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蛙》以新中国的计划生育为创作题材,通过塑造乡村女医生形象,书写了中国农村60多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从国家形象的接受主体看,国家形象分为对内形象与对外形象,《蛙》从现实生存与人性伦理的角度,在时代与伦理这一矛盾张力中重新审视中华民族为了生存而做出的牺牲,启迪国民进行人性层面的思考,对生命的价值进行反思,实现了国家形象的对内功能.以作者的现代性思考与忏悔意识所体现的文学超越性为载体,为世界展示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断奋争的民族形象,实现了与世界文学的对话,实现了国家形象的域外传播功能.因而可以说《蛙》是国家形象的对内功能与域外传播功能相统一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尤其是《蛙》及其他现实题材小说的获奖,不仅显影了茅盾文学奖基本的审美特质,如民间立场、理想的价值体系之建构与复合艺术的可能性,而且还潜在地预期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空间及趋向.  相似文献   

3.
文学本体,是文学创造主体通过语言引起欣赏主体的意象再创造和情感反映的艺术存在.一切文学作品都包含知、情、意,都通过语言形式来表现,这决定了文学本体有它多重因素的统一性;但是,各个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又有各不相同的艺术个性,呈现出独特的本体美.《野草》的本体美是卓异鲜明,光彩熠熠的.《野草》蕴含着浓郁的生命意识.任何真正的艺术品,都是生命意识的审美表现,不过比较起来,自然有浓淡之分,高下之别,有个性的差异.生命意识总是通过生命个体表现出  相似文献   

4.
文学书写一直与历史叙事有着密切的姻缘关系.历史是文学的基础,在文学书写中引入历史维度,这是优秀文学的成功之道.但是,历史对文学写作的重要性不妨碍文学虚构的展开.只有建立在历史真实之上的诗性关怀,才真正抵达了艺术的真实.小说《血色黄昏》的成功正在于其对历史真实记录之外另有一份温情的关怀.反过来,肆意虚构而不理会历史真实,导致了小说《愤怒》的创作失败.在文学与历史之间,朱文的小说很好地处理了两者间的平衡,并在对现实的书写中引入了精神的向度.总而言之,三个小说个案都向我们显示:历史记忆让人们走近生活,文学书写历史,寄托了一份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翻译再创作的特点出发 ,黄源深先生的《简爱》译本再现了原文的审美要素、实现了译本的艺术世界与原著艺术世界之间的契合。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了译本在唤起读者审美体验方面的成功 ,展示了译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余华作为小说家的最突出特色是对生命悲剧的深切领悟。他是一个激进的怀疑主义者,能够将现代主义文学范式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之中,穿透世界的繁华、庄重,揭示生存的阴郁、黑暗和苦难是他的擅长。《十八岁出门远行》呈现了余华小说的典型结构:世界的暴力本质及人的生命悲剧。起初,这种结构以血腥、暴力为轴心,从《活着》到《兄弟》却将这种结构表现得更丰富、复杂。余华的意义就在于把这种现代主义文学结构融人中国新文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和张爱玲以天才作家的敏感创作了《围城》与《传奇》,突破了“五四”以来描写两性关系的范式;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特点,是作家对人的整个生命状态的深刻审视和内心情感体验的传达;两位作家驱遣手中那杆或轻重或凝重的笔,给外在景物以一个动的生命或启示的精魂,这创造性的、成功的、丰富的意象,使读者领悟到一份挡不住的艺术感觉。文章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究钱钟书的《围城》与张爱玲的《传奇》的文学价值,寻找其文学表现手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样以其光辉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并且以它自己的独特民族形式丰富和照亮了世界文学宝库.作为描写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小说、规模之大、人数之众、涉及问题之多,波澜壮阔,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即算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一块瑰丽的宝石,它光芒四射,震撼古今.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写道:“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小说创作,以大胆的艺术创新和顽强的探索精神而饮誉文坛。他的作品往往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怀抱鲜花的女人》(载《人民文学》1991年7——8合刊,下简称“女人”)是他的又一篇大胆的艺术探新的成功之作。从总体特征看,作品的思维方式及艺术表现方式无疑是属于现代派的。以生命哲理为基本内容,形式上具有现代派小说简约、朦胧、  相似文献   

10.
从远古神话到到当代小说,从考古、民俗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有变化的过程。文章结合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蛙”意象进行深度分析,追溯到“蛙”原型中的“蛙女神”,将其与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姑姑”进行对比,揭示这一原型意象的运用对小说文化蕴涵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形态研究是文艺价值研究实现新的突破的有效途径 ,时空形态是文艺价值实现的基本形态之一。历史地看 ,人类文艺史上出现过四种最基本的时空价值评价形态 ,即原始文艺的零时空形态、轴心时代的时空一体形态、古典文艺时的时间一维形态和当代文艺的时空相换形态。价值评价形态的嬗变也是研究文艺发展史的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诸宫调的说唱艺术形式主要从变文、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错综变化发展而来,《董西厢》则是现存最完整和艺术形式发展最为完美的诸宫调说唱文本。  相似文献   

13.
艺术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问题已成为新世纪的学术前沿。文学鉴赏作为一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形式 ,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从读者艺术经验的角度对文学鉴赏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 ,认为 :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一个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世界的再发现 ,是对艺术家艺术经验的还原 ,是艺术经验的二度生成。它要求读者具有艺术的眼光 ,注重作品形式的研究和形象的品味。  相似文献   

14.
“艺术生产”这一理论范畴是马克思对人类艺术活动的一种命名。从《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剩余价值理论》等一系列著作 ,马克思日趋完备地探讨了艺术生产的一般规律及历史变迁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艺术生产的生产方式以及艺术生产力等问题 ,建构了较为系统的艺术生产理论。相对于从哲学的高度比照、规定艺术现象 ,艺术生产理论体现了从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视角切入到艺术活动的另一理路。艺术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创举 ,大大拓展了文艺学、美学的研究领域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松 《东方论坛》2008,(4):48-51,60
“样板戏”的意义结构和艺术形态表现为政治乌托邦想象与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样板戏”创作者试图将芭蕾舞的艺术程式、方法与技巧根据政治目的加以符号化,这反映了革命政治通过文艺实现美学化的表达。其吸收与改造的特点表现为:艺术形式方面,从歌剧改编为芭蕾舞剧;主题内容方面,从身体的超越演变为身体的规训;美学范畴方面,从优美走向壮美;美学风格方面,从典雅转变为刚烈。“样板戏”对芭蕾舞的吸收与改造在艺术的嫁接上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弥合的裂痕,有必要从整体性角度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美与魅力,将大众文学与高雅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狄更斯创作的众多小说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艺术特色,即作品的庶民性、独特的人物塑造观以及夸张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狄更斯独特的创作手法使他的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民族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具有非常显著的民族传统,它们主要表现为:文艺和实用、功利的结合和发愤着书的精神;“无声之乐”的创作理想和审美境界;“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原则;“无法之法”的艺术表现方法;“味外之味”的艺术鉴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和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是当今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厚精神和艺术营养。与伦理的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同处南方的其他文化类型相比,江南文化的审美性带有了某种宗教般的超越性品格。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先锋文学之中,成为这种新潮审美形式不竭的精神和艺术资源。然而这种继承和吸纳是以一种悖反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意境翻译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境是文学艺术的终极本体 ,意境论阐释从创作到接受过程中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融合所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境是艺术创造的结果 ,获得境界靠艺术节奏来完成。意境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是所指 ;艺术节奏则是艺术的形式 ,是能指。艺术的节奏、境界是一个四维时空的统一体。作为空间的境界 ,它是一种心灵、思维的生命时空之美。从古典美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角度来构建意境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学的全新课题 ,探究译者意境创造的可操作性的途径亦是新世纪象征交换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少鸿的长篇小说《抱月行》,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对“非遗”保护特别是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思考。小说借“月琴”这一演唱形式构思立意,在人物命运的演绎中完成对艺术传承的智性思考和诗意表达。其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已超越单一的艺术形式和具象描写,上升到对生活方式、人格心志和艺术精神的洞察与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