人假设、分析对象范围、分析方法和缺乏历史分析等因素还有诸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这一问题的新路径。传统的"公地悲剧"问题并不是公有制的悲剧,而是工业生产力发展后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导致的传统小私有制的共有财产制度被淘汰的悲剧。现代西方的"公地悲剧"问题则是社会化生产方式下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无序发展与公益冲突的问题。促进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分工体系和经济发展的比例协调关系,才能解决现代"公地悲剧"问题,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城市交通系统内部也同样存在潜在的冲突因素.通过对目前"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发展趋势分析,认为"囚徒困境"乃至"公地悲剧"的发生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建议应该加强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利用城市交通政策的调控与引导.使城市交通以最合理的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气候危机的产生根源与博弈机制,指出具有公共品属性的自然存在物在当前的制度条件下必然形成公地悲剧;被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等争论所主导的环境伦理学,其宏大叙事的思想风格无法真正解释与改善环境危机的现实困境.澄清环境伦理学中的理论误区,并初步提出当前制度约束条件下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知识财产是一种无体财产,在缺乏财产权的情形下也不会有过度使用与耗损的问题,公共地悲剧理论不能简单地运用于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知识产权的设立没有克服过度使用与耗损的作用,只具有促进创新知识产品的提供激励作用。当前世界各国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的新圈地运动,缩小了科学研究的公共领域,造成了科学研究交易成本的上升,导致反公共地的悲剧,并不一定有利于全球科技的进步。反公共地悲剧理论实际上复活了马克思有关私有制下经济资源的低效率使用与社会福利损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大都市郊区、郊县兴起的以休闲农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本文通过对南京市郊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调研和分析,评述了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营模式日渐丰富和成熟的特点和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要注重开发模式综合化,深挖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内涵,强化本土文化特色,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对清远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阶段性特点、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清远具有良好的发展乡村旅游条件,但目前清远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景点数量快速增长但质量内涵不深的粗放型发展阶段,需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闫娟  何佳梅 《理论界》2006,(11):202-203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了众多游客,发展前景广阔。这篇文章从乡村旅游的涵义、特点、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入手,指出其优势和问题,阐述了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翁再红  李健 《天府新论》2006,9(3):133-135
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女性形象加以具体分析,并由此考察构成悲剧性的性别话语,可以发现,这种性别话语在悲剧创作中的直接反映是,其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依附于男权话语而存在的角色,要么是悲剧的牺牲品,要么是悲剧的附属品.而真正的悲剧冲突只能由男性来完成.其根源在于深刻反映不平等男女关系的男权话语对文学创作的隐性控制.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的文化转向——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中国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与能力的提高,乡村旅游已经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游客之所以青睐乡村旅游,除了在乡村旅游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乡村古老的、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因此,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含量无疑是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平市神农镇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实现了文旅融合,文化产业特色逐渐显现,知名度不断提升.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经营管理、旅游开发资金不足、乡村文化旅游同质化、村民对乡村文化旅游认识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神农镇文化旅游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实现创新发展,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和参与意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能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人们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带动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占里村旅游开发现状,从中发现并探讨了占里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博物馆"模式是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个村寨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态博物馆,它将其保留在文化的原生地.作为保存了一种文化和自然的生态博物馆,也是可贵的人文旅游资源,采用多元化、综合型方式是建设生态博物馆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质效提升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能较好地反映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耦合情况,本研究选取位于民族地区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雷山县、景洪市三个县(市)为案例研究地,在探讨乡村旅游质效提升与乡村振兴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三县(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三县(市)的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综合水平和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表现出地区差异。景洪市两系统综合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龙胜各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发展较慢,雷山县乡村旅游质效提升进程较慢;(2)三县(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与乡村振兴总体呈耦合协调趋势。景洪市达到良好协调水平,龙胜各族自治县和雷山县处于勉强协调阶段;(3)在乡村旅游质效提升障碍因素分析中,经济效益是制约龙胜各族自治县和雷山县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资源品赋是影响景洪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在乡村振兴障碍因素分析中,龙胜各族自治县障碍因子主要分布在产业兴旺维度和生态宜居维度,雷山县和景洪市则主要集中在乡风文明维度和治理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张爱玲的小说都体现了悲剧美,其异同在于:其一,“清醒的恐惧”与“惘惘的威胁”———“大恐惧的悲剧美”,鲁迅是清醒地反抗,张爱玲却是缩命地默认;其二,“寂寂地死”与“不堪地活”———“悲剧美学的终极追问”,鲁迅在死亡面前,陷入反抗“无物之阵”的绝望与虚无主义的怪圈,张爱玲则体悟生存的长久磨难。  相似文献   

19.
乡村休闲旅游技术创新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的乡村休闲旅游不仅起步早而且发展快,但就其整体水平而言,尚处于发展和提升阶段,存在着诸如旅游产品单一、宏观管理欠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对其实行技术创新。本文以白沙村为实证对象,在分析白沙村乡村休闲旅游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就乡村休闲旅游技术创新主要的三个方面(产品创新、管理与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展开探讨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对其他类似地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以甘肃省为例,论述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其进一步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