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 饮食在人类生活中表现得如此自然,以致常处于学者的视野之外。它虽然不被注意,变化缓慢,却是最深刻反映和影响民族文化的要素之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如把这“礼”扩大理解为人类文化,这也是很恰当的。人类文化越接近初始时期,饮食在人类整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就越大,先秦“八政”,“食”冠其首。显然,作为人类食物主要来源的主食无疑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辽宋西夏金时期,中国境内不同经济形态的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农耕民族饮食与游牧民族饮食的交融。一方面,农耕民族以谷物食品为主的主食不但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副食、果品、饮品等对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游牧民族主食的乳肉制品,逐渐成为农耕民族的副食品种,游牧民族副食蔬果类的某些品种、饮食器具,尤其是合餐制的饮食方式对农耕民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同经济形态的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往往各具特色,并在民族和地区间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流,不但推动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认同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代平民在医疗、饮食、佩香、化妆、建筑、婚育仪式、宗教活动、节日习俗等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香药,香药成为他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常物。出现这一现象有诸多原因: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进口香药大量供应;宋代平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香药知识文化的逐渐积累。香药极大地丰富了宋代平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无疑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折射出宋代平民不但享受物质生活,还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学关于饮食与文化的研究,不仅涉及各地不同的人群吃什么,如何吃,更在于关注饮食背后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蕴含其中的味觉体验、身体记忆、社会秩序、权力关系、仪式庆典、象征意义、族群认同、生态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地方性知识。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地、平坝、草原等地,较之城市居民,更加亲近自然,其饮食与文化,亦更能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无论是世居草原的哈萨克族,还是生活在山川谷地间的布依族和水族,其食物的应季选择以及与之相应的生计方式,均体现出当地民族顺应四时节气与生态环境的饮食之道。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回族是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外来民族的大批输入,并同我国的汉、蒙古等民族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的。很明显,伊斯兰教是促进这个民族形成的纽带。正因为如此,反映回族人民衣着、饮食、婚事、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喜好、风气、习尚、禁忌等等风俗习惯就与伊斯兰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风俗与宗教亳无关系,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本文试图从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婚姻、饮食、服饰、丧葬、礼节、清洁(卫生)、喜好等方面,谈谈伊斯兰教与回族风俗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论包含饮食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惯用语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许多是与饮食有关的,文章拟就对表示饮食的语素在惯用语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心理加以分析,探讨惯用语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与民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民俗遗产,反映出它历史发展的足迹;每个作家也必然地在自己的著作中,程度不同地溶注进本民族广泛的民俗现象。而反映民俗现象的本质,也常常是检验一个作家和人民关系的微妙的尺度。在蒲松龄浩繁的著作——包括《聊斋志异》、聊斋俚曲及全都诗文杂著中,广泛地  相似文献   

8.
汉字里蕴涵有饮食文化信息,它包括饮食的内容与对象、食物的制作方式和品类。汉字中有关饮食文化的信息是我们古老民族饮食文化的系统反映,它既反映出我国烹饪饮食的传统与特色,又通过与其相关的各种行为反映出人们在享用食物的过程中的各种形态、心理与礼仪。汉字是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化的沃野,是丰富的矿藏,这就是研究汉字形体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云南农村居民,由于居住环境、生产发展水平、食物来源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习俗。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体现在主食、副食、饮料等不同类别食物的构成状况、加工方法、食用方式以及"尝新""食生"等独特的地方民族习俗等各方面。明清时期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反映出传统农业社会中居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面貌,同时,也积淀为现今云南地区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谱序是谱牒作品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谱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清代后期著名理学家唐鉴所作谱序与一般谱序相比较,简单、独特,唯独重视谱序"尊祖收族"的社会功能.他的谱学思想反映出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也反映出他对时局的无奈.  相似文献   

11.
文章强调了王安忆的小说所描写的生活不是上层阶级的生活,而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王安忆以生活为切入口,在小说人物心灵世界建构的突破与成熟的过程中,突显出耐人寻味的生活哲学和生活美学。王安忆在生活经验与审美意识上的趋于复杂,在她的小说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然毫无疑问也是她作为一位杰出的现代小说家走向成熟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受活》之所以获得较高赞誉,主要得益于叙事策略上基于现实主义又力图超越现实主义的大胆探索,具体体现为关注苦难生命存在的叙事向度的持守,"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姿态的运用,以及充满荒诞魔幻、新奇想象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不仅是一部小说 ,它其实还向人们展示了丰富的伦理世界。它的伦理世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通过西门庆以及其他人物的社会生活、经济行为这个“经线”的描写 ,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新兴商人以及社会各阶层所特有的经济伦理世界 ;其二是通过金、瓶、梅以及其他女性的家庭生活、性的行为这个“纬线”的描写 ,展示了明代中晚期广大妇女在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上所特有的道德伦理世界。我们既要看到其历史进步性 ,也要批判其封建糟粕  相似文献   

14.
从《笠山农场》看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笠山农场》是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以日据时期台湾客家人聚集地南部山区小镇为生活背景,着意刻画了台湾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从文化的视角,将近百年来客家族群在台湾的发展呈现出来。作者将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俗、语言三个方面融入到叙事之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族群文化形态,既表明了自身客家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过百年多的流变,台湾客家文化与原乡文化在保持本质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客家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客家文化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不满于现实主义对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束缚而举出了超现实写作的大旗。他的超现实写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以《年月日》等为代表,表现劳苦人与自然抗争过程中的生存绝境;二、以《受活》等为代表,表现劳苦人在现代化过程中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绝境。它们揭示了劳苦人苦难命运的生存、社会、个人因素。贯穿其中的轮回观念既是阎连科对劳苦人命运的绝望,也是对当下粉饰现实写作的对抗。  相似文献   

16.
鲁迅笔下的阿Q短暂的一生中,一直面临着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的双重困惑。鲁迅通过描写阿Q位卑身贱的社会地位、困扰一生的生计问题、悲剧收场的恋爱经历、无法实现的"革命"愿望和在麻痹愚蠢中走向死亡,从几个方面阐释阿Q生命历程中的双重困惑。而这绝非只是阿Q一个人所面临的问题,这是鲁迅对整个社会、全人类的生存处境和生命状态的一种观照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在中外小说史上都是罕见的。究其原因,虽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事繁人多的特点有关,更与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的复杂关系及其在不同场合中的矛盾心情,善于描绘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卷及创造艺术意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红楼梦》重视人物塑造上的群体性、整体性原则,具有一石多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丽人》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片《美国丽人》以莱斯特和菲茨两家为代表 ,描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人们欲望的虚幻、道德的沦丧和追求生命本真意义的徒劳。导演运用诸多后现代手法 ,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解构人与人的冷漠关系和展示当代美国生活中的丑陋性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19.
老舍小说中的英国形象包含了许多作者本人对英国文化的理解。由于老舍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创作意图所决定,描述英国形象的优点时,有时就难免美化他们,写他们的缺陷时,又会情不自禁地丑化他们。老舍赞赏富有理性的英国人,因为中国人缺乏理性思维;老舍痛恨英国人的骄傲,因为自己处于弱小民族地位。老舍小说中的英国形象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审视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初期创作具有明显的试笔性质,就总体而言,是以自我抒写为中心的,这种自我抒写对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其抒写都市生存苦闷与皈依湘西乡土的作品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从沈从文初期创作的自我抒写中,不仅可以发现沈从文步入文坛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把握到其艺术风格与创作格局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