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论》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以来,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就不断地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抨击。有的说,《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与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矛盾”;有的说马克思的转形程序有“错误”;有的说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是“无法同时实现的”。近90年来掀起了好几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的科学的、完整的利润学说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建立的。这是他运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科学成果。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这一科学成果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一部“光彩夺目的”和“最惊人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99页)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托付,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的过程中,在许多方面补充和阐发了马克思的利润学说,进一步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历史过渡性,从而对马克思的利润学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内,在分析简单再生产下两大部类的交换关系和实现问题时,曾对第Ⅱ部类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将其划分为Ⅱ~a(必要生活资料)和Ⅱ~b(奢侈品)两个分部类,进而来分析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问题。那末,在把第Ⅱ部类划分为Ⅱ~a和Ⅱ~b两个分部类后,两大部类间的交换图式又将如何呢?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第四节内在对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进行分析时,曾把第Ⅱ部类划分为Ⅱ~a(必要生活资料)和Ⅱ~b(奢侈品)两个分部类。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并假定了Ⅱ~a和Ⅱ~b的资本家各以其收入的3/5用于必要生活资料,2/5用于奢侈品。在对第Ⅱ部类作了Ⅱ~a和Ⅱ~b的划分并对两者资本家收入的花用方向的比例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解决导致古典学派经济学破产的两大历史难题之一即平均利润率和价值规律的矛盾时,区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首先提出了价值转形的理论。根据《资本论》第三卷前两篇的分析、整个转化过程的两个阶段和一系列中间环节可用下图来描述和模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价值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关于股份制经济的论述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资本论》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运用他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中,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学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就初步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参见《资本论》第一卷,第95页;第3卷,第926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明确地区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参见《马克思恩斯格选集》第三卷,第12页。)后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第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于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后两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准备付印和出版的,第二卷于1885年出版,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先后被翻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出版。1872年4月8日,《资本论》第一卷俄译本在彼得堡出版,它是《资本论》的第一个俄文版本,也是《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版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不同,因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产生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四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本文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五年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一百周年和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一百年前,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公开出版了。如果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士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那末,《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肯定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胸膛刺戳的最锐利的匕首。它向人们严肃地宣告,资产阶级丧钟再次敲响,资本主义的整个大厦将要倾倒。同时,《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也给资产阶级学者的庸俗理论予以致命的打击,因而它同样遭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无耻诋毁。但不论资产阶级及其御用学者采取何种伎俩,《资本论》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0.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马克思说。(全23,页12) 马克思是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这样说的。众所周知,《资本论》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周围凝结起来的核心——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污秽的东西”(全23,页829),揭示了资本家不过是人格化的资本,他们的心是装在钱袋里的,他们的灵魂是最卑劣的。马克思坚持不改变客观事物真相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初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一卷第8页)对于马克思在这段话里提到的“生产方式”确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它直接涉及《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从而也涉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因此,我认为应弄清两个问题,一是马克  相似文献   

12.
张薰华、洪远朋两位同志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Ⅳ.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一节的注释中认为,工人阶级也参加奢侈品的消费,这是马克思的假定。(张薰华、洪远朋:《资本论提要》第二册,第140页)这种解释,我认为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曾提到,股份资本的增加是延缓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之一,但没有展开分析。一般认为股份资本并不要求获得平均利润,它只是凭借股票取得一定的股息,而股息一般小于平均利润。股份资本只取得较小的利润率的事实,对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过程起着延缓作用。这样似乎太简单,应展开说明。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第三卷在分析资本主义银行时,阐述了银行利润的确定和来源问题,指出“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银行的利润一般地说在于:它们借入时的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资本论》第三卷,第453页。下文引语凡只注明页数者,均见同书。) 在政治经济学的讲台上,对马克思这段论述通常的解释是: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的资本主义企业,它如同经营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的资本主义企业,同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其利润率一般不能低于社会上的平均利润率。但是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资  相似文献   

15.
任维忠 《中华魂》2011,(5):37-41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观点是其剩余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专门讲《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接着在第二卷、第三卷逐步展开,重点在揭示资本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此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性。  相似文献   

16.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学术界观点各异。在设计货币流通量规律公式时,许多论著(包括一些权威性的工具书)都避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的“最后减去”这个重要补正。本文以《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为依据,按照马克思的原意,详尽论述了对货币流通量规律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第二十章分析了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及实现问题、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及实现问题之后,在第Ⅵ节《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中进而分析了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及实现问题。马克思对这一节所费的笔墨不多,学者们也多不予重视,其实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这些问题是:(1)第1部类内部的交换是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之间的交换?如果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之间的交换,第Ⅰ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如何获得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2)第1部类为本部类再生产所生产的生产资料总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逝世已经90周年了。在这个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对《资本论》所作的巨大贡献。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表现在:一是马克思逝世以后,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二是通过为《资本论》写序言、插入语、加脚注,亲自写第三卷第四章和为第三卷写增补等,补充、丰富、发展和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作为对恩格斯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中价格与货币理论再认识爱新觉罗·恒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市场经济的问题很多,内容十分丰富。如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生产、交换、分配乃至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货币流通理论对制定货币政策和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货币信用体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所建立起来的《资本论》这座宏偉的大厦,是以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剩余价值学說的历史批判而最后落成的。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学说史》看作是《资本论》的終卷、即第四卷,說这卷书是以历史的形式复述《资本论》前三卷从理论上所考察的那些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資产阶級經济学的过程中所发揮的自己的理论,特別是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地租的理论、关于經济危机的理论等等,成为《资本论》前三卷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