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必须具有当代中国自我特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阐释当代中国人在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当代发展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离不开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发展观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8):48-53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自然危机。从人类文明维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澄明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状态,探寻现代自然危机的根源,重寻"人向自然的统一"与"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的意识,推进科技的生态化转向,是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透过自然观的哲学演化进路,重现"共生共荣的辩证自然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观念的回归,是自然救赎的可能途径。合理探讨"自然救赎"的实现路径,对建构正当、合理的社会制度、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及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与哲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以及社会道德价值理想与社会制度价值理想的辩证统一;为人们审视价值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文化哲学视野.它对于当代人类价值实践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共生哲学是关于共生的哲学理论,旨在对共生现象进行哲学概括和把握,并从共生视角对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发展论等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审视与阐释。共生哲学的本体是共生关系,关系是实在的,主体间性的本质是共生;共生价值论坚持价值的属性说与关系性的统一,坚持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倡导建立共生的价值观;共生方法论明确了方法的中介性质,提出了共生哲学的关系思维方法、整体论方法与有机论方法;共生实践论主张实践是人的"类"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实践,是"关系"中的实践,实践具有共生性;共生发展论坚持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当代与后代的统一,主张共生共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哲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回应现实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当代哲学建构的社会学面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社会认识范式,这是摆在当代哲学理论面前的时代课题。围绕着现代性批判和后现代性矛盾的反思,围绕着技术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讨论,当代哲学进入社会学领域,从而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社会理论”。这些“社会理论”可以说是当代哲学逐渐社会学化的产物,也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不断哲学化的体现。当代各种社会理论不断地更新其社会研究的问题视域和方法论原则,因而呈现出一种跨学科的或者后学科的理论研究样式。在危机中孕育着发展,这应该是当代哲学发展的社会学面向的正面效应。不过,作为某种社会学化的新兴哲学,这些“社会理论”的解释力和批判力是有待实践验证的,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虽然客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呈现出从狭义向广义拓展深化的趋势,但中国化仍在一定范围内仅仅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一种倾向。这种表浅的认识背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谓宿命问题,即学术性、思想性、实践性、政治性之间的多重矛盾关系。倾向论矮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化所承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只能在实践的生成运动中才能得以敞开。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传统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和思想进程之中。应该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及其问题,深刻阐发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范式,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普遍认同和遵循的研究规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强烈的问题意识、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改变世界”的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而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理论视野的开放性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内在根据。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不仅要正确解释文本 ,也要开展广泛的对话 ,但最要紧的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问题与中国当代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问题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所谓世界性的问题是指,只要是构建市场社会就必然会遇到与西方相似的问题: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推动的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运动;原子主义思维方式支配下的功利主义行为;由世俗化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信仰与权威的消解;交往生活的陌化造成的认同与归属的危机.所谓中国式的问题是指,建立市场社会30年来,我们一直是在以中国人的方式解决着各种社会问题,此所谓中国实践的世界经验.然而,我们的哲学却没有很好地以哲学的方式总结这些经验,并把它提升为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问题.我们的体制哲学和哲学体制限制了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现在缺少的不是实践经验,而是总结这些经验的中国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9.
《人文杂志》2015,(1):2
本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不吝赐稿。2015年本刊哲学、文学、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重点关注的选题是:马克思哲学中国化问题、价值哲学研究、当代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国当代哲学研究、政治哲学研究、关学研究等;文艺美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西文论比较研究、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研究、文艺学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文论专题研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的政治生命源远流长,先秦以来的思想家大都在哲理阐发的过程中关注现实政治“,学而优则仕”的价值理念促使入仕者的理论世界与政治实践对接。随着日新月异的历史变迁,中国传统哲学逐渐以开放的襟怀融外在思想为内在智慧。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层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实现千百年来的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符合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以人为本”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阐发,力图和谐地处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开启与时俱进的价值视域。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无疑处于初创阶段,研究范式的讨论对于该学科沿着规范轨道生长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哲学的实践使命与学科特质决定了范式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问题范式的形成。关注、解读中国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所以可能和得以建构的基本学术路径。解读中国问题,可以从哲学高度认知,从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境遇定位,从当代中国人性的发展状态观照,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揭示。中国问题在于现代性的缺乏的根本特质决定了打通问题进入范式并形成问题范式之通道,以理性多元、立宪民主和公民理性为基本维度的公共理性成为极为重要而有效的理念诉求。以此为范导,立足中国语境,可以也应该构建起以问题为中心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臧峰宇 《学术月刊》2012,(12):46-51
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拓展深化,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文化思路具有学术深度和现实力度,这种思路为政治哲学的现实阐释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语境呈现出中国日常生活的历史事实。离开中国的文化土壤,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无从谈起;忽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展开只能是一厢情愿。深入解读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文化语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寻找思想的力量,在政治哲学的学术阐释中提升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于公平正义的现实诉求中深化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主题,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3.
在“个体性”意义上理解的哲学个性 ,其真正根据在于人类生命的本性和本质 ,超越“抽象的人性论”的人的个性化内涵在当代被人们在主体性意义上理解为“自我”、“生命力”和“创造性”。哲学的个性极其各种哲学的个性化 ,是哲学具有的真实性和永恒价值 ,体现着哲学的生命力。我们关注哲学的个性源于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时代精神的探索。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大潮中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重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实现中国哲学在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中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必将为解决中国和世界性问题贡献独特的智慧。创造有个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关键是在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个性化实质的基础上 ,在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独特反思中 ,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在"时代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双重挤压之下,进入"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一论题的."形而上学成为怪影"是我们时代马克思哲学遭遇的时代问题.与之相关,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也绝非某种幽灵式的"徘徊不定",或者某种异质化的"解构游戏";而是坚定不移地破除各种形而上学的怪影,以彰显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现实关系.这是一个不断破除种种形而上学怪影的理论问题.惟有如此,才能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和风险话语的勃兴为反思现代性发展观提供了新的视闽。当代风险社会的生成在现代性发展观的本性中有其深刻的根源。现代性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以理性为基础的进步主义、经济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等核心理念与当代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问题的涌现有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超越了各种对现代性发展观的文化批判模式,以实践思维和经济哲学的批判理路扬弃并重建了现代性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而且应该被阐释为一种寻求新现代性的和谐发展观,这种和谐发展观能够在人类应对和超越风险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百亮 《人文杂志》2023,(10):11-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归宿。资本逻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非理性运用是导致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超越人与自然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理想。根据价值与事实相结合的方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可归纳为信仰形式、诗意呈现、哲学表达三种表现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和谐共生,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拓展和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理想的实践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现阶段要在坚持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先验与经验共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原则的前提下,从价值观的重塑和实践路径优化等方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中国当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作为这个时代精神之精华的中国当代哲学思想史 ,是异常丰富、多彩 ,又非常深刻、复杂的。深入研究中国当代哲学史 ,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各种哲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和历史价值 ,探索这个时代哲学思想发展的特殊规律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寻找诸多重要现实问题答案 ,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李振霞主编、华夏出版社 1 997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18.
风险范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按照这样的标准和原则,在审视当代人类实践状况和生活状况时,风险范式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在当代理论思维中的根本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风险范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理论创新对现时代进行深入、透彻的反思和批判的一把钥匙,是实现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出场的一种根本路径.由此所形成的理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9.
冉昌光 《天府新论》2014,(3):157-158
正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社会矛盾问题自然会比较突出。因此,如何认识、分析和处理社会矛盾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加强对当代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对推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龚秀勇同志《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体系的主要类  相似文献   

20.
时代呼唤新哲学的产生,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社会实践的探索,还是哲学理论的探讨,都在呼唤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当代中国新哲学的产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可以说,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其哲学创新的现实根源,当代中国并存的三大哲学体系是其哲学创新的理论资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指导,现代西方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补充,中国传统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可以预言,上述三者的有机统一和优势互补将建构起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