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化现象,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深度融通和广泛渗透,当代汉语语用现实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呈现出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英语汉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词语在英汉语当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同样也反映在所使用的文化动物词语中。本文分析了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人文特点 ,并从人类文化进化的角度对动物词语在英汉语中的个性与共性进行了阐述和对比。结论是应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对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化背景对汉语和英语词语的影响包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价值取向、科技和经济文化、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是为了处理好文化背景与英汉词语的关系,学习英汉文化,保持良好的文化交流心态,努力将汉语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化现象,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深度融通和广泛渗透,当代汉语语用现实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呈现出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根植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汉英词语文化内涵意义没有完全、决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6.
回族使用汉语历史悠久 ,似乎并无讨论的价值 ,然而作为一个民族 ,受其宗教信仰、社会历史等影响 ,在语言使用中必然会呈现出与汉族不同的特殊词语或词语相同而义殊的现象。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说 ,回族语言是回族民族特征与汉语的一种结合体 ,是回族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分析回族语言特点有助于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7.
国际汉语初级教材需要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将文化因素适时、适量地呈现给第一次接触汉语文化的中学学习者。教材编写要格外注意承载文化差异的五类文化词语的编排选择问题,尽量减少失误。三套较有代表性的海外汉语教材对五类文化词语的选择和编排,都达到了根据汉语语言学习规律,根据语构、语义和语用层面不同的学习阶段,阶段性、系统性讲解汉语文化因素的要求,但是在某些方面,如文化适应性、地域性和文化多元性方面还有失误。  相似文献   

8.
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反映,是社交礼仪的重要方面,而称谓词语正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导致汉语称谓和英语称谓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9.
由于文化心理的不同,汉语、日语对转折复句关联词语的使用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差异。汉语转折复句关联词语的使用有意合法和形合法两种形式,而日语没有意合法,只有形合法一种形式;关联词语的使用分类,汉语重在内容方面,而日语重在形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索2000年版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词语,对照相关的英语词典,列出了有关文化空缺词语的若干词项,理清了文化空缺词语的主要类别,并逐一列举例证。目的首先在于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使读者,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充分认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空缺词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向其提供针对文化空缺词语的练习素材;其次,希望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学习者在其汉语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的真谛;最后,文章也试图激发出研究文化空缺词语的更大兴趣。  相似文献   

11.
汉语、印尼语中的"红(Merah)"字词语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引申意义,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对其进行研究能有效提升对词汇的跨文化理解。由于红色概念义的普适性与文化意义某些层面的相似性,两种语言中"红(Merah)"字词语的引申意义在某些义项上呈现互文性;但由于两种文化向红色赋值的深层意蕴存在差异,二者"红(Merah)"字词语引申意义也存在差异。在印尼语"Merah"语素词语中存在而汉语"红"字词语缺失的义项有:"孩子""火""偷听";在汉语"红"字词语中存在而在印尼语"Merah"语素词语中缺失的义项有:"喜庆、吉祥""革命、社会主义、共产党""顺利、成功、有名气、受欢迎""股息、金钱回报""姻缘""花""血",对于此类文化关键词,汉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词汇知识的把握,逐步构建留学生汉语文化关键词的词汇知识系统,增强其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进行了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包括成语.汉语佛教成语有多种来源,如佛教词语与汉语传统词汇的结合、梵文音译为主的佛教词语、汉地僧人的禅语等,其中佛教词语与汉语传统词汇的结合是主要的构成方式,包括佛教用语与汉语传统用语直接结合;汉语传统用语被赋予与佛教相关的新的意义;汉语固有词汇意译佛教梵语;汉语与佛教共有相同词汇相结合.梵语与汉语的融合,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典故词语的生成有一定的随意性。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意择取典源的重要语素合成而得。典故词语在流传过程中,需要适应语言的经济原则,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来找到一个符合汉语规范的典型词语保存下来。典故词语规范化是其语音、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都逐渐成熟、臻于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词汇量非常的丰富,这与汉语对其它民族语言的吸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佛经在鸦片战争之前对汉语的影响最为巨大。汉语中有不少词语是来源于佛教,其佛教色彩一望即知,并且对汉语的文化、词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玉因其象征着权力、地位、财富;代表着美好、吉祥和高尚的品德,受到了中国人的崇拜,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蕴含使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玉文化与汉语词汇也有密切的关系,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美称词语、象征词语和敬称词语,从而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提高了汉语的表达效果,并且从中可以窥视出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X吧”是现代社会一种流行的语言文化现象,作为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体,无论在语言形式上还是具体的内容风格上都迎合了现代都市人求新求异、追求时尚情趣和高品味生活的心理需求。“吧”通过外来词语素化,成为现代汉语一个新的构词词缀,实现了汉语言中潜性词语向显性词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从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喻义管窥英汉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着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物词语逐渐附加了特有的文化喻义。词语隐喻关系以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为前提,对隐喻义的理解也就是对喻体和本体之间相似之处的选择,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或同或异的选择,使英汉动物词语隐喻义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表象。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符际、跨时空的活动,其涉及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鉴于汉语文化负载词语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法诠释的现象,以《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及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对文化负载词语进行分类,探索《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的英译及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借用外来词是存在于几乎任何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在外来词词语的借用过程中,一些所借用词语在进入新的一个语言中常常经过本土化的过程而完全成为该语言的组成部分。与之同时,其中一部分词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还衍生出新的语义。本文就汉语中外来词语(英语)的语义衍生现象、过程及成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左……右……”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一个固定格式。这一格式最早见于上古汉语,发展于中古汉语,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表现出较强的孳乳能力。从现代汉语平面考察,进入“左V1右V2”格式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语义上需具有自主性、持续性特点;格式构成的词语除表达一定的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一定的形象色彩义;此格式构成的词语在句中以做谓语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