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览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可划分为古典主义的、近代自由主义的、现代国家主义的以及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等六大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的基本原理对之加以审视,可以为理解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新型关系提供一种维度,从而对科学把握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在市民社会这个范畴中包含了政治共同体和经济型契约社会的双重内涵,这两种理论资源共存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中,构成了贝尔所说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这种矛盾实际上是由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对于市民社会中的二重性矛盾,不同的现代思想家开出了不同解决方案,这构成了现代社会革命思潮中的种种理论。经典的解决方案有两种:自由主义从经济自由延伸出政治自由方案;而马克思主义则是通过政治上层建筑与社会制度的变革来消除经济与政治的矛盾。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二重性矛盾来把握市民社会的本质,从而揭示市民社会的历史局限性,乃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中轴,也是其理论范式异质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核心要义,应当引起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价值与可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不否认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作为国家政治力量制约者的市民社会的存在。在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在五个方面显示了崛起的可能,并体现出互利、信任、约束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每一时代的经济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影缩的市民社会”。历史的变迁并不能够抹煞古典经济学这个“影缩的市民社会”在当代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从“影缩的市民社会”通达“本真的市民社会”的经济哲学研究方法表明,在当下,无论是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困境还是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这些理论难题大都可以在“影缩的市民社会”这一分析框架内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5.
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行福通过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的观察表明,在当代一切重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从未缺场,它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确立进步和解放坐标的思想基础。王金林认为,近期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方面,一些理论家坚持把阶级分析方法贯彻到各自的研究领域当中,从而彰显出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对于把握当代社会现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些理论家则从新社会运动与激进理论语境出发解构阶级立场,从而试图在一种新的基础上重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王凤才认为,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批判.创新"为主题;二是跨学科、多层面、整体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三是以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为标尺强烈关注现实问题;四是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吴猛认为,法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即在文本的重新解读中探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新自由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现实、当代资本主义的前途与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能够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究其根本在于它的理论与现实高度契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应着力改进理论宣传和研究,使其最大可能地与现实社会发展相契合,又应按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着力实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最大可能地使社会现实发展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相契合,从根本上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其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认同和信服.  相似文献   

7.
新黑格尔派马克思主义者诺曼·莱文揭示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理论上的关系。首先,莱文揭示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之间的连续性与差异性,指出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时的不同视角。其次,莱文强调了法国大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与左派雅各宾主义的理论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说明了法国大革命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形成的影响。最后,莱文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性作为“问题”被提出来,这实际具有理论和现实双层原因。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主题、思想基础和理论产生的社会现实三方面看,我们与150年前的马克思面临共同的问题域,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当代性。鉴于社会历史的变化,应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化对三形态理论的研究、立足商品经济时代三方面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时俱进,从而充分彰显其当代价值,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遵循其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品质,以深入挖掘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现实价值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为逻辑起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诉求,定位马克恩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主题,并不断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传统命题,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与正义"是一个当代的问题,它的提出与中国社会改革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是密不可分的,因而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也凸显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议题。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正义相比,马克思厘定的人类社会正义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内涵极其丰厚的立体概念。这决定了他的正义思想不仅有其独特的当代性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会在多个面向上得以昭显。不过,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不能只是满足于在哲学史的层面上单向度地证立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而应本乎不断变化的现实来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的理论特质决定一种国家理论的独特构造。传统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国家理论,上世纪中叶,现代政治学科实证化、科学化倾向加深了国家理论的一度式微。世界性市民社会思潮的兴起,又将"市民社会-国家"分析范式再度推向学术前沿。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于此背景下挣脱了教科书式的原理把握,并在理论互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本文力图透过"辩证法-国家理论"的视野揭示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完整面貌,并着力通过对马克思国家学说及其实质的当代解析,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做出当代修构。基于现代国家社会体系构成要素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演变机制呈现出空前的复杂化和综合性。所以,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要在视界转换基础上,充分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各种有价值的理论批判思想,切实观照当代社会国家发展态势,充分发挥马克思国家理论在建设中国社会中的理论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在我们明晰了中国的市民社会理论建构不能走西方的老路后.面对一个充满朝气、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指导性理论。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开掘,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断生发出的现实意义.正一步步地引领着现实性的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的建构。因此.今天重识马克思市民社会的两个维度,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郁建兴 《河北学刊》2005,25(3):119-124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可称之为国家批判理论,它是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理想 主义的批判,揭示出了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在这一 批判中,马克思受到了近代市民社会思想的深刻影响, “市民社会”成为消解国家神话的重要规范性范畴。但 马克思没有运用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论赋予社会以 前政治或国家的生命,而是指出市民社会与国家都是 阶级社会的产物,它们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马克思超越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抽象对立的国家理 论,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巨大的解释力。 一、…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娜 《东南学术》2004,(6):100-104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第一步,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中,市民社会被化约为"社会经济形态".从社会学学科视角来看,市民社会是个动态的概念和理念.当代,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概念的市民社会,不论从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都已经大大超越了马克思时代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在我们明晰了中国的市民社会理论建构不能走西方的老路后,面对一个充满朝气、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指导性理论.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开掘,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断生发出的现实意义,正一步步地引领着现实性的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的建构.因此,今天重识马克思市民社会的两个维度,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7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日本新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市民社会与国家暨第四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视角,观照当代科技的社会研究理论的新发展,能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特别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创新构筑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机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建立在社会关系分析基础上,在理解科技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比社会学、政治学理论更具有针对性。从交叉学科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思想内涵,有助于从历史与地域等大尺度背景中统摄马克思科技思想研究,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学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术影响力,对阐释不同制度下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深化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1):131-135
平田清明是日本战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注重回归马克思原初语境的研究方法,为日本学界带来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新风。他主张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认识,并关注到如"所有、交往、市民社会"等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时极为重要却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缺失的范畴"。平田从马克思原初语境考察论证的方法,不仅在哲学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亚洲社会的独特性认识,也为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确立了一种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从政治意义上规约市民社会、又不同于黑格尔和马克思从经济意义上界定市民社会的考察理路 ,从而构成了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基本坐标 ,并由此开创了一种在文化意义上概括市民社会的全新理论传统。这一理论传统经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帕森斯等人的理论发展 ,最后在哈贝马斯那里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论综合。它代表着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主流 ,反映出 2 0世纪以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作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首先应该成为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以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的根本范式。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向世界,也才能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