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休闲之都”。在分析扬州发展休闲产业意义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环境、资源、区位、经济发展五个方面论证扬州构建“休闲之都”的优势,提出扬州构建“休闲之都”的对策构想:强化政府职能,构建休闲发展的保障机制;合理布局休闲设施,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加快创新步伐,提升传统休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文化娱乐业;加强环境建设,提升文化休闲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
“古今以智相积,而我生其后,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生今之世,承诸圣之表章,经群英之辨难,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 方以智《通雅》卷首之一,《考古通说》 一、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文化”,既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又是一个近代引入的外来词汇。 早在先秦,“文”、“文化”等字样已屡见于各种典籍。《论语·学而》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道艺,即诗书礼乐之类;《论语·雍也》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谓,自然形态胜于人为形态的谓之“野”,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学者藏书既有助于学者的学术事业和人生,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藏书和文化传承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任大椿字子田,又字幼植,江苏兴化县人。他与汉学大师戴震关系密切,对戴执弟子礼,是清乾嘉年间形成的扬州学派的先驱。扬州学派产生的特定社会条件是:雍乾之世,社会相对稳定,封建统治者又大兴文字狱及“崇尚经术”,考据学派应运而生。扬州居南北交通要抠,经济繁荣,是为文人荟萃之区。卢见曾任两淮盐运使时,因卢雅好文学,广接通人,皖、吴两派汉学大师戴震、惠栋都曾客卢所,对扬州学派影响很大。扬州学派则集皖、吴两派之大成,取得的成就又非皖、吴两派所能限。至于对扬州学派的评价,前人迭有专论,兹不赘述。  相似文献   

5.
两宋数百年之历史 ,尤重国家图书的收集和整理。由于统治者积极奉行“广开献书之路”的政策 ,采取了有效的“据目求书”、“奖赏献书”、“专使访书”等措施 ,使“三馆”、“秘阁”书库的藏书得到了迅速补充。纵观两宋国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史 ,虽历经 30 0年沧桑 ,却呈兴衰起伏之状。至南宋末年封建国家藏书数量达到唐宋以来藏书历史发展的顶峰 ,这无疑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徽商与扬州     
徽商,是我国明清时期一大商人集团,对全国社会经济产生过重大影响,对某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资料表明,徽商与扬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对扬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均产生过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近人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说:“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因此,研究徽商与扬州的关系,对了解明清时期扬州城市历史发展的原因,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中国,中国藏书的发展史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历史社会的烙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几乎无不影响于中国历史藏书的兴衰隆诎;而自然经济的历史变迁、文化学术的时代盛衰也无不同中国历史藏书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中国历史藏书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历史社会生活的全面了解,也有助于学者对中国文化史的完整认识。正如现代史学家吴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09--1969) 在1933年《江苏藏书家史略》的“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学者苟能探源溯流、钩微掘隐,勒藏家故实为一书,则千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长、学术之升沉、社会生活之变动、地方经济之盈亏,固不难一一如示诸掌也。”  相似文献   

8.
清代康雍乾盛世,东南文化集中在杭州、苏州、扬州三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而扬州的园亭,又多为骚人墨客诗文酒宴之所。据《扬州画舫录》载:“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梦星)篠园及郑氏(侠如)休园为最盛”。程氏篠园有程松许谷为之图,郑氏休园,其子为光辑为《休园志》若干卷,均见《画舫录》载。而马氏小玲珑山馆有无图、记,未见记载。近于京郊访问老友姚蔼士先生于安外辛店村,竹篱低舍,居处湫隘,而壁间所悬,  相似文献   

9.
海源阁藏书经过杨氏四代人的搜集积累,形成了自己的藏书特色.杨氏藏书遵循的是"海源"思想,藏书之"源",表现在版本上即是崇尚旧刻;内容上重正"经"正"史".藏书之"海",则是在追古的同时,又广泛搜罗其他版本,即使明清版本、海外版本亦尽行收藏;就内容而言则又不惟正"经"正"史",对这之外的其他经史著作以及蓄藏极富的子集作品也极尽囊括.因为治学溯源,决定了杨氏藏书之精;又因治学求博,决定了杨氏藏书之广.杨氏藏书既以质取胜,又以量取胜."精"和"博"是其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朱自清散文生动表现了扬州旅游文化、美食文化、风俗文化;扬州儒商文化精神的“儒雅”与“浮躁”影响朱自清人格的铸造;扬州美女文化与方言文化构成其散文特殊的审美机制,而使其散文成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王渔洋扬州文学活动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渔洋(王士)是清代“神韵说”的倡导者,康熙年间,他主盟诗坛达50年。本文评述他在扬州5年文学活动的成就和影响:康熙年间的两次“红桥修禊”,为扬州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其后的卢见曾、曾燠、伊秉绶等人的“红桥修禊”,乃至臧的“冶春后社”,都是王渔洋的余波遗响,扬州文化的振兴,王渔洋是第一功臣;王渔洋在扬州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写景诗的创作,是他标举“神韵”的早期的体现;王渔洋大量的创作实践,以清新平淡的风格取代了遗民诗凄清愁怨的格调,为他日后主盟诗坛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扬州这块沃土造就了一代诗才王渔洋,而王渔洋在扬州的活动,又为扬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乡土文化研究”专号今天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本校和扬州师院两家学报编辑部为发扬地方特色,推动乡土文化研究,挖掘、整理、研究苏州、扬州两个著名历史名城的文化硕果,并使之发扬光大,更好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而共同商定分别编辑出版的“专号”。1986年是苏州建城2500周年,苏州大学学报专号亦是配合纪念活动的一份献礼。  相似文献   

13.
关于唐代转运使的治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转运使成为固定职官以后,便有了治所。可是,治所在哪里呢?至今还是一个问题。1982年出版的《中国史稿》第四册第五章第四节说“唐朝盐铁转运使的治所设在扬州”。其实这种说法很早就有。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20《赋役·漕运》说:“扬郡为江淮津要,唐都关中……皆转漕东南,设转运发运等使,驻节于此,以经理其事。”又在卷35《秩官·盐铁使、转运使、发运使》中,把从裴耀卿至柳灿等五十七人,全部作为在扬州的职官。这无疑是认为盐铁转运使统统都在扬州治事了。另外有一种说法,虽然不明确说盐铁转运使的治所在扬州,但认为“唐代盐铁使久驻扬州”“长期驻在扬州”。  相似文献   

14.
“莲性寺东园”,位于瘦西湖南岸,园门与五亭桥对峙,始称“贺园”,园在莲性寺之东,所以又称“东园”。“东园”久废,然“莲性寺”、“云山阁”、“白塔”尚存,这里是瘦西湖风景区建设较早的地方,也是扬州历史上的文化之区。一源远流长的莲性寺“莲性寺”原大门南向,主体建筑于白塔之南,清代早中期这里原有两个寺庙,法海桥对面原为“关帝庙”,“关帝庙”西为“莲性寺,寺南建殿,寺后建“白塔”,(见李斗《扬州画舫录·桥西录》)原“莲性寺”今已不存,今日的“莲性寺”是清光绪中叶后重建的。其方位改为原莲性寺之东,面东向。  相似文献   

15.
扬州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它几经兴衰,清初又发展成为我国东南地区一大商业城市。“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它的城市经济实力极为雄厚。那时全国赋税之半来自盐课,而“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因而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李斗《扬州画舫录》对清代前期扬州城商业繁荣景象有具体的描绘。本文以此书为主,结合其他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对此时期扬州城市经济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扬州昆班曲社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扬州的职业昆班和家庭昆班同时兴盛。清代康熙和乾隆历次南巡,盐商巨贾为接驾而组班献演,使扬州成了全国剧坛的中心,造成了昆腔“七大内班”的特殊声势。光绪年间,“扬州老洪班”进驻上海,在集秀戏园公演了五个多月,实力惊人。此外,扬州又流行业余的昆曲清唱,时至今日,扬州的曲社仍一脉相承。这是扬州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7.
廖茂财 《社区》2010,(11):15-15
浙江自古以来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昌盛,享有文物之邦的美誉,这和浙江藏书事业的发达是密不可分的。浙江历代藏书楼之多,藏书家之众,藏书之丰富,在全国也是尤为突出的。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人文渊薮”之地.这不仅为浙江文化史写下辉煌的一页,形成了浙江文化的一大特色,还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繁荣和保存祖国古代文化遗产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活动文化特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活动源远流长 ,具有五大基本文化特质 :独特的文化景观 ;由藏书阶层性体现出来的极高的文化品位 ;藏书多样性背后的“仁人爱物”精神 ;作为藏书家个人性情与志趣表征的“藏书精神” ;与公家藏书互为补益的多元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上古时期扬州概况探讨扬州之名,早见于《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及《吕氏春秋·有始览》,是中国古代的九州之一。它虽然包含现在的扬州市在内,但范围却大得多,大致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上海、浙江、福建诸省市和广东、河南、湖北的部分地方,疆圻极广。秦朝以后,扬州才逐步由自然区域变为行政区域,辖境则愈划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以来,颇多“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郑板桥语)。扬州本土和客居扬州的文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敢鼓敢呼,在不同时代,曾以不同样式,“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枚乘的《七发》开汉大赋劝百讽一的先河;唐代诸多诗人皆借隋讽唐;元代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曲制作新奇,揶揄百端;明代宗臣《报刘一丈书》抒发积愤,痛快淋漓;清代吴敬梓客死扬州,《儒林外史》也于扬州付梓,分明是揭示文人心态的利刃;……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了一位位讽刺文学的巨擘;扬州政治、经济、民情习俗等社会生活百态,也为一篇篇讽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活水源头。扬州讽刺文学的杰出成就,树起了我国讽刺文学的一座座丰碑,达到了作家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