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因为被骗做传销,他一度成了彻底失败者。但"能受得了多大委屈,就能获得多大成功",如今他创建的"碧水源"已在13个国家设立分公司并开展业务,成了跨国生物科技企业集团。他说:那时,有人按一下就淹死了,有人提一下就活下来了20多年前,当郭上源在黑龙江齐齐哈尔老家当英语老师、开面条厂的时候,他再也猜不到以后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做英语老师受人尊敬,开面  相似文献   

2.
九儿 《北京纪事》2011,(3):16-19
前不久,有个同事问我:“你知道网上有卖地锁的吗?”我一头雾水。说:“地锁?你要那玩艺儿干吗啊?”“哎哟,你可不知道,现在我们小区抢停车位部抢疯了。”同事火急火燎地接着说,“这两天我上班都是坐的公交车。为什么啊?只要您刚把车开出来,立马就有人在你的停车位安地锁,所以现在院里,不安地锁,车谁也不敢开了。”  相似文献   

3.
趣说夫妻相     
很多人认为,夫妻长期生活在一起,相貌就会变得越来越像,形成"夫妻相"。当然,也有人说"夫妻相"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实际上,人们常说的"夫妻相"事实上多为"神似":夫妻双方动作常在不经意间趋于同步化。这是相濡以沫,相处时间长形成的一种默契。"神似"的"夫妻相",就是夫妻在相处过程中不断模仿对方导致。有意思的是,由于经常不自觉地模仿  相似文献   

4.
正海泉在《我是歌手》中客串主持,曾经说过一个逗趣的段子:早些年,歌迷分不清羽泉中谁是"羽"谁是"泉",有人说,比较丑的那个是"泉",更丑的那一个是"羽"。不顾形象拿自己开涮,就像海泉不断提起的"两个zhi",都会收获观众善意的笑。然而,堂堂大明星否定自己,显然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而勇气的背后是智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的"两商之句",有人认为它相当于"假设复句",有人认为它相当于"选择复句",有人认为它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复句",一种是"假设复句",其实,两商之句与假设复句是大不相同的,与选择复句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知道世界上最威猛的摩托车吗?有人说是哈雷·戴维森的巡航摩托车,有人说是川崎的"火神2000",有人说是本田的"Valkyrie Rune",也有人说是凯旋的"火箭Ⅲ"。这些都是摩托车界赫赫有名的车型,其制造商绝对具备设计和制造超级摩托车的雄厚实力。然而,  相似文献   

7.
野草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知名的、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备受争议的计划之一——"阿波罗工程",在执行到17号就戛然而止了。当时给出很多解释,比如说是美国国家财政紧缩,无法继续支撑"阿波罗18号"计划的庞大花销。也有人说,是人类登上月球这一目标达成,阿波罗18号计划便失去了"政治意义"。不过,有人认为,让"阿波罗18  相似文献   

9.
缺钱不缺德     
谁也没有想到,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四万个网页描述,三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相似文献   

10.
"圆锁",也称"开锁"、"圆十五"、"圆辫",指摘除孩子出生时所佩戴的长命锁,是象征孩子长大的一种礼俗仪式。这种礼俗是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一种区域性的地方民俗,主要流行在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带。以山西为起源地的圆锁仪式,由于地区不同,在圆锁年龄上有所区别,比如大同地区为12岁,壶关地区为14岁,总体来说圆锁年龄在12~15岁。古时,圆锁的举办有一套相当繁琐的仪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仪式逐渐简化,同时注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形成了各个地区的不同特色。圆锁礼一方面表达了父母长辈对孩子未来生活富足与平安的期望;另一方面,它是中国孝道的自然传承,是一种亲情教化,赋予了孩子成长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1.
锁的趣闻最重的锁:清末时,一名英国人曾将一把铜锁献给慈禧太后,其重量达120公斤,当时被用来锁紫禁城的经堂大门。此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的锁。最轻的锁:英国曾制造过一把金锁,重7.5克,开锁的钥匙像一枚绣花针。最难开的锁:在巴黎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把十分复杂的锁,该锁由40320个  相似文献   

12.
流沙 《社区》2013,(4):63
小城里有个公交站点,有人说设在这边,有人说设在那边;有人说设在左边,有人说设在右边。"聪明的人"此时最好不要发表意见,因为一个人的意见不是终点,而应必须接受更多的评判再决定。它的终点,应该止于"有利于最大多数市民"的面前。张艺谋多年前拍了一部《山楂树之恋》,结果人人心中都有一棵象征初恋的山楂树。同样,住在城里,人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位置最好的公交站点。这个社会的价值多元、利益多元,它的"果实"就是意见多元、建议多元。很像跷跷板,你踩下了这边,却抬高了那边。  相似文献   

13.
何谓"师德"?     
在我国,"师德"仿佛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任何一桩事情,如果说得再多还要再说,写得再多还要再写,并且说了有人听,写了有人看,或许表示还有说和写的必要.比如像"师德"这样的问题,说了一年又一年,写出成百成千篇文章,国家级、省市级厚本薄本课题报告数也数不清,但大家还有兴致说下去、写下去、研究下去,恐怕这其中就有值得探讨的必要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读书如远行     
杨泽文 《社区》2010,(14):4-4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旅行,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探险,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飞翔。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美容。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呼吸……这些关于阅读的诸多“有人说”,从某种角度上很形象地表达了阅读对于心灵的裨益与不可或缺。而就我的感觉来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运动,它有益于保持心灵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男女对说     
佚名 《社区》2004,(10):63-63
女孩就要嫁给一位澳大利亚的小伙子了,他们相约到杭州千岛湖旅游。在锁岛上,买了一把铜质的锁,让工匠在上面刻上她和未婚夫的名字:雯、科比。科比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的爱人。字很快刻好了,女孩把锁挂在扶杆上。科比不解其意,问女孩为什么不把锁带走,而是挂在这里。女孩说:“这叫同心锁,这意味着我们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分开了,就像被锁锁住那样。”科比听了大惑不解。回到城里,科比一直闷闷不乐。终于,科比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两个人要锁在一起?”女孩说:“因为爱呀!”科比问:“难道爱就可以限制自由吗?”女孩笑了:“你不懂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梁行 《华人时刊》2007,(9):34-39
"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里一个古老的概念。有人说,不了解"面子",就不能了解中国人;同样,了解了"面子",也就不会对中国人消费只买贵的,不买好的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17.
有人坦言:"一看书就头晕",另有人走进书店或图书馆,看到一排排书架,则感到心口不适,呼吸急促,需要赶快奔出去,以免晕倒。这便是"晕书综合征",它代表一部分人,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刘绍义 《中华魂》2014,(12):38-38
正"隹"是什么?"隹"就是鸟。有人说,北方称鸟,南方称隹;有人说,张嘴称鸟,闭嘴称隹。《说文解字》说:"尾羽长的为鸟,尾羽短的为隹。"尽管事实上也不是尽然,但现代人多采用此说,故,"鸠占鹊巢"只能是长尾羽的"鹊",不能是短尾羽的"雀",雀巢鸠占了也没用,住不下。不管怎么说,"隹",是鸟的另一种称呼,毋庸  相似文献   

19.
正王振清这个人长得虎背熊腰,黑脸厐,不讲话时,表情很严肃,只要他张嘴说话,就很幽默、很风趣。初见王振清的人,都觉得他长得憨厚,像个大将军,也有人觉得他像个"黑脸包公",脸上"挂官相",总的评价就是个"武将"不会是"文官"。  相似文献   

20.
康德对"出现"和"自在之物"的二分,预设了"自在之物"的存在,但由于我们理性的局限性却又不能形成关于它的任何知识,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知道它的存在,也就是怎样从"此岸到达彼岸",因此,有人就批判康德说这一概念是对传统哲学中超验实体这一教条主义的让步,是与他的批判哲学精神不一致的。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其实康德意义上的自在之物并不是独立于思维的实体领域的一部分,而是一种思维工具,是我们人类思维在思考日常经验时必定要做的一种假定,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运行我们的概念机制,在这种机制中,客观化倾向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