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外国人日语学习者的立场,从认知的角度,对日语交际中的反语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反语的表现特征,是内含的意思经常为贬义。这种特征为我们在用日语和日语母语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识别反语发话发挥了启示作用。反语认知的决定因素在于反语的提示记号和反语语境这两个要素。反语语境也包含两个因素,它们具有提示反语语境的作用。理解了反语语境,也就完成了日语反语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反语的认知参照点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语作为一种幽默,讽刺的修辞形式,一直以来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对反语的理解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反语可以给听话人提供认知参照点的结论,同时也为反语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英语反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修辞格,是达到讽刺和幽默等目的的重要手段。反语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具有言不由衷的特点。对反语的识别与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对反语本身固有的表层含义和特定语境所赋予的深层含义的分析,有助于对诱发反语生成条件的理解,从而可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反语。  相似文献   

4.
阅读理解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是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着重用心理语言学的观点去研究阅读理解的过程,力图揭示阅读理解的实质,阐述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理解上的应用,并提出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反语研究的现状,指出以往的理论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能构成反语形成机制的充分必要条件,容易导致反语的概念无限扩大化。因此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侧重探讨反语的诱发条件、区分机制及本质特征,进而得出结论:反语的识别与理解应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语用推理过程。其生成涉及三个变量:再次提及期望Cs^;隐性的展示言者的期望?;交际双方共识的反语语境。认知心理失衡是反语的诱发因素,而言语内部的失衡则是反语的本质特征。本文最后以言语失衡性特征作为基点,以关联原则为导向,尝试建立一个反语的交际模式,试图以求最佳、最简地解释反语。  相似文献   

6.
反语生成与理解是一种极为具体的意向性状态运作过程,表征着他人对意向性状态反弹出相关心理期待与认可。反语是一个多维意向性状态的心理表征过程,其生成是意向性的构造,其理解是意向性的指向。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对隐喻的研究已延续了2000多年.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对隐喻语言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来,以一本著名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起点,对隐喻的研究逐渐转向认知语言学方向.在此期间,认知语言学家对心理语言学的隐喻观做了重要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隐喻认知观.因此作者认为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反语是人类充满智慧、内涵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反语体现着认识主体的一种思维形式——反向思维,其认知性是由生理和物质基础决定的。反语的信息传递以反语的不一致性为突显标记,即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的相悖或具有矛盾性。当听者意识到输入信息与现实相违背时,她就会识别反语语气并运用推理最终理解其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语(Irony)是指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字面上与他想要表达的意义恰恰相反,是一种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来取得讽刺、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本文借助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指出反语理解是一个多维推理过程。反语交际发生时,听话人会结合认知环境,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有悖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在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代表说话人的某种批评性评判或评价,进而推断该话语是讽刺性话语:传递讽刺、挖苦、戏谑、诙谐、嘲弄甚或幽默等态度。其次,交际者的心态,语气、语调也能帮助听话者识别反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0.
传统对阅读理解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对普通学习者身上,而对成人学习者阅读理解的研究谈之甚少.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成人学习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探究成人阅读模式必将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运用关联理论来探讨和研究成人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提高成人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1.
哲学理解的生成,是由生成方法、生成路径和生成判据三个步骤来完成的。具体地说:在理解生成的方法中,并存着演绎法、归纳法、目的法三种方法,而目的法是生成理解的根本方法,因为生成理解就在于揭示目的;在理解生成的路径中,如果采用目的方法,则要解决理解的层面性和客观性问题,因为层面性和客观性牵涉到生成某一具体理解的最佳途径;在理解生成的判据中,某一具体理解的生成,其判据就是信念的确立,因为正是信念才构成个人与现实之间的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识解解读:翻译中原文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即通过意义的语际转换而实现的交际活动。在以理解与表达为基本环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是否契合原文作者的思想,对于意义的语际转换及交际目的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客观主义语言学影响下的原文理解方法的不足:译者基于文本本身即可获得对原文的理解。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论述了认知与语言的关系,即语言表达的意义是说话者对情景的识解/概念化、语言结构体现说话者对情景的识解/概念化方式,文章认为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本质上应是译者对原文作者基于情景的识解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英汉存现句生成的认知心理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现句的生成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点和争议颇多的课题。本文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英汉语存现句生成的认知过程进行的研究。文章从感知认知和信息编码的角度分析了英汉存现句的使用机理、人的认知取向在英汉存现句的生成方面起的作用。英存现句中使用“There”这一看似无意义的成分与存现动词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不仅是由存现动词的固有属性决定的,且与人们的认知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反讽是一种基本的反讽性话语表达方式,旨在通过对立两项的悖逆冲突,更深刻地披显作品的真实意旨.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艺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戏谑反讽,通过戏拟性文本与母本间表层语码的相似及深层语码的逆忤制造反讽意义;语调反讽,通过叙述语调与叙述内容及表达意旨的乖离产生反讽效果;话语反讽,通过误用话语的语用规则生成反讽意味;视点反讽,通过异常叙述者的独特视角与惯常视角的相异形成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15.
阅读理解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语义观认为,语义以概念为基础,词汇或言语的意义是说话人怂和听话人脑中被激活的概念,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因此它优于趋于极端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语义观.经验主义的语义观解释了阅读理解既包括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更包括对语言以外的世界知识的理解的合理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里贮存的语言知识图式和世界知识图式相互作用,不断地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验证、分析和推断,直至完成对文本的解码.对阅读理解过程的认知解析,在于揭示阅读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以促进阅读理解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反讽的三种形式 :情景反讽 ,戏剧反讽和言语反讽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言语反讽的五种标志 ,以帮助读者在文学阅读中有效地欣赏反讽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修辞格之间常常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 ,所以在英汉互译时有必要先弄清楚二者的异同。本文通过对英语修辞格Irony和汉语修辞格反语从定义、作用、分类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从而在进行两种辞格的翻译时 ,主要采用再现原文的复制法 ,即直译。但为了能使原文更清楚 ,有时也采用增添字词的译法。  相似文献   

18.
《巨型收音机》是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约翰.契弗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以探讨作家这一叙事技巧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