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法人民事能力多元论是把法人盲目比附于自然人的结果.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无存在的必要,法人民事责任能力属于民事权利能力的一个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因此严格说来法人的民事能力只包括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传统理论关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受限制论及差异论均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制度功能相矛盾,把民事权利能力视为一个"空间"的论点将会使民事权利能力概念本身面临被解构的危险.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个"点",它具有一元性、平等性、不可分性、不受限制性,不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可分性、可受限制性.  相似文献   

2.
法人作为有独立支配的财产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应具有什么样的损害赔偿责任,有待学术界进一步探讨。一、法人的侵权行为能力与法人的过错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3.
民事权利能力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的人格制度,是现代民法主体制度的组成部分.自民事权利能力的缘起、设计目的并结合我国关于自然人和法人权利能力现行规定之缺漏及歧义考量,在人权保护日益完善之当今,权利能力制度的社会基础已经丧失.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存在与其说是实现其传统功能,不如说是长期适用该制度惯性的延续.现代民法均自民事主体诞生或成立起便赋予民事权利能力,不具有者已不复存在.从法律实效性出发,应该废除民事权利能力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我是法人”现象说起 一位企业家对人说:“我是企业法人。” 一位秘书将单位领导介绍给他人:“这是我们的法人。” 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在经济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说起来,法人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不少年了。1987年实施的《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就已经明确地给“法人”定了义:“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不是一个人,法人是一种组织。 在民事、经济活动中,有时是个人与个人打交道,有时是单位与单位、个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公民刑事的、行政的权利能力相比,具有平等性、广泛性和不可转让性。民事权利能力的物质保障性、法律性、真实性以及权利义务一致性是任何权利能力都具有的共性,不是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法人财产权法律性质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人财产权是法人得以产生和存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和基础,是立法形式首肯的内容.对法学界关于法人财产权、性质各种学说的评析,意在说明法人所有权、法人债权、法人知识产权共同构成了法人财产权这一综合性法律权利的完整内涵和外延,其中,法人所有权是法人财产权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7.
论社员权的概念、性质与立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社员权是一项不为人们熟悉的民事权利。社员权,指基于社员资格或地位,社员享有的权利总称。在社员权的性质上,存在诸多错误认识。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社员权应当进入民法典。社员权规定在“法人”章节为宜,同时在“民事权利”章节中宣称自然人、法人享有社员权。  相似文献   

8.
非法人组织作为一类特殊的法律主体,独立于自然人和法人之外。它是依法成立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不具备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的组织,在德国被称为“无权利能力社团”,日本则称其为“非法人的社团与财团”。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法人组织以不同的类型和形式独立参与民事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立法上给予非法人组织以民事主体的资格,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民事主体的角度分析,非法人团体有着不同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特征,但它们的法律特征和现状完全符合确立民事主体的相关要件和标准,我国民法典应该打破传统的民事主体二元结构,赋予非法人团体民事权利能力,使其成为我国第三类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澳门《行政》杂志第4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另一类民事主体。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民法一般都对法人作了规定 ,澳门与内地的民法同属大陆法系 ,亦都规定了法人制度。关于法人制度的规定 ,前者主要体现在新近本地化的《澳门民法典》中 ,而后者则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中(内地目前还未制定统一的民法典 ,《民法通则》处于民事基本法的地位)。作者对两地关于法人的概念、分类、设立原则、民事权利能力、机关、住所等问题作了比较。(叶普照摘编)澳门与内地法人制度若干问题之比较@冷铁勋  相似文献   

11.
非法人社团作为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弥补政府与法人社团的失灵、促进社会福利供给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囿于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其在实践中面临着合法性和参与民事活动的困境。借鉴国外的立法,我国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赋予非法人社团民事权利能力,承认其既不同于法人,也不同于合伙的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予以相关的制度构造。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法学理论中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代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指代表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法人的主要负责人。这种表述可经常见之于诸多的法学教材、词典、司法文书及政府公文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和理解与我国的立法和法学实践是不一致的,其主要理由是:其一,从立法角度看,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篇是只运用了“法定代表人”的称谓.尚未见到使用“法人代表”这一称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国家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时,是民事权利的特殊主体。在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中,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经济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人,因为“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经济合同法》第二条)虽然,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同法人之间  相似文献   

14.
“法人腐败”问题及其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法人腐败”,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为了谋取法人(单位和部门)利益,在法人意志支配下,并以法人组织的名义所组织实施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其他腐败行为。法人腐败现象产生蔓延的原因是多重的,其经济原因主要是:部门和企业利益的明晰化和强化以及法律制约机制的不完善;不完善的财税分配制度所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法规不健全,市场竞争和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经济转轨时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法人行为的无序化;市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法人组织数量的大量增加和法人成份的复杂化,等等。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后形成的全部财产——法人财产权利,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三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论“法人腐败”的性质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法人腐败”,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 ,为了谋取法人 (单位和部门 )利益 ,在法人意志支配下 ,并以法人组织的名义所组织实施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其他腐败行为。法人腐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腐败”和“群体腐败”现象 ,它具有“团体性”、“组织性”、“合法性和欺骗性”、“行业性和普遍性”、“权力性和职务性”等特点。法人腐败是一种深层次的腐败现象 ,是一种“系统腐败”、“体系腐败”和“结构腐败”。  相似文献   

17.
“人格”与“民事权利能力”这两个词是民法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界定两者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民法基本理论和了解民事法律法规编纂体系的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人格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内涵、来源及法律属性角度,对人格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除了我国《继承法》第28条对胎儿利益予以保护外,我国现行立法对胎儿是否有民事权利能力均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为实践中未出生的胎儿遭受意外侵害进行赔偿时没有法律依据,本文从胎儿有无民事权利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民事主体是依据民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民事诉讼当事人是能以自己名义向法院起诉或者被诉,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人。民法历史上经历了"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变迁,自然人、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相继得到确认。但对于非法人组织、合伙等第三类主体,各国均一度出现了民事主体与诉讼当事人范围的某种程度的分离。在中国编撰民法典的过程中,应当吸取经验教训,确认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三元民事主体地位,以实现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具体分析了合伙式联营主体的民事权利和义务:联营各方享有共同经营、共享利益的权利;联营各方承担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义务。并指出在这方面合伙式联营与法人式联营、合同式联营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