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方面显露出群体性的仪式化倾向,他们通过新媒介竭力展示自身,摹画其在公众视野中风流蕴藉、高蹈独立的形象,以期获得世人关注,进而达成对其文化立场、审美趣味与精神诉求的理解与体认。这样的结果说明中国现代旧体诗人在经历了新旧文化、新旧文学的碰撞之后,最终在报纸杂志上找寻到了获得和维系受众的文学舞台。  相似文献   

2.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10,30(2):70-76
作为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潮流,寻根文学是当代作家寻求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融合、并以此来重塑民族形象和文学的努力的产物,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的"文化热"与李泽厚的"文化—心理结构"、"积淀说",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为代表的外来文学思潮,以鲁迅、沈从文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传统等,则是它得以产生的理论与文学资源。由于作家们对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态度,使许多研究者认为寻根文学的创作与其理论存在着矛盾,因为无论作家们的初衷如何,他们在作品中所描述出来的文化似乎都只是一些"失落"的或"原始生命之根早已衰朽了"的文化。关于寻根文学的种种批评,说明了寻根文学负载了远非一个文学思潮所能负载、所能解答的重大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它对其后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它所探讨、所反映的诸种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后殖民等新的理论视角下的再阐释,表明寻根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限于文学层面,也不仅限于它引起热潮的那几年。  相似文献   

3.
萧军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不仅包括小说、散文、戏剧和书信,还包括大量极富价值的旧体诗.可是,这些旧体诗却长期被人们所忽略.事实上,这些旧体诗是真正体现萧军文学才情和文学价值的精华之一.他的旧体诗是真性情的结晶,不仅酣畅淋漓,而且凝练精致,很多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七律是旧体诗中的精品.他的诗善于化用古人和用典,却又了无痕迹.它们不仅具有“史诗”的性质,关乎个人和国家,而且促使我们重新权衡萧军及其作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9,(6):50-54
鲁迅一生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并不断求索,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为自己所用,自成大家。鲁迅与唐代虽然相隔千余年,但与唐代文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唐代"诗家三李"尤其是李贺、李商隐对鲁迅产生巨大影响。从鲁迅旧体诗创作来看,直接改用、套用、摹写"三李"诗歌,化腐朽为神奇;从鲁迅的杂文写作来看,大量征引"三李"诗歌和故事作为话题,意趣横生;从鲁迅小说、散文创作来看,染上了浓烈的"三李"诗歌的主题和意象,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文化呈现的舞台与文明展示的平台。在此视阈下,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得以不断彰显:世界文明观念重新发现,世界各人种民族不断融合,人类社会各种文明形态开放交流,人类物质文明相互流通,人类语言媒介交汇传播,人类观念信仰开拓延展,人类艺术创造相互展示、传播、交流,以及人类思想精神融汇沟通等方面。在这条路上,人类文明空间与时间相互融通、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人种民族相互融合、宗教与世俗相互适应、文化与艺术相互补充、经济与政治良性互动、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真正具象地释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命题下"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细微肌理,因之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同,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书写和文化身份建构本身也是"一个产出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形势。  相似文献   

7.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旧体诗得益于晚唐诗处颇多,二者在许多地方也十分相象。本文探讨了这种相象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成因,着重论述了二者在"深情绵邈"、"绮艳丽"与"俊爽劲拔"等三方面的深层联系,认为郁达夫的旧体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另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英美文学并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容。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课堂上,多数教师倾向于把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对文学的见解;授课多以教师教授为中心,课堂讨论开展较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深层理解和接受。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尝试以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引进学生——教师相互交流的体制。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死亡,无疑使得中国既有的代际文化的传承方式受到了严重破坏,那些"没有父亲的孩子"由此变成了"没人管教的孩子"。但是,随着新式教育的崛起,那些进入新式学堂或者留学国外的学生,在失却了"父"的精神导引之后又找寻到了心仪已久的精神导师。这些精神导师取代了其"父"的职能,在他们的精神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像鲁迅景仰的藤野先生、胡适认同的杜威教授,都是如此。具体来说,这些精神导师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哲学观念,并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这促成了他们作为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确立。他们据此创作出来的文学,必然是体现着现代思想与艺术形式的新文学作品。精神导师的这种作用,不仅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带有普遍性,而且在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均具有某种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被忽略或遮蔽在文学史视野之外的"白马湖文学现象",是发源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新文化实践,在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聚合形成,而后又在上海立达学园和开明书店得以承传和发展,而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文学现象.平民启蒙主义构成了他们的文化内核,质朴动人则构成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化批评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既是对文学研究的发展,也是对文化研究的开拓。文化批评主要表现在文学的语境观和彰显文学的人文性和价值等方面。文化批评先驱诺斯洛普.弗莱和F.R.利维斯的批评思想都集中体现了这些主张。在经典文学以及文学教育方面,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在文化语境中观照文学、理解经典文学的作用并在大学教育中发挥文学的人文性等观点,推动了文化批评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年新文学运动领袖将旧体诗视为第一个需要推倒的堡垒,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从胡适提倡文学革命与旧体诗所受的抨击,以及学衡派及其支持者与新文学支持者的论争,再到胡先骕《中国文学改良论》《评<尝试集>》以及引发的论争,都是这一背景下特定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老舍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 ,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品外 ,还写下了大量的旧体诗。本文对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旧体诗数量进行了探讨 ,对目前所流传的老舍旧体诗的若干资料问题作了考释 ,同时公布了最新发现的老舍 1 3首旧体诗。  相似文献   

14.
郭明军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5):14-18,30
文章记录了作者在2012年高等学校首届文学人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的学习心得,分别对高研班上叶舒宪教授的现代性反思与人文学科的人类学转向、重估大传统与多重证据法,徐新建教授的文化表述理论,彭兆荣教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生养制度"保护和仪式理论,王明珂教授的移动的田野、两种历史心性等理论以及赵毅衡教授符号学的相关概念作了一些思考和回应。  相似文献   

15.
阿成的小说充满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始终以赤子情怀关注东北黑土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底层群众的生存状态,是阿成有别于文坛其他作家的个性要素。阿成的小说从创作之初暗合了寻根思潮的精神特质,逐渐走向了对特定地域文化之"根"的动荡性与流转性的深度揭示,并对黑土地上小人物的精神失根状态和生存困境展开了深入的剖析。阿成基于日常经验和地域经验的文学书写,以及他对黑土地底层群体的人间悲喜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东北地域空间内部的生动性、多样性、独特性。阿成之于当代文坛的意义在于,他在主流文学之外开拓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空间向度,使得东北地区不再仅仅作为民族国家"版图"中的一个结构性存在,其丰富面貌得以细致呈现。  相似文献   

16.
"鸿都门学"的发生和曹氏政权的兴起,使当时的文化格局发生了两点重要变化:一、文化结构中,"经"为上"辞章"为下的局面发生了改变,"文学"受到重视,产生了与经学"同尊"的趋势:二、文人群落结构发生了重组,"辞章技艺"之士得以跻身政治上层,经学士人独揽政权的局面出现松动."文学自觉"在这个基础上得以发生,它是"文学"在其所属的文化系统内,摆脱附庸地位,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成为广大文人普遍的创作行为的一个过程,考察支撑"文学"变化的"文人群落"的变迁,揭示促使"文人群落"变迁的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是这一过程中的应有主义.某些文学因素的变化,如情感性的增强、文学样式的丰富、文学价值的确认、文学理论的发展等,只是"文学自觉"过程中所显现的表征,是阶段性变化成果,称之为"文学自觉"是不周延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文学样式的短信文学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正是有它生存的文化、社会、时代气候,短信文学才得以萌生,也正是有各种商业力量合营提供的肥沃土壤,短信文学才得以发展.这一进程进一步验证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也从侧面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东西文化的差异,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文学症候的变化.作为各种商业力量的合力产物,提醒我们还要重视文学发展与商业、与市场的关系,任何鄙视文学商业市场的行为,最终将扼杀文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地域差异是导致文学创作风格有别的重要原因之一,南北方文学、东西部文学之所以得以命名,正是源于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背景。然而,南北方文学、东西部文学之间也存在相互交融的现象,成为地域分野中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地域文化之间的共通性促成主流文学样式的发展,同时,独特的文化也铸就了极具个性魅力的文学品格。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地域文学的精魂之所在。本文试图以自然地理坐标系为参考系,浅析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与当代多元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论论述的对象主体--文学--只指高雅/精英文化文学,并奉"崇高"为其惟一或主要的美学内质与特征;而且,布鲁姆认为文学"终结"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诱发和导致文学"终结"危机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即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化消费产品的风行),而且还来自文学内部.他指出,文学的衰落与消亡主要指的是高雅文化文学的终结,而大众文化文学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急遽繁殖、复制和扩张,和它通过经典化的文学制度以及文学教育体制对高雅文化文学的挤压、替代,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是导致高雅文化文学终结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来自文学内外的诱因,他是极力反对的.布鲁姆反后现代美学的"文学终结"论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旧体诗(本文专指格律诗和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它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直到今天,旧体诗还象一块巨大的磁石,有力地吸引着人们。在我国,稍有一点文化修养的,就或多或少的了解旧体诗。他们爱读、爱背诵、爱引用。前些年,毛泽东诗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有不少人爱写,仅仅一场“四五”运动,用旧体诗形式写成的诗歌数量就非常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