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铸造一支骁勇善战的铁打的部队,各国的新兵训练都是比较艰苦和近乎苛刻的。然而法国外籍军团新兵训练中的残酷无情却非常人所能忍受。可是,就是这种"炼狱般"的新兵训练吸引着世界上无数血气方刚、寻求刺激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勾勒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在中国藏族地区活动情况的基础上,以法国早期关于藏族文化的研究成果为参照,探讨了法国传教士在进行文化传递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法国与中国藏族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法国传教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藏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早期的藏学研究代表人物是雅克·巴科(Jacques Bacot,1877-1967)。巴科是法国高等实验学院教授、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院士,1946-1951年间任法国亚细亚学会会长。他1906-1910年前后曾两次赴西藏东南部进行考察,穿越澜沧江上游,到达打箭炉(今康定)西北的雅砻地区。他又转向东南,企图抵达雅鲁藏布江流域,虽未成  相似文献   

4.
泽拥 《中国藏学》2007,(3):91-100
同英国一样,19世纪的法国也同中国藏族地区有相当的历史交往,藏族文化通过传教士、冒险家、旅行者、外交官、藏族文化研究者等不同职业的人得以在法国传递。到世界局势动荡的20世纪初,法国出现了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自此藏族文化以象征性的形式进入到法国人的意识中,这是长期以来法国接受藏族文化的一个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法国人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飞虎将军”陈纳德战外传奇姚奇,杨顺东在席卷全球的反法西斯战争中,陈纳德与他的“飞虎队”,战绩卓著,世人皆知。但陈纳德在中国战区如何组建“空中外籍兵团”、多次险遭日本特工算计、将芷江一农民认作“中国老哥”等战外传奇,半个世纪来,无人知晓。今首次披露于...  相似文献   

6.
阿尔及利亚战争前后是法国历史上针对阿尔及利亚移民 (以下简称“阿移民”)的种族歧视达到极端的时期。法国政府和法国种族主义者对阿移民先后采取了侮蔑性宣传、行为限制乃至屠杀的政策 ;法国公众则从与阿移民和睦相处发展到对其悲惨处境持冷漠态度 ,有人甚至在“十月大屠杀”时成为法国种族主义者的帮凶 ,只有极少数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和平民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从总体上来看 ,在二战结束到 1 96 2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这段时期内 ,阿移民在法国的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 ,其生活条件不断恶化。而上述变化均与阿尔及利亚战争及法国政局的动荡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法国媒体报道中的西藏印象——以法国《世界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中国藏学》2006,(4):67-73
本文选取法国最有影响的媒体——《世界报》为分析对象,主要研究《世界报》自1987年1月1日到2004年12月31日,历时18年关于“西藏”的报道,剖析法国媒体对西藏报道的政治文化取向。分析表明,报道内容想象成分较多,和事实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说明,法国媒体出于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在报道内容的选取上,对西藏形象进行了刻板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最古老的布列塔尼人在族源上有着神秘的过去,他们同克尔特人的历史有密切的联系,但与其他法国人有很大差异。在二十世纪人们看到令人惊奇和困惑不解的混合。变化发生在法国近几百年,他们来到布列塔尼省仅仅是在现代人的过程,然而新老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后果比其他情况都严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是法国洛可可风格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中国和欧洲日益密切的交流,法国的洛可可风格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本文将主要论述法国洛可可时代瓷器、建筑及装饰,以及绘画方面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是法国洛可可风格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中国和欧洲日益密切的交流,法国的洛可可风格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本文将主要论述法国洛可可时代瓷器、建筑及装饰,以及绘画方面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1.
今天,除法国之外讲法语的国家与地区主要是欧洲的比利时,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瑞士、卢森堡的部分地区以及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与印度支那三国。在这些国家中,有的国语虽不是法语,但在文化教育与国际事务中法语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法国官方七十年代末统计,在法国之外的法文版报刊杂志计有二千多种。更令人难以置  相似文献   

12.
人都有名有姓,这不足为奇,不过如果要根据你的胖瘦高矮、你的职业或住处来决定姓什么的话,那就有趣了。法国人的姓氏就是这样有意思。最早用绰号互相区别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当属中国,至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了。相比之下,西方姓氏的变迁和使用要晚很多。在法国,大约到11世纪,人们才有了一个洗礼时用的名字。12世纪,随着人口的膨胀,有了人群聚集的地方,又出现了市镇,人们不得不开始用绰号来区别你我,以避免搞混。后来,有绰号的人又把绰号传给他们的子孙,这便是法国甚至很多西方姓氏的起源。对于不了解法国姓氏文化的人来说,姓名只是一个符号,比如启蒙思想家卢梭,可谓尽人皆知,但你恐怕不知道“卢梭”这个姓的意思是“红头发”,因为他的祖先很可能是长着红头发的人。其实,法国人还有些姓氏更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埃布尔”的意思是“呼吸”;“伯纳德”意思则是“像熊一样勇敢”。记者曾听说过一个人的姓氏,翻译过来竟然是“屁股”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艺术的领导力量,这一时期的法国政治集权、经济繁荣、艺术家群体庞大、艺术创作热情高涨、受众参与覆盖范围广。理性主义作为统领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对艺术创作、艺术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以古典主义美学为主的美学观念在法国艺术家、哲学家、批评家中兴盛并受到推崇;其次,以法兰西学院为代表的力量执着于各门类艺术"规则"的制定,对当时的艺术家们产生极大的影响;最后,艺术批评活动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独立,现代艺术批评家群体开始形成。这些活动促使法国艺术批评走在同时期其他国家前面,并引领艺术活动迎来下一个艺术繁荣期。  相似文献   

14.
顺应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挑战,法国人类学界于1979年5月成立了学术组织"法国人类学家学会",时至今日已30余年。本文透过介绍该学会的学术刊物《人类学家学报》30年来发表的主要研究专号,籍以管窥法国当代人类学的研究现状与特点。笔者指出,法国人类学研究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以研究和解决当代人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目的,在研究专号中突出应用性,充分体现了当代人类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法国绘画创作在19世纪可以说是异彩纷呈、革新不断。在19世纪之前已经产生了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后就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属于文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最早在18世纪德国作家席勒的作品中就有所体现,但是法国画家库贝尔是最早在美术领域体现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于19世纪40年代产生,直到19世纪末。本文首先说明了现实主义在美术领域中产生的原因,然后以19世纪法国三位现实主义经典画家为例分析解读其作品,希望人们对现实主义绘画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具有一个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科西嘉人死二人,法国人无伤亡”,这是阿累里亚悲剧发生后人们曾在某些墙上读到的恶意的和无耻的描写(1975年阿累里亚事件中死亡两名宪兵)。用愤怒的字眼提出的极端要求在墙上出现了:“法国人滚出去!”而且头戴只露两只眼睛护头帽的演讲者对这一口号还尽量加以发挥,可是第二天就会发现比这更加激进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者通常把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区分为公民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并把法国民族主义作为前者的典型.事实上,这种对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理论的界定只适用于近代前期(1789-1870年),而在近代后期(1870-1914年),法国则经历了一个从公民民族主义向族裔民族主义过渡的理论蜕变过程.在这一蜕变过程中,"我"族裔与"非我"族裔的对立逐渐成为近代法国内政、外交的主题之一,最终导致法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国传教士古伯察西藏之行的汉文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国的东方学著作中,早期耶苏会士们的旅行报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对欧美国家的东方学研究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一部第一批进入中国西藏腹地的法国人古伯察撰写的《鞑靼西藏旅行记》。《鞑靼西藏旅行记》于1851年首次用法文刊行后,曾轰动一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先后被译成英文、德文、荷兰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瑞典文、俄文、日文等多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理论研究新命题,以国际比较视野探讨了增进“国家民族”认同的法国经验,系统分析阐释了法国的民族问题、民族政策与成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19世纪中后期法国人旅藏游记文本为基点,以各文本均强调的“入藏路线”为引子,在19世纪中后期中法关系的历史背景下,论述了19世纪法国对藏族地区想象性的殖民意图。在较少的关于法国同中国藏族地区交往史的研究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