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实质,历来争议颇多。主流声音断言,老子哲学的实质是"无为",并对"无为"作出了消极遁世和无所作为的解读。本文认为,老子的哲学的灵魂是"水德",而关于"无为",应当通过"水德"的准确把握,才能得到合适的解释。老子通过对水的观察和会意,给人们展示了一个自然平和恬适的精神空间。所谓"水德",具体表现为,谦卑低流,养育万物;静水流深,负重载物;胸襟博大,随遇而安;不避污秽,荡涤澄清;阴弱无骨,以柔克刚等等品质。水德,是老子哲学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人民性是柳宗元官德思想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仁政”思想是他从事政治活动的出发点和他的政治理论的核心;他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国家统治者的义务和职责;在吏民关系上,他认为,人民是官吏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提出了崭新的民本理论,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富有人民性的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在“无为”指导下的作为,同认识、心性领域的虚静无为相对,属于行为领域内的无为;在老子“无为”治国思想中,是朴治无为前提下的作为,同功利有所作为有明确的区分。朴治无为是老子无为治国思想的中心,属于纯理论方面的探求,在具体理论运用中就表现为术治无为,在治国行为过程中则表现为“为无为”。  相似文献   

4.
张其淦于民国八年十月作《老子约》四卷.他从“黄老之学”的视角来注《老子》,指出:《老子》之道是永恒存在之道,无名;道常“无为”才能“无不为”.黄老无为之治,顺万物之自然本性,不可有意作为使之过或不及;“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不以“仁义”、“圣智”、“巧利”和“政法”治天下.这在近代《老子》注家中可谓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在奴录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时期 ,政治冲突频繁发生。针对政治冲突老子提出了整合的方案 ,尽管其观点并没有上升到政治冲突理论的层次 ,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中 ,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老子》从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把化生万物的宇宙本体"道"的"自然"、"柔弱"、"无为"的本性推广到人类社会,化作"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为而不争"的为官之德,而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中的"循吏",则可以说是具有《老子》"为而不争"的官德的典范。"道"是万物生发之本,而"为而不争"的道德则是官之所以为官的内在根据。离开了"道"万物会失去生发之活力,而离开了"为而不争"的官德,官员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而走上邪路,社会则陷于不治。《老子》"为而不争"的官德论与司马迁的"循吏"都具有超时空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墨子的学术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官德思想,如“尚同”,“非攻”,“利民”,“兼爱”,“尚贤”,“非命”等。对其进行扬弃和吸收,对我们运思和构建当代行政伦理观和官德思想的理论体系,对党员干部进行行政伦理教育,解决当代官德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思想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从对立面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中看事物及其发展趋势,通过“有”“无”兼顾,以“无为”的形式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是老子辩证法的核心。将这一辩证方法运用于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一对矛盾的分析,提示我们从全局出发,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9.
老子著述的《道德经》,在"自然"、"道"、"德"、"为"四大领域中,极其精辟地概括了四对最基本的哲学范畴:"有",是指宇宙"自然"的各类个体;"无",则是指囊括万事万物无数个体的"自然"总体。"可道",只能在一定周期之内,起特殊支配控制作用;"常道",则反复在无数周期的总过程中,反复起普遍支配控制作用。"下德",只能取得微观的、个体的、眼前的、有形的、易于察觉的"利";"上德",则能谋获宏观的、总体的、长远的、无形的、不易察觉的"用"。"有为",是具体做这样或做那样的微观作为;"无为",是抽象谋筹国计民生总体方略的宏观作为。  相似文献   

10.
张高兰 《阴山学刊》2002,15(2):71-72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1.
李钟麟 《学术论坛》2005,(6):121-126
柳宗元的官德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官为民役、仁民爱物、公正无私、廉节自守、尊贤惜才、求真务实等等。在官德建设已经成为道德建设一大重点的当代中国,继承柳宗元官德思想中的精华,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特别对于提高当代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姜涵 《理论界》2013,(4):147-150
《老子》阐述了一系列政治哲学,无为是理解老子的关键。无为并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以此为径,达至有为;无为的本质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在无为理念的指导下,以百姓心为心、治大国若烹小鲜等思想也体现了民本意识。当前我国正深入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此过程中,政府要以广大民众利益为本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不断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老子哲学中强调"道法自然"、"自然无为"、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当今世界水资源缺乏等多种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失衡事件已引起普遍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如节约能源、退耕还林等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生态和谐的补救措施,无一不体现了老子哲学中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无为"与"无不为"的矛盾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官德是关乎国家兴衰、政权得失和人心向背的重要因素 ,官德建设历来为统治者所关注。从道德的他律与自律的辨证关系入手 ,认真分析和探索加强官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清慎勤的官德准则,读书、学贤、日课、研几等修身方法,构成了曾国藩官德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蕴含着不少闪光点。重温曾国藩的官德修养思想,对于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宝贵遗产的要求,改进和强化干部的官德修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短短五千字的<道德经>虽然涉及法律方面的内容不多,但是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法律思想."道法自然"是老子法律思想核心."道"即法自然.而无为而治则最符合自然之道.老子的思想是由"道"展开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老子开创了道家思想的先河,其后道家学者如庄子、列子、关伊等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无为、虚静等思想.从中国古代社会到当今老子思想不断传承发展到现代,其对社会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现在中国在发展中提倡和谐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文本,《老子》包含着多重哲学观念。本文从道与名、有与无、无为与为、本然之“在”、天与人、美与善等方面,对《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了考察,由此具体展示了《老子》关于道及人之“在”的沉思以及这种沉思的所见与所蔽。  相似文献   

18.
老子"无为"思想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 ,不能以外在的意志去制约它 ,更不应强作妄为 ,这样才能大有作为。这是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更是教育的艺术和境界。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感的个性化教育思想 ,只有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育主体的独立自主性、自由能动性和发展创造性 ,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中的巅峰性革命政治哲学文本,以其独特的语言范畴、深刻的自然秩序意识、辩证唯物的论说阐述以及对自然人性的肯定、对无为政治的诉求和对有为政治的否定,成为中华民族及至整个人类的珍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处世思想两大主流之一。老子的无为哲学是一种受挫者的哲学,是人们不得意时一剂心理疗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