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框形结构是德语句子结构的一大特点,也是遣词造句必须要遵守的一条基本法则。框形结构在德语中应用十分广泛。正确地识别和运用框形结构,对于理解句义、正确地领会原文以及说好、写好德语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大足"孝道"石刻研究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论新法研究大足"孝道"石刻———乍观此一命题,令人忍俊不禁。一为现代全新科研成果,一为古老世界文化遗产,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何来"运用",何来"研究"?然细一揣摩试恰切中时弊,使大足石刻"孝道"石刻之研究遂成统一完整系统,避免重蹈机械割切,过于单一零碎之旧法,使之曲径通幽而步入另一洞天,自忖乃有识之举。  相似文献   

3.
2002年,四川南部地区泸县石室墓葬中发掘出大量南宋时期的石刻浮雕画像,这些石刻浮雕画像雕刻内容中,"椅子"造型样式丰富,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为我们提供了南宋椅子造型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形神"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装帧艺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创造形式意味的美感,它具有不可忽视的"形"美.在艺术创造中,如何才能"以形传神",将书籍的本质特征描写得突出、鲜明,一是借书籍之"题"立意;二是与装帧艺术家的情感相联系;三是需要艺术家一种实际创造的本领--技巧.在艺术审美中,审美活动源于"形",并在美的"形"的直接观照中展开;艺术审美的最终目标是"形"与"神"交会,完成情感的超越;情感是"形"与"神"交会的媒介,以情感为推动,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神经语言程式学(简称NLP),在其发展实践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咨询等行业.NLP重要技术之一的"换框"法,倡导借助语言结构的变化,在原有语义基础上创设全新的话语情境,协助自己或他人拓展对当下情境的认识,从而改变认知问题的心理框架.2010年前后,随着全球生涯教练(Board Certified Coach for career,简称BCC)技术认证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中不断推广,相关理念和技术得以服务于部分高校的教育培养过程.本文尝试着将该技术运用于大学生就业咨询辅导,收到了显著成效."换框"技术在大学生就业咨询辅导中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被"字结构的形成机制是对词语模进行一定形式的框填.它和常规结构的区别在于框填成分的词类扩大,整个词语模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增加.由于形式和语义上的变化导致整个结构产生了"陌生化"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所谓零形回指,就是在上下文语境中,动词的论元缺省了,尽管这个论元没有以语音的形式出现,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上下文"找回"这个所指对象。讨论零形回指问题的意义在于,从语言学理论上可以解释人是如何理解自然语言的,也可以为机器理解自然语言的回指问题奠定基础。影响零形回指的结构因素很多,由于直接引语结构和叙述语结构中的指称问题很不一样,因此其影响零形回指的特点也很不一样。事件结构无论在直接引语的零形回指中,还是在叙述语的零形回指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事件结构都是语言世界的一个小模型,事件结构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压模"而成。事件结构不是孤立的,是和语用相关的,但没有语用的范围那么大,它聚焦于某一个情景、某一些特定的人物和某一个具体的活动,因此,用事件结构理论比用语用原则来解释零形回指会更合适一些。  相似文献   

8.
艺术视觉效应中的"形"与"型"辨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观照客观物象之"形"、"形"如何介入艺术塑造之"型"、造"型"如何对物"形"进行艺术取舍加工,这是艺术创作成败的前提.一切美术形式的律动和力效,只有在个人体验和感知及对视觉对象的描绘服务于主观融会之后,艺术表现才更具有内涵,才更触及艺术本质.  相似文献   

9.
借鉴许渊冲诗译"三美"理论为基本原则.就对联英译中"音、形、意"三美再现的翻译策略进行探究,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要以工对工,以偶对偶,意美为上,意在形先的翻译原则,从而使对联英译做到达意、求形和传神.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定名间"的"字的结构规律研究主要有结构松紧说、语义关系松紧说、音节数调剂说等.本文通过单个名、形、区别词作名词的定语现象的分析,认定名词组合间有无标记"的"取决于定名在语义上是否匹配语义组合自然的,定名间通常不出现"的"字;反之则需要"的"字来作标识.  相似文献   

11.
"秩序感"的理论基础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赫尔姆霍兹和吉布森等人的心理学成果,以及信息论和洛伦茨的生态学研究结论.其工作机制为:人们在欣赏装饰纹样时会主动地在延续中寻找中断,而具体的制作程序则是构框、填补和连接.  相似文献   

12.
谈"好好X"句     
本文考察了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的"好好X"结构,分析了"好好"在此结构中所出现的不同语义,以及"好好X"内部的结构.文章试图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此做出解释,说明X的原型范畴和"好好"语义虚化的对应.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对"象"与"形"的全方位诠释,实现了两个转向:1、"始形为象,终象为形"--从哲学到文艺学表现为外观察向内省转向;2、"象"与"形"二元的互融--从文艺学到以文字为载体的各类作品可视为内省向多维空间转向,从而赋予二者更为丰富的意蕴,在当代文艺理论本土概念缺席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弼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从形而上学的层面,突出了"体"与"知"的关系.文章力图探索王弼在道与无、言意象、体与知等不同方面,对圣人问题的解决;探索王弼通过"圣人体无"思想,化解中国传统中形上与形下之矛盾问题的努力;并指出王弼对问题的解决及努力,给后来思想史的发展仍带来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器物文化中有许多"亞"形存在,但对其源头的阐释尚众说纷纭.从"亞"形的外形特征与文化蕴含的角度并结合殷商的灵龟信仰来分析,商代人灵龟信仰载体的龟甲可以构成"亞"形的源头.这种推论不仅有其天然的外在优势,而且从文化特征这种后天的内在意义来看,亦有其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出现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创建新的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树立走出条框、走出灌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及走入社会、走入市场、走入岗位、走入的角色的"四出四入"新观念,具有重 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程朱理学建构起以"理"为本体的道德形上学,使得原始儒学对实存道德描述的形态实现了形而上的跨越.但"理"本体只在道德的范阈内打转,对于道德之外的现实生活并不具备理论解释力.王阳明从儒学的道统意识出发,将儒学的形上本体从道德范阈内超拔出来,建构起以"心"为本体的形上学.王阳明的"心"本体具备"超道德性",既是"有",又是"无",是不同于"理"等表征关系概念的"实体"概念,故,"心"本体与"理"本体在先验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别.正因为如此,阳明心学的出现导扭转了儒学在三教竞争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18.
"变形"的美学--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的话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在创作(如<变形记>)中运用的是一种变形的话语方式.它常以不可思议的开头,把主人公和读者一起"抛入"一个变了形的审美语境其叙事时间寓变化于简单、叙事体态采用复合式的双重视角、叙事语式多用虚拟语气和推测性词汇.这根源于卡夫卡"变形"的美学,包括他对人生的生存境况的"恐惧"体验和"滑动反论"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形"与"神"的统一——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品中尽可能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共鸣和美的感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凝练,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因此,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翻译必须把握好艺术意境的传达.另外,汉字的特殊构词方式和字句的对仗本身具有直观的形象美.因此,在翻译时不仅要注意保持"形似",而且应深入其深层结构,挖掘语言的内涵,使译文具有同样的诗情画意,译形以求忠,译神以达众,从而达到译作与原作"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艺术意境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卍"形是具有世界性的原始符号.在古代的印度、希腊、波斯及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卍"形崇拜.它除了宗教以外在世界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和不同的式样和变体.在红山文化区域,先后发现"+、卍"形的考古实例和各种变体."+、卍"形崇拜在北方民族中十分盛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原始信仰符号 ,其基本内涵是原始宇宙观--宇宙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