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莉的作品充满真实的力量,具有超远深长的哲学意味,传递着池莉穿越否定后的思索.池莉作品中所蕴涵的生存哲学主要体现在:爱情的虚幻与婚姻的沉实,生存的压力与生命的坚韧,男性的无奈与女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精神的高度,对池莉作以个案分析,从三个方面探讨她是如何走向女性主义创作之路的,然后结合她90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分析池莉从关注女性、到反观男性、直至批判男性、颠覆男权的女性观之发展过程,说明90年代的池莉走的是一条切实的女性主义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派小说家池莉在她的小说里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人的婚姻与爱情真相 ,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婚姻与爱情的本来面目 ,她对传统的虚假的“爱情神话”进行了无情的颠覆和质疑。池莉还在其小说中描写了新形势下人们心灵的骚动与欲望的喧嚣。  相似文献   

4.
池莉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风潮的代表作家,其众多作品都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特别关注和思考。在十几年的小说创作中,随着作家个人经验和阅历的丰富,这种关注和思考经历了懵懂、觉醒、自觉、和解四个时期,最终形成了池莉独特的女性意识。试图通过对池莉在十几年的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演变,来探究她对女性角色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男性作家,宁肯小说以“超性别”的视角,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与思考,展现了各种形式的性革命给婚姻制度带来的冲击以及当代社会两性关系的多样化发展态势。从传统婚姻对女性的桎梏,权力对女性身体的强行侵占,女性对男权制社会中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之反抗,具有探索性质的“拜访式同居”,对最本质的两性关系的追寻,到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探索,宁肯写出了变动中的两性关系,几乎囊括了当代社会各种两性关系模式,展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两性关系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其中,宁肯既自觉地克服了男权意识,超越了性别壁垒,又在文本中努力践行他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6.
黄静 《南都学坛》2000,20(2):46-48
本世纪 80年代后期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世俗文化的兴起 ,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随之变得愈来愈实际。与之相应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也逐渐从对理想的追寻走向了对现实的确认。女性文学的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爱情婚姻观 ,人生价值观 ,男女两性关系。张洁与池莉是这一转变的两个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创作精神在不断分化,作家们逐渐从一种“共同的话语”世界中分离出来。池莉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实现了创作的转型。这种转型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重心的转移、叙事模式的嬗变、女性意识的彰显。转型后的池莉走向了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变数:论《看麦娘》对池莉小说创作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对池莉中篇小说《看麦娘》的解读,从女性与时间,女性与话语,女性与生命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小说在女性意识的凸现方面给池莉创作带来的变化。并且在透视这些变化对于池莉创作的意义时,着重指出了变化的深层本质。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池莉的创作风格有两次较为明显的转变,创作视角从中性立场到坚持女性视角创作,从两性的激烈对抗到渐趋平和,池莉小说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逐渐成熟,通过对池莉各时期作品的梳理,可以分析其创作历程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不谈爱情"是池莉的一个文学命题,也是她对现实生活的价值判断。在池莉看来,爱情是超离现实生活的,本真的生活现实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婚姻和日子,没有高雅的爱情。池莉以此表达对现实生活中世俗男女的同情和启蒙,突显存在就是强者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带给世俗的是冰冷的夫妻和婚姻观念。池莉的这种爱情——婚姻观中存在着道德悖论,降低了文学对现实的审美价值,带来文学对现实生活的错误认知,彰显了池莉小说媚俗化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研究的背景与特点;然后对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女性婚姻移民迁移的态势、原因、婚姻迁移女性的特征以及婚姻迁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女性婚姻移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应加强研究的领域进行了讨论,提出应从社会融合的视角和社会网络的层面对迁入地是大城市的女性婚姻移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杜甫研究继承与创新表现为如下三方面:一、杜集及有关资料之考订整理;二、对杜甫及杜诗之研究;三、杜诗的鉴赏与普及。其中对杜甫及杜诗之研究又可分为50年代前、80年代前、80年代后三个阶段,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鸽,一直把婚姻、家庭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她用自己对婚姻、家庭一贯冷静而又略带残酷的剖析,还原婚姻的本质,以女性的视角展现婚姻中男女两性的纠结,折射人性背后的矛盾。鲜明的女性写作风格和无法逾越的男权文化规范,让王海鸽在创作心理及人物形象塑造上都经历着认同、归附与叛逆、反抗的博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90年代,女性小说呈现出世俗化与个人化倾向,其中世俗化写作以池莉、张欣为代表,主要表现为世俗关怀,而个人化的写作则以林白和陈染为代表,主要是通过躯体显示女性的独特欲望和个人化体验。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海沦陷时期颇受市民欢迎的《万象》杂志,在对新文学的吸收、反思和现代市民精神的汲取中,从夫妻私人空间、感情交流角度透视婚姻,直面婚姻的现代矛盾;对“小儿女”恋爱心理、畸情恋爱给以现代揭示;对女性,较多地强调女性家庭功能而缺乏女性意识,但在时代大潮冲刷下表现了不少体现革命性的女性形象,又从现代市民立场出发,发掘到舞女、影星一类职业本身的都市现代性质。《万象》代表了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由洋场社会延伸到每个家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池莉作为一名当代女作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在她的作品里塑造了许多婚姻悲剧里的妻子形象,如段莉娜、戚润物、曾芒芒,等等。这些妻子尽管知识水平和经历各不相同,但是她们都渴望拥有作为妻子的幸福,因而面对丈夫的婚外情,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反抗。然而,面对传统婚姻中女性主体意识丧失的困境,她们却是一群顽强抗争的弱者,而要改变这种地位,更加需要的是女性自身的冷静反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时代转型的角度, 从开放的婚姻观念、自由的婚姻方式、追寻真爱的婚姻实质、走向独身的婚姻趋势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张欣小说对都市女性婚恋心态的剖析。论者认为: 张欣成功地展示了 90 年代商业背景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 真切地表达了她们面对情感与欲望二元对立冲突的复杂心态和两难选择, 并试图为之寻求新的生存价值, 显示了别具一格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文艺上也带来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在电影方面,影响突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中国也出现了具有西方女性电影特点的中国女性电影。只是中国的女性电影,有着中国特色,即在女性意识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的女作家张爱玲,采取了不同于二三十年代诸多作家对爱情的浪漫谛克的描写立场,而是承接起鲁迅之后对世俗婚姻的关注,以更为女性的角度,深刻地剖析了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不幸命运,生动地描绘了丰富多姿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崛起于30年代的萧红就像一颗灿烂耀眼的新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大放异彩。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是从女性的生育苦难和爱情、婚姻悲剧三方面来展现北方农村底层妇女的生存悲剧,从而阐释出女性在男权话语系统下的卑下地位。而这种别具风格的叙说方式与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