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面首”这个词,过去《辞源》一类词书没有把它的词义源流查考清楚,去年徐铸成先生写了一篇《面首考》,根据他为《汉语大词典》收集的资料,提出“面首”有壮丁、壮汉等五六个义项,认为这是“大大冲破了旧辞书和日本的《大汉和辞典》的只列山阴公主的‘面首’一义”。  相似文献   

2.
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选取了所收录的所有"目"部字共26个,以内向型《现代汉语词典》和外向型《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作为工具书,对其中的释义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某些义项的去留问题、释义模式、释义词语,印证了《学汉语》释词模式的进步意义,其创举在于不惜牺牲大篇幅使释词难度降低,达到"易查、易懂、易学"的目的,在义项去留问题上,生活中常用的义项、引申义义项应该保留在词典中反映生活、反映词义演变顺序。在释词和顺序、释词和限定成分的进一步完善和考究上值得引起充分重视和学习。然而也有不足,释词中出现了被释词,循环释义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3.
周阿根 《学术界》2006,(3):114-119
《汉语大词典》中一些方言词语释义存在疏漏或不确,某些方言语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释义的线索。文章利用这些方言资料,对《汉语大词典》中“判”、“响”、“”、“锥”、“滴”、“坑”、“炉”、“掠”“、扌歪”“、纂”、“猴”、“挺”等12个误释的方言词进行考辨,经过分析和论证,我们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以期《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相似文献   

4.
“宾帝”一词 ,古代典籍中多有用例。《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均未收录。《汉语大词典》为单独义项 ,释为 :语本《逸周书·太子晋》 :“吾所三年将上宾于帝。”孔晁注 :“言死必宾于天帝。”后即以“宾帝”指先帝。孤证为唐代沈期《追册章怀太子张良娣文》 :“恩绝宾帝 ,七日无归 ;义申从子 ,百龄先谢。”按 :《汉语大词典》释义错误。“宾帝”非指“先帝”。孔晁注文“言死必宾于天帝” ,当为“言死必宾于先帝。”从词性上看 ,“宾”乃名词意动用法 ,“宾帝”即“以先帝为宾”。《大词典》收“宾天”一词 ,即以天为宾 ,婉指帝王死亡。…  相似文献   

5.
钟焓 《西域研究》2005,(1):60-64
本文对见于《明实录》和《高昌馆译语》中的“阿鲁骨马”一词在当时的含义进行了考察 ,对李盖提给出的“纯种汗血马”释义提出辩驳 ,依据汉文记载并结合语言分析指出 ,它的词根是突厥语arγu -,原义是指混血马 ,与早先见于辞书的阿尔浑马词义近似。而所谓“纯种汗血马”之义纯属晚出义项 ,与明代的实际情况不符。文章还附带论述了它在蒙古语 -满语中的传播及词义变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体现当前汉语辞书研究最高水平的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由于各种原因在义项、书证、释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之处。建国以来,在楚地和秦地出土的大量简牍文献,尤其是其中的《遣策》等材料为汉语词汇史特别是量词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主要体现在增补词语义项、提前始见书、订补释义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6,(1):95-100
《学生古汉语词典》的成就主要有:适用面广,释义具科学性与人性化;与时俱进,条目义项释文后特别提示"注意",既温馨又传知识;《词典》插图64幅,作用不凡;新版对旧版的修改,对《词典》质量影响大的是对释义的改正。但也存在一些舛误,如:望文生义,诠释致误;以偏概全,似是而非;不明词性,误解词义;不明修辞,笼统不切。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个别字释义不全面。本文对“一”部字如“甫”“丈”“吏”“丘”的释义进行补说。其中有的字义《大词典》也漏收,本文也做了交代。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汉语里的词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百万计,而一个词又有很多义项,有些甚至有几十个义项。比如对“方”的解释,新《辞源》列在读fang音下面的义项有18个,新《辞海》列有25个,《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列有36个,台湾《中文大辞典》列大的义项49个(含通假义义项),加上小义项总共60个。试想,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都认识的“方”,竟有这么多的解释和用法,那么,要掌握几千个常用词的用法该花多少气力!而有“方”参加组合的多音词就更多得惊人,如《汉语大词典》就收到了三百几十个(专有名词除外),并且大部分又不止…  相似文献   

10.
同义复词是古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词汇现象。《汉语大词典》在收释同义复词上,存在着释义错误、义项遗漏、词条失收、孤证待补、书证滞后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中型语文工具书,具有收词精当、训释准确等优点.修订后的第六版较之原版有了很多改进,但在古语词释义方面依然存在义项分合不当、漏收义项、释义不确等问题.对此,辞书编纂者除提升自身的训诂学修养、利用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外,在释义中还应注意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古语词泛指与特指的区别以及词义的传承性、系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阅读古籍,特别注意常用虚词“以”的支使义,因为我发现这一义项除裴学海先生的《古书虚字集释》谈到外,《尔雅》以后的各类字词书均未言及。这就使得很多语文工作者忽略而不甚采取这一义项,从而造成有些句子释义扞格难通。例如《孟子·公孙丑上》:“管子以其君霸,  相似文献   

13.
《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女史”释例商榷郑之洪1980年修订版《辞源》第一册第729页、1980年缩印本《辞海》第1096页以及1989年版《汉语大词典》第四册第257页,均对“女史”为“古代女官”作了肯定性的释义。三书均主《周礼》的,特别...  相似文献   

14.
吉发涵 《齐鲁学刊》2003,(3):138-141
《汉语大词典》虽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质量最高的一部大型语文词典 ,但个别词目的释义仍有可商订之处。如对“三武”、“人事”、“少御”、“尖团音”、“台铉”、“咬舌”数词的释义就或有错误或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李智 《北方论丛》2007,(2):69-71
释义作为词典的灵魂,一直是评价词典编纂质量的标准。“义素分析法”以其对词义微观结构分析的有效性,为更加科学、精准的词典释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义素切分角度的随意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使学界对这一理论多有质疑,因此在词典释义这一应用领域中,“义素分析法”的价值并未得以充分显现。以词义系统为依托,在一个维度上、有层次的穷尽性切分,是这一理论应用到词典释义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说文通训定声》是第一部对词义做全面探究的专著,朱骏声在书中明确提出“别义”概念,将“别义”和“引申义”“假借义”并列起来作为独立的义类进行说解并且使之系统化。朱骏声所界定的“别义:’义项的性质非常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词义系统内部的混乱。朱书“别义”有的属于连绵词的意义,有的与本义实为同一义项,有的实为同形字的意义,有的实为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等等。  相似文献   

17.
熊昌华  张显成 《殷都学刊》2011,32(2):96-100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弥补了秦代传世文献的不足,在编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时,也将其作为引文材料。限于各种原因,《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还有一些《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未收的副词(或义项),以及两书虽已收但引例晚于睡简的副词。本文主要是对这两类副词作一些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间”有表示方位的“处”义。此义词典释义不当,且例证有误。“间”第一义项为“中间;内”,第二义项为“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第二义项释义模糊,不如释为“处”义更为精确。如“(谢)尚对死马坐,须臾,马忽自门外走还,至马尸间便灭,应时能动,起行”(《搜神记》卷二.夏侯弘)。“间”第二义项,引“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为证,细玩文义,其“间”为“中间;内”之义,因此该例证当为第一义项。词典含“间”的条目偶有可斟酌之处,兹略举几条。“此间”条目例证太晚。而“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三国志.蜀书.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卿”字的字形构造和在文献中的用法两方面的分析,认为“卿”的本义应当是“飨食”,“卿”是“■(飨)的初文,其它各义项和用法皆从本义而来。同时,本文还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在处理初文和本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鲁迅把自己的第二本小说集取名《彷徨》。书名“彷徨”一词,在《汉语大词典》里有6种释义:(1)徘徊;(2)盘旋貌;(3)优游自得;(4)谓坐立不安、心神不定;(5)犹疑不决:(6)虫名。第6种作“虫名”释义的辞条引《庄子·达生》:“野有彷徨,泽有委蛇”。成玄英对“彷徨”注解说:“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