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家港年鉴》自1996年创办以来,至今共出版14部,14部年鉴记载了张家港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成为政府年度决策,中外人士了解和研究张家港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和良师益友。《张家港年鉴》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体例严谨、理念创新、编校细致、形式大方的特色。在首次参加1999年全国年鉴评比中即获特等奖,2004年获一等奖、全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核心年鉴称号。  相似文献   

2.
北京年鉴社运子微《我国早期年鉴编纂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从外来文化形式的传入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年鉴资料的价值判断、年鉴编纂理论的萌芽、年鉴人的品格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早期年鉴编纂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前两部分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对我国年鉴事业发展的基本估价,第三部分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年鉴框架的设置,以人为本与年鉴编写目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年鉴内容,区域协调发展与年鉴特色,建设创新型社会与年鉴发展思路,建立节约型社会与年鉴编辑出版等6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进年鉴编纂工作,提高年鉴编写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形成了一股“年鉴热”。年鉴这种信息载体,起源于西方,在信息社会中,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媒事业蓬勃发展,势不可挡。我国编纂年鉴也有几十年的历史,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但也要宏观地了解国外年鉴的发展概貌,以及它们编纂、出版、发行年鉴的情况。近年来,虽有不少文章对国外年鉴的情况做过介绍,但是全面的介绍却寥寥无几,至于谈及编印发等具体情况的更是凤毛麟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年鉴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年鉴理论的研讨,也从最初的基础性概念深入到编纂质量提高、精品意识确立及年鉴结构内容的改革创新等多方面和深层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多年形成的年鉴守  相似文献   

6.
我国年鉴事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优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年鉴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出版空间的相对狭小,形成了目前年鉴出版的两种模式:即用标准书号以图书形式出版和用刊号以期刊形式出版。这两种出版模式的并行造成了人们对年鉴出版属性的模  相似文献   

7.
企业年鉴作为新兴的信息媒体,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逐渐在中国年鉴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丰富年鉴种类、拓展年鉴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年鉴事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并形成了中央、省、市、县的发展格局。改革开放近30年来,年鉴特别是地方综合年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我国年鉴数量迅速发展到数千种之多,但由于内容针对性强、推广宣传成本高等问题,各年鉴基本上都是服务于本行业或本系统。尽管总体数量不少,但年鉴还是没有形成整体的行业优势,尚不能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与使用。为了体现年鉴内容价值,使其记载的信息得到全社会利用、扩大年鉴读者市场、提高年鉴的社会地位,年鉴行业应该充分重视年鉴的宣传以及信息内容的开发利用。而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就是促进实现此目标事半功倍的工具与途径。“中国年鉴网”就是在此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中国年鉴网”(w w w.yearbook.cn)是由中国版协年…  相似文献   

10.
蔺海波 《云梦学刊》2009,30(3):29-32
近年来,《中国教育年鉴》的编撰工作因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紧扣时代脉搏,狠抓质量,创新栏目设计,扩大了信息含量,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形成了新的编撰机制,编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形势下,教育年鉴的编撰工作需与时俱进,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11.
年鉴出版发行现状及原因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年鉴编纂出版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大、基本成网络的庞大出版物群体。但与迅速增加的年鉴种类数量相比,年鉴的印数及销售量则不尽如人意。任何图书或传播媒介,其影响力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与其发行量直接相关。我国年鉴与其他传媒发行量相比相差甚远。这种现状,影响到年鉴的生存和发展。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年鉴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数量和种类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年鉴在体例和规范化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规范化标准,也就是说年鉴界对年鉴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鉴编辑出版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只有几种,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种,已经初韭形成了地域分布比较广、专业门类比较全的年鉴系列。尤其是地方综合年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年鉴系列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我国年鉴事业已经从不断探索、研究、发展走向不断成熟、创新、与时俱进阶段。年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接受,  相似文献   

14.
地方综合年鉴主要是指全面反映某一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年鉴,如《江苏年鉴》、《无锡年鉴》、《江阴年鉴》等省(市)地(市、州)县(区、市)年鉴。这主要是就年鉴的分类而言的,与其相对应的是专业(行业)年鉴等。那么,什么是地方综合年鉴呢?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鉴界没有对其形成一个共识性的意见。对什么是年鉴则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年鉴是一种逐年编纂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而且年鉴在性质、体裁功能、载体形式、出版方式等方面,与地方志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年鉴事业起步较晚,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也正是由于历史较短,在不少方面还不够成熟,实用性较差的现状也是由于年鉴发展过程中各方面不够成熟而产生的。可喜的是,广大编纂人员已开始认识到这一不足,不少年鉴都为提高实用性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笔者曾到《广东年鉴》、《广州年鉴》、《湖北年鉴》、《武汉年鉴》、《深圳经济特区年鉴》进行调查,发现它们在实践中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渭南年鉴》的编纂工作中,十分注重对年鉴框架设计的探讨,逐渐形成了《渭南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一、多体并用,分类系事,简化结构《渭南年鉴》属地方综合年鉴,要综合反映渭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自然等全面情况,其框架设计也体现了多体并用、分类系事的编排原则。在框架总体上采用类目、分目、  相似文献   

17.
如何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客观现实,适时调整年鉴尤其是省级年鉴的框架设计结构,充实信息收录范围,使年鉴无论在类目、分目的设计和条目选题上都尽量做到"纳万象于一编",就成了摆在年鉴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黑龙江年鉴》对此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1996年卷的社会类目中,增设了"民俗风情"分目,不失时机地追记了近年来特别是1995~1996年度黑龙江省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方式方面的新事物、新变化,使年鉴充分体现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增加了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年鉴研究会年鉴研究中心地县(市)年鉴课题研究组对地县(市)年鉴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和研究,形成了此项研究材料。一、调查对象(单位)课题研究组共调查51个年鉴单位,其中,地级市12个,县级市9个,县27个,区3个。按  相似文献   

19.
年鉴的编写应朝着“为人所知、为人所学、为人所用”方向发展。年鉴应面向开放的社会,拓展空间,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把年鉴编新编活,为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综合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愈来愈重要,如何不断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紧密地维系着年鉴的生存与发展,是年鉴学基本理论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年鉴事业兴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