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溯性研究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和变化趋势,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务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东某高职院校2014~2019年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开展回顾研究。结果 六年间,共有14 813名学生参与普查,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一类)学生的平均检出率为11.59%,年度间差异显著(x2=55.785,P<0.001),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二类)学生的平均检出率为30.49%,年度间差异显著(x2=40.201,P<0.001)。在不同的年度,大学新生在SCL-90各因子上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均P<0.001),17级新生各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其他年度新生。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均P<0.001)。女大学生在P/E量表的得分与SCL-90诸因子的相关性比男大学生强,在N/L量表则刚好相反。结论 多数新生心理健康,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中等程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波浪式逐年上升趋势。人格特征影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大学生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09级1321名学生进行调查。经统计发现,被试中32.6%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其他高校调查结果相比,总体上比例偏高,其中3.1%问题严重,29.59%存在一般问题。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差异不显著。并对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探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及问题的严重,各大高校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日益重视.本文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并构筑学校、心育中心、系部、学生"四维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极为突出。曾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高校建立心理档案,有利于对长期有心理闭锁表现的学生开展早期心理干预,从而避免出现悲剧。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明文规定:中国大学生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当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心理教育管理工作的正确措施,帮助高校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重拾信心,面对大学的生活和日后就业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张艳丽 《科学咨询》2007,(15):21-22
大学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如何适应从高中向大学生活转变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因为各类环境的变化与适应能力的不协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陈萍 《管理科学文摘》2009,(21):180-181
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有其独特性,产生原因包括学校、家庭、个人、社会等方面,应通过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素质训练来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处于校园边缘地位的他们,受自身和外界多重压力的困扰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仅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引发自残、伤人等极端校园恶性事件。加强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该文论述了社会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分析了我国同性恋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并就高校加强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杰 《经营管理者》2009,(15):229-229
目前大学生承担的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高校新生进行测试,发现新生主要存在情绪抑郁、缺乏自信、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因素以及学校环境4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大学生伤亡事件,不难看出我们大学生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除了面对学业压力外,同时还会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容易导致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身心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应用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过程中,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学习、工作、生活的自信心,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入手,具体分析了音乐治疗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及访谈等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四所高校入学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就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现有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些弊端进行阐述,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在社会转型期,基层公务员的心理特征突出表现在个人价值的困局、职业发展的困惑、理想信念的困扰等三方面。鉴于此,促进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有以下对策建议。一、构建心理问题介入体系与企业管理模式类同,将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关注纳入整个组织管理中,不仅有助于公务员个体的职业发展,还会有效提升组织绩效。从  相似文献   

15.
刘蓉 《科学咨询》2009,(13):96-96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及访谈等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四所高校入学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就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现有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些弊端进行阐述,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据《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引自《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介绍,在某市34所中学4696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736人,占学生总数的15.7%。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懒于思考——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感知不准确,不求上进,学习敷衍,做事无规范性,成绩很差。狭隘抑郁——表现为受到批评时往往耿耿于怀,常为一些小事烦恼,不能自解,情绪不稳,沉默寡言,意志消沉。怯懦自卑——表现为对什么事都缺乏信  相似文献   

17.
周永凤 《科学咨询》2003,(20):31-32
美国教育家戴乐·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心理健康既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更是人成败的关键.<教育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而指称心理健康问题的词语有严重程度由底到高的几类: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候群、人格障碍或人格缺陷以及由心理问题带来的睡眠、进食方面的躯体症状等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近十年来,关于焦虑的研究,是心理健康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侧重于阐述中学生、大学生的焦虚以及消除与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场所,更是他们减轻压力,提高心理素质的"心智药房"。将图书治疗引入高校图书管,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拓展阅览服务方式,有利于学生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开发生命潜能。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显示,我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6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依旧是困扰政府、社会、学生和高校的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目标的状况。方法:运用生活目标问卷(PIL)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重庆三所高校中随机抽取的4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有明确生活目标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4.3%。(2)男生和女生之间在低标准的生活目标、无明确生活目标和有明确生活目标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类似地,不同学科类别、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在生活目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生活目标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重本学历和专科学历的大学生在生活目标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一般本科学历的学生(P﹤0.001)。结论:目前高校中有明确生活目标的学生数量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